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最新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文本(1994-20xx)内容摘要:

海岸沿线适度开发海滨旅游项目前期论证和规划工作,处理好岸线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17 第四十二条 汉沽区 要重点保证海洋养殖的岸线利用,做好利用浅海、滩涂养殖的统一规划,提高岸线利用效益,促进汉沽区做为天津最大海水养殖基地的建设,适度开发海滨旅游点及港区建设。 第四十三条 海河、蓟运河等河湖岸线的开发应重点保证生活岸线的利用,特别是塘沽境内海河段岸线,要在充分论证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进行开发、利用生产岸线的开发应依据岸线统一规划,协调好与生活岸线及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九章 城市对外交通 第四十四条 对外交通要形成以港口和铁路为枢纽,公路为骨架,海陆客货运输枢纽站联成一体,适应物流和人流中转集 散需要的综合运输体系,为国内外的贸易往来,人员交往服务,成为对内外交通最便捷区域之一。 第四十五条 为促进天津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的协调发展 , 大力加强天津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在天津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之间建设方便快捷、结构合理的交通走廊。 第四十六条 铁路系统规划要适应形势的发展 ,进一步加强与相邻铁路枢纽的联系 ,全方位满足经济建设对铁路运输的需求 ,为现代化港口城市服务。 铁路运输要把提高枢纽编组能力和区间通过能力作为今后铁路发展的战略重点。 进一步提高现代化运输装备和自动化管 理水平。 第四十七条 铁路建设规划增加铁路集疏港的西部通道,在塘沽地区西北部建设铁路北塘西编组站,其规模近期为一级三场,远期为双向三级六场。 在南疆港区修建疏港铁路。 为增加新区货运的集疏能力,新区内部 18 修建部分联络线。 第四十八条 实施铁路枢纽东南环线 ,完善西南环线建设 , 规划均预留复线条件。 (一)修建南疆港区至南环线(从南疆沿大沽排污河至南环线)的南疆支线,打通铁路南环线至北塘西编组站之间的通道,实施南环线与北环线的联络线,并在大沽设港前编组站。 另外建设规划港区内散货作业区编组站和石化专用铁路装卸区。 发挥港口优势 ,建设天津港 1000 万吨煤下海的铁路通道。 在蓟县规划建设大秦线至津蓟线的联络线 ,形成大秦线经联络线入津蓟线 , 再经北环线、东南环线、地方铁路过南疆大桥进入南疆港区 ,构成煤炭下海通道。 (二)规划建设天津港第二编组站以及天津港进港三线、四线。 扩建进港一线和二线为复线。 港区内规划建设第六至第十分区车场以及联络线,使港区内形成铁路环线。 第四十九条 开辟京九铁路与天津港的直接通道。 将港口与南北运输大通道京九铁路直接连通 ,以减轻南仓编组站的压力 , 同时增强港口的集疏运能力。 规划利用津霸联络线跨京山铁路的上行客车疏解线 ,再经新建北仓北至大毕庄联络线 (不经过南仓站 )与北环线相接 ,通过港一线、港二线及规划港三线可进入北疆港,通过东南环线及南疆支线可以到达南疆港。 同时配套建设东大沽及港前三角地的机务准备站。 另外 ,在黄骅港未建成或未达到设计能力前 ,该通道还可作为神木煤经朔黄线、 津霸线引入天津港的路线。 为适应汉沽发展修建南堡支线 ,增加滨海新区与京沈线的通道 ,提高该 19 地区的物资进出运输能力。 为加强津塘港之间的铁路联系,开行天津港 —天津港保税区 — 天津经济 技术开发区 — 塘沽 — 中心市区 — 北京快速旅客列车。 规划在胡家园立交桥,京山线北侧修建客车准备场和机车整备厂。 远期规划津(天津)保(定)大(同)线和神黄线至天津港的联络线,以改变港口与其西部纵深腹地间无铁路联系的状况。 第五十条 根据天津港的特色和优势,将天津港建成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的具有现代化设施及管理水平的国际贸易主枢纽港。 到 2020年,货运吞吐量突破 ,集装箱运量达到 220万标箱,到 2020年货运吞吐量达到 亿吨,集装箱运量达到 400 万标箱的国际先进的综合性现代化港口。 在港口功能上要向包括工业港、贸易港、能源港和集装箱中转港等在内的综合性大港方向发展。 继续研究建设符合国际惯例的保税港区,实现保税区与港区的一体化管理。 要强化天津港的主枢纽地位,即:继续强化商业港功能,加速形成能源港功能,以此带动滨海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以其相互之间愈来愈紧密的经济联系,形成以港口为依托的港口经济区。 规划开发建设临港工业区 ,充分发挥港口综合功能。 第五十一条 完善以港口为中心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方式的综合运输体系,确保疏港交通畅通无阻。 进一步加快深水航道 和深水泊位及码头建设的步伐,港口管理继续向大型化、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第五十二条 天津港规划用地包括北疆港区、南疆港区和海河港区及北塘港区、汉沽港区。 20 建设以集装箱和大件散货码头及客运为主要功能的北疆港区,规划用地为 32 平方公里,完成东突堤集装箱码头及件杂货泊位的改造,新建北大防波堤和北大围埝。 建设以能源及散货专用码头为主要功能的南疆港区,规划总用地约 20平方公里,规划岸线长约 15 公里,陆域纵深约。 新建 1015万吨级深水大型散货泊位及煤码头二期工程。 规划一期开辟 10 万吨级深水 航道,发展大宗散货运输。 按照“闸上保水、闸下通航”的原则,规划期间要完成二线船闸的建设,以保证海河闸上保水、闸下通航,重点加强海河二道闸以下海河两岸的码头和航道建设,逐步完善海河港区的建设。 规划在东沽地区建设渔业港区。 北塘港区规划方向是发展旅游港。 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促进海洋旅游项目的发展。 