xx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内容摘要:

按摩人员培训,鼓励医疗机构录用盲人医疗按摩人员。 规范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管理,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并扶持就业。 (五)扶贫。 主要任务: —— 扶持 3万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状况,提高发展能力。 —— 实施就业扶贫项目,帮助 3000 名适合参加生产劳动的农村贫困残疾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 —— 继续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改善农村贫困残疾人居住条件;城镇廉租住房优先考虑贫困残疾人家庭。 政策措施: 1.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对农村残疾人的扶贫政策,加强社会保障政策落实与扶贫开发政策扶持的有效衔接,明确 数量,分类实施,将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残疾人确定为扶贫开发对象,重点扶持。 2.做好残疾人贫困户状况调查,逐村逐户登记造册,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并建立数据库,实时监测。 3.大力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确保经培训后的贫困残疾人至少掌握 1— 2 门实用技术。 强化培训后的就业扶助,实行实名制管理和动态跟踪服务,从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 4.扶持 5000名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 培育、建立 3个市级示范性的农村残疾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扶贫基地。 推动各级残联与当地农业 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为农村贫困残疾人提供有效服务。 5.将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纳入全省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重点工作对象,优先完成住房困难的残疾人家庭住房改造任务。 6.各级政府部门所管理的社会保障资金和民生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残疾人倾斜。 多渠道筹措帮扶资金,加大帮扶力度。 7.充分发挥残疾人服务社作用,依托政府有关部门、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家庭副业等多种形式的生产劳动,提供产前、产中、产 后配套服务。 8.继续开展残疾人康复扶贫。 落实中央康复扶贫贷款制度和康复扶贫贷款贴息工作。 (六)托养。 主要任务: —— 建立以市、县(市、区)托养服务机构为骨干、镇(街道)和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为主体、居家托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 —— 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培训 100名残疾人托养服务专业人员。 —— 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 5000名残疾人提供社区和居家托养服务。 社会组织提供社区托养、居家安养服务覆盖面达到60%以上。 政策措施: 1.将残疾人托养服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作为改善残疾人状况的民生工程,统筹安排、同步实施,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快速健康发展。 2.加快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 将残疾人托养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当地政府基本建设计划优先实施。 兴建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残疾人(亲属)互助组织和个人通过社会募集、互助集资、公益信托等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兴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 加强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化管理,定期组织监督、考核、评估、验收。 3.大力发展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和引导一批社会服务专业机构开展残疾人居家服务,为更多符合托养条件的 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服务。 4.继续组织实施国家“阳光家园计划”,以政府补贴、社会募集等多种形式筹措项目所需资金,逐步提高补助标准。 精心组织开展“阳光家园”示范创建活动,培育一批“阳光家园”示范区和示范机构。 (七)文化生活。 主要任务: —— 发展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普遍、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满足残疾人基本文化需求。 全市创建 2个省级“残疾人文化进社区”示范点和 5个市级示范点。 —— 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培养优秀艺术人才。 政策措施: 1.支持残疾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向所有残疾人免费或优惠开放。 公共图书馆要积极开展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借阅服务,市本级设立 1 个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馆(室)。 2.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成立残疾人艺术团。 办好“全国残疾人特殊艺术培训基地”。 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站(室)等公共文化机构有计划地为残疾人提供艺术辅导。 组织残疾人参加全省艺术汇演和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 3.丰富基层残疾人文化生活,在群众艺术馆、文化馆、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残疾人组织等有计划开展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的各类文化、 艺术、娱乐活动,活跃和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 4.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重视、支持残疾人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和盲人读物出版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 支持各地开展残疾人手工艺品和文化艺术作品展示与交易活动。 建立网络无障碍电影播放平台。 组织和扶持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聋人读物、弱智人读物的编写和出版,推动市广播电视台开办电视手语节目,在更多影视作品中增加字幕、解说。 对残疾人出版发行文艺作品给予扶助。 (八)体育。 主要任务: —— 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残疾人的健康水平。 —— 发展残奥、特奥和聋奥运动。 积极参 加各类重大体育赛事,努力提高残疾人竞技体育运动水平。 政策措施: 1.公共体育场所免费对残疾人开放,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便利。 完善公共体育场所无障碍设施改造。 2.加强特教学校体育师资培训,抓好特教学校校园体育活动。 3.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 2020— 2020年)》,实施“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积极创建“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 社区和社会福利机构、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托养服务机构等残疾人相对集中的基层单位要结合康复训练、职业培训、特殊教育等,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 重视农村残疾人体育工 作,引导农村残疾人因地制宜参加健身活动。 对残疾人康复中心、托养中心、工疗站等残疾人服务机构配置体育、健身器材给予补助。 4.加强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建设,依托体育部门的训练场地,推动集训工作。 继续抓好国家和省残疾人自行车队集训工作。 做好运动员的选拔、训练和管理工作。 健全残疾人运动员多级培养体系和奖励制度。 落实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分级人员等级认证制度。 帮助解决退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教育和就业问题。 有计划地开展各类特奥活动。 5.办好第六届 XX市残疾人运动会,积极备战第七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不断提高残疾 人的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向省和国家输送优秀体育人才。 6.改善残疾人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条件,建立残疾人体育补贴、奖励制度。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力度。 (九)无障碍环境。 主要任务: —— 继续推进全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统筹规划城乡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 开展残疾人家居生活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为 35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改造补助。 —— 加强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建设,方便残疾人使用公共服务信息方便残疾人使用。 政策措施: 1.开展无障碍建设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积极宣传 、推广、普及无障碍知识。 2.加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设施的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工作。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以及航空、铁路及城市公共交通,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无障碍设计和建设,已经建成的要加快无障碍改造。 现有大中型公共场所不方便残疾人进出的通道,应当进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