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内容摘要:

实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 ( 5)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优先为残疾人提供优惠服务,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针对性就业服务。 将就业困难残疾人纳入就业援助范围,通过即时岗位援助、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保险补贴等扶持政策,加大就业援助力度。 将重度残疾人托(安)养服务岗位和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纳入公益性岗位,并确保每年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 6)设立残疾人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和其它新型就业形式的资金扶持、税费减免、贷款贴息、培训 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相关政策。 ( 7)实施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工程。 按照《 XX省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设置暂行规定》 X 残联计财 [2020]45 号文件规定配置满足当地需求的就业服务场所,并健全窗口服务、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就业年审、职业评估等服务功能,所有就业服务机构人员都持证上岗。 其中至少拥有 1名中级以上职业指导师和 1 名专兼职手语翻译。 建成示范性残疾人就业创业、职业培训与技能展示基地。 ( 8)选拔残疾人职业技能人才参加各级各类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四)扶贫与社会保障 标任务 健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将残疾人纳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给予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待遇。 深化落实基本生活保障、社会救助、托养照料服务、保障性住房等特惠措施,实现政策实施的经常化、长效化、制度化。 ( 1)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深化实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持证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全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 100— 150%(即“低保边缘对象”)的持证重度残疾人参照所在地的低保标准,全额 发放补助金。 对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困难残疾人家庭给予特别保障。 对城乡流浪乞讨生活无着的残疾人给予及时救助和妥善安置。 ( 2)建立健全以区托养服务机构为骨干、乡镇(街道)和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为主体、居家安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深化实施残疾人重残托(安)养工程。 各级政府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托养机构,满足区域内残疾人的托(安)养和日间照料需求。 兴办一家残疾人托(安)养机构或小康阳光庇护中心。 ( 3)积极保障残疾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残疾等级二级以上和贫 困的残疾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的政府补贴;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解决贫困残疾人看不起病的问题。 逐步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 4)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提高残疾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补助标准,对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的残疾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自缴部分给予补贴;对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低保和重度残疾人给予补贴,并逐步提高补助标准。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为残疾职工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 对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工(农)疗机构、辅助性工场等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给予补贴。 ( 5)将住房困难的残疾人家庭纳入城市住房保障和城乡住房救助制度。 渔农村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渔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对象,发现一户解决一户;城市低收入残疾人优先纳入城市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享受住房实物配租、减免租金或优先购房政策。 ( 6)将渔农村扶贫开发和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残疾人家庭,扶持渔农村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手工业和多种经营。 ( 7)完善残疾人扶贫基地扶持政策,凡具有一定规模、安置残疾人就业和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成效明显、被列入市、区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的,依照同级渔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给予扶持。 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扶贫基地,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安置奖励。 ( 8)建立残疾津贴制度,根据残疾人状况分类发放生活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津贴。 对残疾等级一级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给予重度残疾人护理津贴;对残疾等级一级、二级及精、智三级无固定收入的残疾人给予生活津贴。 (五)文化与体育 广泛开展残疾人文体活动,丰富、活跃残疾人群众文 体生活,提高残疾人特殊艺术水平,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残疾人融入公共文化生活,推动群众性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 十三 五”期间,残疾人参加经常性文化、体育活动人数达到 70%以上。 ( 1)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开放,并提供设施及信息无障碍服务。 在各级政府组织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以及各类文化评奖、艺术比赛中,鼓励和吸纳残疾人参与。 区图书馆免费为残疾人办理图书借阅证,并充分发挥盲人图书室的作用。 全区 80 %的乡镇(街道)、社区建立“残疾人图书室”。 ( 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 全“文化进社区”长效机制。 在残疾人相对集中的特教机构、企事业单位、乡镇、社区,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残疾人文化娱乐活动。 继续开展“文化进社区”、“文化进家庭”活动,定期配送适合残疾人的科普书籍、盲人电子书籍等文化用品。 完善全国“文化进社区”试点社区,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基层残疾人提供文化服务。 ( 3)建立残疾人特殊艺术基地或团队,挖掘残疾人艺术人才,加强残疾人特殊艺术培训,进一步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 参加市第 九 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开展全区残疾人文化艺术周活动。 积极参加省残疾人艺术汇演、残疾人文化艺术节活动。 ( 4) 按照“新时期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区残疾人体育协会作用,整合资源,活跃基层残疾人体育活动。 特教机构、各级各类普通学校及福利企业、单位,要组织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进一步加大体育经费投入,保证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和比赛所需经费。 ( 5)挖掘、培养各类残疾人运动员苗子和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组织和指导好区综合及单项性残疾人运动赛事,并积极选拔和组团参加省、国家举办的残疾人运动会。 ( 6)公共体育场馆每周至少一次或每天至少一小时免费向残疾人开放。 全区 100 %乡镇(街道)、社区建立适合残疾人健身活动的场所。 ( 7)建立健全残疾人文化、艺术、体育人才数据库,为发展我市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六)社会环境 积极创建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活动,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培养社会助残意识,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 1)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增强公众人道主义观念。 推广人道主义思想公 益广告;将人道主义思想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内容;深入开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 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助残献爱心。 ( 2)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力度。 加强残联系统宣传队伍的培训工作,健全和完善残疾人事业宣传网络,利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