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考化学5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内容摘要:

) ( ) 2 ( )CO g S O g S g CO g   JH k mol  2 2 22 ( ) ( ) ( ) 2 ( )H g SO g S g H O g   JH k mol  222 ( ) ( ) 2 ( )C O g O g C O g 156 6. 0 JH k mol    2 2 22 ( ) ( ) 2 ( )H g O g H O g 148 3. 6 JH k mol    ()Sg与 2()Og反应生成 2()SOg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 方法 Ⅲ 中用惰性电极电解 3NaHSO 溶液的装置 如右图所示。 阳极区放出气体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答案】( 1) AC (2)S( g) +O2( g) = S O2( g) H= (3) O2 SO2 【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比较散,涉及到环境保护,一道题考察了几个知识点。 覆盖面比较多。 但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点击方程式都是重点内容( 1)提高 SO2的转化率,可以增大氨水的浓度、与氨水充分接触;不需要通入 CO2的原因是因为 HCO3+SO2=CO2+HSO3而产生 CO2 (2)主要考察盖斯定律的灵活运用。 适当变形,注意反应热的计算。 不要忽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注意事项。 ( 3)阴极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为 O2和 SO2. 【 2020 高考】 ( 2020 上海卷)下 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A. 硝酸铵 B. 生石灰 C. 氯化镁 【答案】 B 【解析】 NH4NO3 溶于水时,由于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温度降低。 CaO 溶于水时,由于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温度上 升,而导致杯内食物温度上升。 MgCl NaCl 溶于水时 ,由于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约等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 2020 四川卷) 25 ℃ , 101 k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 5 518 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q) + ( aq) +Ba2+( aq) +2OH( aq) ====BaSO4( s) +2H2O( l); ΔH= kJ/mol ( aq) + H2SO4( aq) ==== K2SO4( aq) +H2O( l); ΔH= kJ/mol ( l) + O2( g) ====8CO2( g) +9H2O( g); ΔH= 5 518 kJ/mol ( g) +25O2( g) ====16CO2( g) +18H2O( l); ΔH= 5 518 kJ/mol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 中和热的标准是生成 1 mol H2O( l);A 错, B 对。 燃烧热要求 ① 必须生成稳定氧化物,如 H2O 不能是气态必须是液态; C→CO 2不能是 CO 等, C错。 ② 标准状况下 1 mol 可燃物。 D 错。 ( 2020 上海卷)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Q Q2均为正值 ): H2(g)+Cl2(g) 2HCl(g)+Q1 H2(g)+Br2(g) 2HBr(g)+Q2 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Q2 1 mol HCl 气体时放出 Q1热量 mol 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 1 mol HBr(l)具有的能量 【答案】 AD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解析】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 反应物的总能量, B 项错。 由热化学方程式 可知,生成 2 mol 氯化氢放出的热量才是 Q1, C 项错。 ( 2020 宁夏、辽宁卷) 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 1 mol SO2(g)氧化为 1 mol SO3(g)的 ΔH= 99 kJmol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 C 分别表示 _________、 _________, E 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_________。 该反应通常用 V2O5作催化剂,加 V2O5会使图中 B 点升高还是降低。 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 ΔH=_________kJmol 1; (3)V2O5 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 V2O5 氧化 SO2 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 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 果 反 应 速 率 v(SO2) 为 molL 1min 1 ,则 v(O2)=_______molL 1min 1 、v(SO3)=_______molL 1min 1; (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 296 kJmol 1,计算由 S(s)生成 3 mol SO3(g)的 ΔH_______( 要求计算过程 )。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不同而不同,但对反应热无影响;催化剂的加入,改变了反应历程,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2) 由已知数据可知 ΔH= 99 kJmol 12= 198 kJmol 1。 (4) 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 v(SO2)∶v(O 2)∶v(SO 3)=2∶1∶2 ,由 v(SO2)= molL 1min 1可得 v(O2)和 v(SO3)。 (5)硫的燃烧热为 296 kJmol 1,可得 S(s)+O2(g)====SO2(g), ΔH= 296 kJmol 1,结合2SO2(g)+O2(g) 2SO3(g), ΔH= 198 kJmol 1,利用盖斯定律,即可求得由 S(s)生成 3 mol SO3(g)的ΔH。 ( 2020 全国 Ⅱ 卷)已知: 2H2(g)+O2(g)====2H2O(l) ΔH= kJmol 1 CH4(g)+2O2(g)====CO2(g)+2H2O(l) ΔH= 890 kJmol 1 现有 H2与 CH4的混合气体 112 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 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 695 kJ,则原混合气体中 H2与 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1 ∶3 ∶4 ∶3 【答案】 B 【解析】 H2的燃烧热为 kJ/mol,气体总体积为 设 H2与 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 Y kJ/mol X+890 kJ/mol Y=3 695 kJ X+Y=5 mol 可得 X= mol Y= mol X∶Y=1∶3。 ( 2020 天津卷 ) 已 知 : 2CO( g) +O2(g)====2CO2(g) Δ H=566 kJ/mol Na2O2(s)+CO2(g)====Na2CO3(s)+ O2(g) Δ 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的燃烧热为 283 kJ CO 生成 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s)+2CO2(s)====2Na2CO3(s)+O2(g) H> 452 kJ/mol (g)与 Na2O2( s)反应放出 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 数为 10 23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答案】 C 【解析】 CO 的燃烧热为 283 kJ/mol, A 不正确;题中图只能表示能量关系,不表示反应过程, B 不正确; CO2由固态到气态需吸收能量,所以反应 2Na2O2( s) +2CO2( s) ====2Na2CO3(s)+O2(g)可知放出的能量小于 2262 kJ ,即 ΔH > 452 kJ/mol , C 正确;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可得CO(g)+Na2O2(s)====Na2CO3(s),ΔH= 509 kJ/mol,当该反应放出 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 2 mol, D 不正确。 ( 2020 广东卷)磷单质及其化合物有广泛应用。 ( 1)由磷灰石[主要成分 Ca5( PO4) 3F]在高温下制备黄磷( P4)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Ca5( PO4) 3F( s) +21SiO2( s) +30C( s) 3P4( g) +20CaSiO3( s) +30CO( g) +SiF4( g) ΔH ① 上述反应中,副产物矿渣可用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已知相同条件下: 4Ca5( PO4) 3F( s) +3SiO2( s) ====6Ca3( PO4) 2( s) +2CaSiO3( s) +SiF4( g) ΔH 1 2Ca3( PO4) 2( s) +10C( s) ====P4( g) +6CaO( s) +10CO( g) ΔH 2 SiO2( s) +CaO( s) ====CaSiO3( s) ΔH 3 用 ΔH ΔH 2和 ΔH 3表示 ΔH , Δ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三聚磷酸可视为三个磷酸分子(磷酸结构式见下图)之间脱去两个水分子的产物,其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聚磷酸钠(俗称 “ 五钠 ” )是常用的水处理剂,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次磷酸钠( NaH2PO2)可用于化学镀镍。 ①NaH 2PO2中 P 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化学镀镍的溶液中含有 Ni2+和 ,在酸性等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 (a)__________Ni2++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Ni+________ +_______ ( b) 6 +2H+====2P+4 +3H2↑ 请在 答题卡 上写出并配平反应式( a)。 ③ 利用 ② 中反应可在塑料镀件表面沉积镍磷合金,从而达到化学镀 镍的目的,这是一种常见的化学镀。 请从以下方面比较化学镀与电镀。 方法上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原理上的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化学镀的优点:_______________。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答案】 ( 1) ① 生产水泥等建筑材料 ② Δ H1+3Δ H2+18Δ H3 ( 2) Na5P3O10 ( 3) ①+1 ②Ni 2++ +H2O====Ni+ +2H+ ③ 化学镀无需通电,而电镀必须通电 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镀对镀件的导电性无特殊要求 【解析】( 1) ② 利用盖斯定律即得 ΔH 与 ΔH ΔH Δ H3的关系。 ( 2)磷酸分子间通过羟基脱水形成三聚磷酸。 ( 3) ② 配平时,综合考虑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确定未知反应物和产物。 ( 2020 重庆卷)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ΔH 的绝对值均正确)( ) ( l) +3O2( g) ====2CO2( g) +3H2O( g); ΔH= 1 kJ/mol(燃烧热) ( aq) +HCl( aq) ====NaCl( aq) +H2O( l); ΔH=+ kJ/mol (中和热) ( s) +O2( g) ====SO2( g); ΔH= kJ/mol(反应热) ====O2+2NO; ΔH=+ kJ/mol (反应热)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A 项考查燃烧热,生成物水的状态不是稳定状态; B 项,因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故 ΔH0 ; D 项,未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 2020 高考】 ( 2020 重庆卷)化学反应 N2+3H2 2NH3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 g) +3H2( g) 2NH3( l); ΔH=2 ( abc) kJmol 1 ( g) +3H2( g) 2NH3( g); ΔH=2 ( ba) kJmol 1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C. N2( g) + H2( g) NH3( l); ΔH= ( b+ca) kJmol 1 D. N2( g) + H2( g) NH3( g); ΔH= ( a+b) kJmol 1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反应热及盖斯定律。 由盖斯定律及图示可推 N2( g) +3H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