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版初中地理历史课程标准内容摘要:
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地理景观图片来观察不同地区某一方面的地理特征,也可指导学生用地理语言描述或解释地理图像反映的地理现象。 教师要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有关 地域文化、区域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内容的教学,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的主题,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数据、文字、地图、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并进行取舍、整理、归纳,按照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成以多媒体为载体的作品,并在班级内展示、交流。 (四)关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应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一方面,立足校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例如,利用学生已学 习过的地图知识,以“我帮学校做规划”为主题,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拓宽学习空间、培养爱校和保护环境责任感的目的。 另一方面,应提倡开展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进入社会,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 二、评价建议 地理学习的评价应注重多途径收集信息,准确反映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及过程,激励学生有效地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评价应以本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为依据,体现课程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评价应注重评价目标全面性、评价手段多样化,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一)根据地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确定评价标准 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对地理知识的评价,要依据“内容标准”的行为动词来确定评价的层次要求。 例如,对于要求描述、说出的内容,评价标准应定位在评价学生的表述状况;对于要求学会、运用、举例、用实例说明、用图说明的内容,重在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水 平与进步状况,即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质量以及能否将相关地理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 对地理技能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技能的方法和要领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度,运用地理技能的熟练程度。 例如,若评价“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这一标准要求的地理技能,可以采取布置学生读地形图、完成读图分析题等方式加以评价。 评价可围绕如下方面展开:一是考查学生能否利用和激活下面所示的认知结构(参见下图),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头脑中有无这样的认知结构,如有,则要判断其是否完整 和准确;二是评估学生是否有条理、有顺序并能熟练地从地势、地形类型构成和地形分布状况等方面获取信息;三是评估学生能否合理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获取的信息得出相关结论。 倾斜状况(海拔变化趋势) 起伏状况 地形类型构成 地形分布状况 认识某区域地势、地形 地势 海拔 2.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应以评价学生参与地理学习活动过程的表现以及地理方法掌握与运用为基本目标。 在评价学生参与探究性活动过程的表现时,应重点评价学生:( 1)能否提出地理问题;( 2)能否通过阅读 地图、图表等以及通过实地观测与调查等方式或用其他方式收集资料、获得资料;( 3)能否将地理信息资料恰当归类和将地理信息资料绘制成地理图表以及简单的地图;( 4)能否通过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检验;( 5)参与地理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等活动的质量。 在评价学生地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的情况时,应注重对学生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地理实验等常用地理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进行评价。 例如,要检测学生“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达成度,教师可先提出探究活动要求,让学生根据地图选出几个代表性的区域并举出实例,说明不同地域发展水平的差异。 具体让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开展探究:( 1)如何选择代表性区域;( 2)从哪些方面对所选区域进行比较;( 3)从比较中得出什么结论。 以上探究活动可以评价学生“地理比较方法”运用是否合理。 为此应当观察学生是否能有效利用地图,是否有条理、有步骤、认真细致地观察地图;要判断学生所选择的比较地域和确定的比较项目是否合理,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通过上述的观察与判断,可以对学生地理观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等方法的领悟和运用水平作出相应的评价。 3.对“情感 ?态度 ?价值 观”的评价 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真实表现和发展状况,应着重评价:( 1)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是否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具有好奇心;( 2)是否积极主动地与同伴配合参与探究活动,是否在探究过程中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并能大胆质疑;( 3)是否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乐 于听取同伴的建议,修正、发展自己的观点;( 4)是否关注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5)是否形成初步的人地协调、因地制宜等地理观点;( 6)是否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 7)是否形成有关环境、资源的保护 意识和法制意识以及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等。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 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要符合诊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目的。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要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予以考查和评价,因此要发挥不同评价方法的特点,规避其不足。 丰富而准确的评价信息是评价的基础。 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主要有纸笔测验、档案袋、观察法等;相应的评价方法有纸笔测验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方法、观察评价方法等。 1.纸笔测验评价方法 纸笔测验是通过学生的书面回答,了解全班学生学习情况的一 种评价方法。 运用纸笔测验方法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试题的质量至为关键,命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注意: ( 1)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地理位置、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空间分布、地域差异等方面的理解;考查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地理知识。 应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不出偏题怪题。 ( 2)突出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关注对学生整体观念、空间观念、地理视角、地理学科能力等的形成状况进行评价与考查。 ( 3)有效地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能。 