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原理及维护手册内容摘要:

96 制定。 AP 上 VLAN 的划分: AP 上是否划分 VLAN,需要根据不同接入方式决定。 对于 LAN 接入的 AP 设备,必须在 AP 上划分 VLAN,区分管理和用户业务,接入交换机 的端口透传这两个 VLAN。 而对于 ADLS 接入的 AP,由 于大部分 ADSL MODEM 的用户 端口不支持多 PVC 与多 VLAN 的一一绑定,因此接入 AP 的 VLAN 只能在上行 DSLAM 设备上标记,管理和用户数据合用同一个 VLAN。 WLAN 原理及维护手册 10 第二章 WLAN 基本知识 第一节 WLAN 的组网方式 ADSL 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专业中文名称为非对称数字 用户线路,是一种高速通信技术。 在 WLAN 建设上, ADSL 接入方式一般用 ADSL 专 线, ADSL 专线是 ADSL 接入方 式中的另一种,不同于虚拟拨号方式, 而 是采用一种类似于专线的接入方式,在 连接和配置好 ADSL MODEM 后,在 AP 的网络设置里设置好相应的 TCP/IP 协议及网 络参数( IP 和掩码、网关等都由局端事先分配好 ), AP 上电后,用户端和局端会 自动建立起一条链路。 所以, ADSL 的专线接入方式是以有固定 IP、 自动连接等 特点的类似专线的方式。 WLAN 建设采用 ADSL 接入 , 组网方便快捷 , 但是 ADSL 猫长时间工作稳定性不 好,易发生障碍,且 ADSL 接入带宽不高,用户感知不高,因此一般不推荐使用。 LAN 在 LAN 接入方式中 ,AP 的上行链路主要采用采用光缆 +双绞线的方式进行接入, 具体实施方案是:从机房敷设光缆至热 点 区域,热点区域内采用五类双绞线敷设 至 AP,双绞线总长度一般不超过 100 米 ,这样 AP 通过五类跳线即可接入有线网络。 LAN 接入方式的好处是 , 在接入层 , 接入通常采用二层以太交换机 ,它工作于 数据链路层 ,提供数据流量 控 制、传输差错处理、传输介质访问控制等功能 ,且 交 换机的稳定性远远好与普通的 ADSL 宽带猫, AP 上行接入带宽可达 10M/100Mbps。 WLAN 原理及维护手册 11 LAN 接入组网结构图 EPON EPON 就 是 一种新兴的宽带接入技术 ,它通 过 一个单一的光纤接入系统 ,实现 数据、语音及视频的综合业务接入 ,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EPON 组网结构 OLT 放置在中心局端( CO),可以是一个 L2 交换机或者 L3 路由器。 它分配和 控制信道的连接 , 并有实时监控 、 管理及维护功能。 在下行方向 , 它提供面向 PON 的光纤接口;在上行方向,提供 Gigabit Ether。 AP AP WLAN 原理及维护手册 12 ONU 放置在用户恻,为 EPON 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其主要功能是以光形式接受 业务信息,并将之转换为用户要求的形式。 EPON 网络以点至多点的拓扑结构取代点到点结构,大大节省了光纤的用量及 敷设成本。 目前采用 EPONE 接入的 AP 一般下挂在 ONU 下面,暂时还没有 PONE 口 AP。 WLAN 协议标准 在物理层,定义了五种协议标准: ;在 MAC层,在 ,又定义了。 AP之间的通讯 , 主要功能包括 : 扫描 、 接入 、 认证 、加 密、漫游和同步。 无线局域网工作组协议族成员图示如下: 物理层: 的链路层 WLAN 原理及维护手册 13 1) 正式发布于 1999 年 ,提供最高 11Mbps 的数据率 ,自适应 , 2Mbps, 1Mbps 2) 类似于 IEEE 直序调制技术 , 遵循所有的通讯规范 , 使用通道控制校验 (CCK)技术以实现 11Mbps 的通讯 速率 3) 3 个互不相交的通讯通道,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 11Mb/s,无须直线传播。 4) 动态速率转换 , 当射频情况变差时 , 可将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为 、 2Mb/s 和 1Mb/s。 5) 使用范围,支持的范围是在室外为 300 米,在办公环境中最长为 100 米。 6) 使用与以太网类似的连接协议和数据包确认 , 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 和网络带宽的有效使用。 