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语文古代人物传记复习内容摘要:

苦:形容词作动词,折磨) 2天雨雪(雨:名词作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作动词,生子) 2杖汉节牧羊(杖:名词作动词,执,拄) 2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结网;檠:用檠矫正) 2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作动词,抬,扛)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奇:认为 „„ 奇) 2宦官惧其毁已,皆目共之。 (目:递眼色) 九、特殊句式 廉颇者,赵 之良将也。 (判断句) 宦者令缪贤曰: “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 王问: “ 何以22 / 103 知之。 ” (宾语前置,以何)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判断句) 我为赵将。 ( “ 为 ” ,是,判断句)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 “ 于 ” ,被,被动句) 设九宾于廷( “ 于廷 ” ,介词结构后置)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见 ” ,被,被动句 ) 求人可使报秦者。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判断句) 大王见臣(于)列观。 (省略介词 “ 于 ” )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 语后置,留在汉的匈奴使) 1为降虏于蛮夷。 (介词结构后置, “ 于蛮夷 ” ) 1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 “ 以何见汝为 ” ) 1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 “ 子卿尚复为谁乎 ” ) 1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句, “ 以何复加 ” ) 1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 1缎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 见 ” ,被,被动句) 1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大臣有几十家 .) 23 / 103 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 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 “ 子卿尚复为谁乎 ” ,您还为谁(守节)呢。 )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 未有之 ” ) 2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 (省略介词 “ 于 ” ) 【精题精练】 1.( XX 全国卷 Ⅰ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 “ 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 雄,濂不如卿。 ”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 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 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 “ 朝廷以云南百万24 / 103 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 “ 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 ” 或劝脱脱曰: “ 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 脱脱攘臂曰: “ 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 祎顾王曰:“ 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 王祎传》) ,不正确的一项是 、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恳求。 ,顺人心法:效仿。 ,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① 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 浙西集平,科敛当减 ④ 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 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 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③④D.④⑤⑥ ,不正确的一项是。 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 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25 / 103 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分) ( 1)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 26 / 103 解析:宠:以 „„ 为宠,把 „„ 作为宠信。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 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答案: B 解析: ② 是一个比喻; ④ 是编修《元史》,文采好; ⑤ 劝说梁王归顺的话。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答案】 D 【解析】他先是晓谕梁王,迅速归顺,不然朝廷的征讨很快到来,又对梁王说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答案】 ( 1)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故意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想要杀死王祎。 ( 2)上 天已经要终结你们元朝的命,我们明朝确实要取代你们。 你们(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争夺光明呢。 【解析】( 1)注意 “ 会 ”“ 遗 ”“ 必 ”“ 胁王以危言(状语后置) ” 的翻译。 ( 2)注意 “ 既 ”“ 讫 ”“ 实 ”“ 馀烬 ”“ 敢与日月争明 ” 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27 / 103 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 XX 全国卷 Ⅱ )三、(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 祖志忠,讨王都战没。 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 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 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 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 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 “ 临难无苟免。 ” 遂决战。 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 ,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 继英等谢曰: “ 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 ” 因悲涕伏地不能起。 上恻然曰: “ 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 ” 顾谓左右曰: “ 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 ” 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 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 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28 / 103 偿。 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 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 “ 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 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 康保裔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及:趁着。 B.寻知代州。 移深州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遂:于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 ① 保裔选精锐赴之 ② 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 ③ 杀伤甚众,蹴 践尘深二尺 ④ 身复战没,世有忠节 ⑤ 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⑥ 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 A. ①②⑤B . ①③⑥ c. ②④⑥D . 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 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 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29 / 103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 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 他的 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 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11.把 (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译文: (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 “ 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 译文: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 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及 ”在文中的意思是 “ 到了,等到 ” ,故选 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 ① 说康保裔筛选精兵出征, ② 说身边人劝康保裔逃跑, ⑥ 是说张凝、李重贵作战的情形。 故选 D。 30 / 103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在康保裔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策应他,没有与他共同抗敌。 故选 D。 1( 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几个重点词语:贷,借;劳,犒劳; “ 没 ” 通 “ 殁 ” ,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 故译为: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 玩来偿还。 ( 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几个重点词语: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 故译为: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 “ 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 3.( XX 北京卷)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 ① 人也,居善药。 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 ② ,咸誉清。 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 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 ③。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 “ 清蚩妄人也。 ” 或曰: “ 清其有道者欤。 ” 清闻之曰: “ 清逐利以活妻子耳,31 / 103 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 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吾见蚩之有在也。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 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世之言,徒曰 “ 市道交 ”。 呜呼。 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柳先生曰: “ 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 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 注: ① 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 雠:这里指售出、成交 ③ 直:价值,价钱 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居:聚积,搜集 B.积券如山券:借据,欠条 c.未尝诣取直诣:前往 32 / 103 D.终不复言复:回答 ,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