例如,考查学生对于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可以设计填图、 填充、选择类试题;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可以设计读图、阅读分析类试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试题;考查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可以设计开放性试题。 2.档案袋评价方法 档案袋评价方法是有目的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材料,表现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在课程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所做出的努力、获得的进步和学业成绩的一种评价方法。 对于评价学生进步、努力程度、自我反思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学习档案袋可包括以下内容:学生绘制的地图、制作的模型、收集的地理图片和资料;地理探究活动的过程记录、疑难问题及其解答;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结果等。 在建立档案袋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更多地将其作为“反映学生进步”和“展示学生作品”的工具。 应十分注重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学生与教师一样是最重要的评价主体。 此外,家长、 管理者等也可以参与档案袋的评价。 3.观察评价方法 观察法是评价者根据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行为表现等的观察记录,对照事前准备的标准进行评价的方法。 观察法适用于评价:( 1)学生参与地理学习活动的表现,如学生在口头表达、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一般地 理活动中的表现;( 2)提出地理问题、收集地理信息、讨论、实地观测观察、真实性情景的问题解决等地理探究活动中的表现;( 3)地理方法掌握与运用状况,如区域比较方法、区域综合分析方法等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真实表现和发展状况。 (三 )评价的实施 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把评价渗透到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克服“一张考卷定终身”的弊端。 建议对学生的答问、演讲、演示、绘图、读图与分析、观察与观测、调查、制作等各种活动都进行评价,使评价过程变为教育过程。 由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 和学习特点的差异以及各种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因而评价应采取多种方法。 要重视多元评价,调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要对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一次性的、部分内容或部分项目的评价。 地理学习评价建议采用评语和等级、评分相结合的方式。 (四)评价结果的解释 评价结果的解释就是通过对利用评价工具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评价结论。 评价结果解释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上,在于“发现闪光点、激励自信心”。 评价结果解释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作出多角度和较为全面的 评价。 要随时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给予必要的、及时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 评语既要简练、中肯,又要有针对性、富于感情,有重点,不求全责备,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知道以后的努力方向。 给学生作出评价结论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教材编写建议 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地理图册等。 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以本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地理 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落实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各项要求,使地理教科书成为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一) 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 地理教科书编写应对课程内容标准进行合理组合,建立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内容结构体系,而不必拘泥于区域地理的学科体系。 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教科书编写者选择区域时,既要注意区域的典型性、独特性,也要注意区域知识组合的覆盖面,适当分散难点,注意知识再现。 (二)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 地理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发 生在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基本理念。 地理教科书编写应反映时代特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关注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发展、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群体的发展,不断积累素材,及时加以修订。 (三)设计有弹性的教学内容组织 地理教科书编写应注意我国各个地区在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考虑地理教科书的地区适应性。 地理教科书的教学内容组织也应具有不同层次和一定的弹性。 例如,可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选学、自学和阅读内 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突出能力培养,发挥教科书的学法引导。20xx版初中地理历史课程标准
相关推荐
批评制止操作。 材料责任工程师岗位责任制 对 压力容器 用材料的质 量控制负全责。 严格执行有关材料标准,认真履行有关材料的检查、验收的规定。 对不合格的原材料有权拒绝验收。 对复验不合格的材料有权拒绝入库和使用。 焊接责任工程师岗位责任制 2020/0 各级人员质量 保证 责任 QSP/ASGLRZ(01)022020 10 认真贯彻执行焊接技术标准、规定和规范。 组织制定焊接的工艺规程
陈述和申辩 的理由和证据: 调查复核情况: 复核人意见: 复核人签名: 年 月 日 承办机构意见: 承办机构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卫生行政机关意见: 卫生行政机关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卫 生 行 政 执 法 文 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 听 证 意 见 书 本 机关 对 案,拟作出 的行政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本 机关 于 年 月 日进行了(公开
3. 校准用标准器具,规格:JC—10(20倍)。 ,量程300mm,;4. 校准时的环境条件、振动、噪声、电磁干扰的环境下进行;:(0~35)℃;:不大于85%RH。 5. 校准方法和步骤“2”条的技术要求检验;176。 或60176。 的两边直线方向进行测量,每一直线的长度在100mm以上,且至少含有5个孔。 176。 或60176。 的两边直线方向进行丝径测量,每一直线方向至少测15条丝径
附:句子仿写答案示例。 示例( 1)骤然间阵雨袭来,路人四散奔逃,你却悠然为我撑 起一把伞;( 2)在大街上鞋带松了,你半跪在地上为我系鞋带。 示例:冰河感激春风 才有一泻千里的气势 示例:买到书本 不能买到知识 买到钟表 不能买到时间 示例:从地里悄悄地冒了出 来,化作草叶和芽苗 示例:生命是一棵大树 我愿为大地撒下一片绿荫 生命是一束鲜花 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 示例:不断进步的过程
二 、反义词 大 — 小 多 — 少 来 — 去 高 — 矮 (低 ) 上 — 下 正 — 反 早 — 晚 远 — 近 笑 — 哭 出 — 入 开 — 关 东 — 西 长 — 短 好 — 坏 冷 — 热 前 — 后 黑 — 白 左 — 右 南 — 北 是 — 非 古 — 今 无 — 有 老 — 少 三 、字 基本笔画:( 20 个) 点(丶) 横( 一 ) 竖(丨) 撇(丿) 捺( ) 横折(
着,背依次第升高的万里大陆,面临翻卷自如的万里海洋。 他无言地裸露着真实,一次次纠正似乎早已板上钉钉的定论。 那个指鹿为马的赵高,手大也无法遮天。 两千多年来,鹿还是鹿,马还是马。 是哪个星球与地球的野合,孕生了这个地之骄子。 一定有过万雷裂变式的幸福的呻吟,一定有过通体红透的痛苦的燃烧,而后在漫天豪雨与倾海怒涛的淬火中,定格成如此超凡脱俗的“这一个”。 二十五亿年间,不阿天,不媚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