支持频段 物理层: 中 , PLCP 将 MAC 层转换成对应的格式 , 通过 PMD 子层 传输 , PLCP 子层由 三部分组成: Preamble(试探序列 ), Header(帧头 ), Data(数据) PLCP 帧结构是: PMD 子层将上层数据中 的 1和 0 转换成无线信号进行传输 , 可以支持 11, , 2, or 1 Mbps,可使用两种调制方式: DBPSK,支持 1Mbps 的传输速率; DQPSK, WLAN 原理及维护手册 14 支持 2,11Mbsp 的传输速率。 可使用 14 个频点,各频点之间互相交叉。 WLAN 原理及维护手册 15 WLAN 原理及维护手册 16 1) IEEE 于 1999 年 ,和 (b)同时发布 ,最高数据率为 54Mbps,自适应 48, 36, 24, 18, 12, 9, 6Mbps 2) 数据率 6Mbps, 12Mbps 和 24Mbps 是强制的,其它数据率是可选的 3) 采用 了 提 高 频率 信 道 利 用率 的 正 交 频率 划 分 多 路复用 (OFDM)的 多 载 波 调制 技 术 4) 采用 5GHz 的频带让 具有更少冲突的优点。 然而,高载波频率也带来 了负面效果。 几乎被限制在直线范围内使用 , 这导致必须使用更多的 接入点 ; 同样还意味着 不能传播得像 那么远 , 因为它更容易 被吸收。 使用频段: 信道分配: 物理层 中, PLCP 基于 OFDM, PLCP 子层由三部分组成: Preamble(试探序列 ), Header(帧头 ), Data(数据) PLCP 帧结构是: WLAN 原理及维护手册 17 其中,对应于 6,9,12,18,24,36,48 or 54Mbps,其 RATE 段的 bite 设置是不一 样的,见下表: 1) 提供最高 54Mbps 的数据率,向下兼容 (b)技术 2) 调制技术 : 带 52 个 子 载波频道 的 正交频分 复 用( OFDM) 技术; 11Mbps 数据 率以下和 (b)相同,使用 DSSS 和 CCK 向下兼容 3) 3 个互不相交的通讯通道,通道带宽为 30MHz 4) 频率资源的短缺将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 将 和 的优 点 结合起来,使用 了 频段,即 ,支持多种速率,不同的速率使用不同的调制方式,见下表: WLAN 原理及维护手册 18 层 1. 报文分类: 数据帧:用户的数据 控制帧:协助发送数据帧的控制报文,例如: RTS、 CTS、 ACK 等 WLAN 原理及维护手册 19 管理帧 : 负责 STA和 AP之间的能力级的交互 , 认证 、 关联等管理工作 , 如 : Beacon、 Probe、 Association及 Authentication等 2. 层工作原理 ( 1)用户接 入管理过程 ( 2) Scanning 使用 Scanning功能来完成 Discovery,分两种,一种是 Passive Scanning,通过侦听 AP定期发送的 Beacon帧来发现网络,另一种是 Active Scanning,在每个信道上发送 Probe request报文,从 Probe Response中获取BSS 的基本信息。 ( 3) Authentication 开放系统的认证过程: WLAN 原理及维护手册 20 共享密钥的认证过程 ( 4) Association 连接过程: WLAN 原理及维护手册 21 再连接过 程 第二 节 WLAN 的技术发展 新兴的 标准具有高达 600 Mbps 的速率 , 是下一代的无线网络技术, 可提供支持对带宽最为敏感的应 用 所需的速率、范围和可靠性。 结合了 多种技术 , 其中包括 MIMO (MultiIn, MultiOut) (空间多路复用多入多出 ) 、 OFDM、 智能天线和软件无线电等技术 , 提升无线局域网的性能 ,优化数据帧结构, 提高网络的吞吐量性能。 和其他 ,议为双频工作模 式(包 含了 5GHZ两个工作频段),以便与以前的 IEEE WLAN 原理及维护手册 22。 Mimo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 输入多输 出 系统是一 项 考虑用于 的技术。 实现下一代蜂窝网络的 MIMO 技术 所有的无线技术都面临信号衰 落、多径、不断增加的干扰和受限制的频谱的挑战。 MIMO 技术在不需要占用额外 的无线电频率的条件下,利用多径来提 供 更高的数据吞吐量,并同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