配合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小区建设,规划在汉沽区建设汉沽港区。 继续完善港口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 第五十三条 进一步完善以铁路、公路及管道为主的集疏港交通运 输体系。 建设铁路进港第三通道,打通港口与西部腹地的直通铁路联系,开辟运煤专用线。 建设海滨大道、津滨高速公路、津晋高速公路及津塘二线公路,改造津沽公路、津塘公路、津北公路、杨北公路。 第五十四条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位于天津中心市区与滨海新区之间,根据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滨海新区可以利用现有机场发展民航运输,不再另建第二大型机场。 规划扩建改造候机楼和机场跑道, 21 建设航管楼和机场高速公路联络线。 加快空港国际物流运作区建设。 推进京津地区航空一体化进程,积极开辟国内、国际新航线,扩大吞吐能力,使机场成为以货为主,客货兼容的中国北方航空货运中心。 远期考虑在机场东侧预留第三条跑道位置。 第五十五条 加强滨海新区对外公路与国道系统的沟通,除与现有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与国道主干线京沪公路联系外,另规划新建唐津高速公路,贯穿滨海新区海河南北。 为加强新区与天津市其它地区的联系,提高集疏港能力,规划新建、拓宽、改造港塘公路、海滨大道、津沽公路、汉北公路、津汉公路、芦汉公路、蓟塘公路。 同时为解决疏港交通与塘沽地区内部交通的矛盾,利用海滨大道、南营路、杨北路、黑潴河路、津沽二线的一部分 形成塘沽地区外环线,使进出港车辆通过外环线进入港区,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第五十六条 高速公路红线控制宽度 100米,一级公路红线控制宽度60- 80 米,二级公路红线控制宽度 40- 60 米。 高速公路与其它各级公路相交均采用立体交叉。 第五十七条 公路客运系统的规划要适应公、铁分流的需要 , 发挥逐步形成的地区高速公路网的优势,在对长途客运量的现状分析与预测的基础上 , 结合天津市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规划 在天津港客运站附近建立滨海新区客运总站。 在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各规划新建一个二级客运站 与现有的客运站一起形成 四通八达的公路长途客运网络。 第五十八条 为加强滨海新区与市区的联系,规划建设轻轨,其规划 22 线位由天津中心市区出外环线后,沿津塘公路经东丽区、塘沽区至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同时在塘沽地区建设轻轨环线与之衔接。 第五十九条 城市客运系统坚持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 (一) 规划在塘沽地区共安排 30条公交线路,其中现状线路 22条,规划新辟线路 8条,线路总长度为 420公里,路网长度为 382公里,路网密度为 公里 /平方公里。 (二) 在各城区内的繁华商业街及各 大居住区设置公交专用路及公交专用车道。 塘沽地区安排公交专用车道主要道路有:河北路、上海道、新华路、杭州道、新港二号路、南海路。 第六十条 货运系统 要充分发挥公路运输“门到门”短途运输的优势,鼓励发展专业化运输车队。 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塘、邓善沽、大港、汉沽等建设以集疏港为主的货运枢纽 ,提高货运中转能力 ,要使滨海新区的公路系统成为疏运方便、高速、高效的现代化集疏运网络。 第六十一条 滨海新区货运道路系统中塘沽地区范围内东西向的货运道路包括津塘公路、津沽公路、津沽二线、津北公路,其中 津塘公路作为客货两用干道通过市区中心,应考虑对津塘公路上的交叉口进行封闭处理,另外应对货运出行时间给予规定,避免其高峰时间与客运高峰时间重叠。 南北向的规划货运专用道路包括:海滨大道、黑潴河路、河北路。 滨海新区其它几个城区(汉沽、大港、海河下游工业区)由海滨大道、津港公路、塘汉路、津塘路相连。 第六十二条 塘沽地区货运场站以向外疏散、集中布设为原则进行布局。 在海河以南,津沽公路、津沽二线两侧集中选址大型货运场站。 在海 23 河以北原津塘公路两侧的货运站逐步外迁,结合天津港北港池规划,沿杨北公路以及铁路北环 线附近集中设置货运场站。 规划在大港和汉沽建设货运站。 第十章 城市道路交通 第六十三条 滨海新区由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联接各个城区 ,形成滨海新区的交通骨架。 各城区城市交通由主次干道及支路承担。 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分离,以唐津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滨高速公路、津晋高速公路(津沽二线)、海滨大道为疏港主要通道,形成通畅的货运走廊。 第六十四条 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网的基础上 ,调整、完善城市道路系统结构和布局。 建成以城市快速路、主干道为主骨架 ,次干道、支路为补充 ,功能完善、快捷、 方便 ,具有相当容量的城市道路系统。 采用较高等级的道路沟通组团间的联系,组团内部交通则利用较低等级的道路承担。 根据城市用地布局,规划道路系统强调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实现城市用地合理布局。 老城区以现状自由式路网为基础逐步改造,新区以方格形路网为主。 道路等级划分为城市快速 (高速 )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个等级。 第六十五条 道路网布局强化津塘之间交通走廊的功能与作用,同时增加跨海河的南北向交通通道。 干道路网结构规划为六纵六横,六纵从东向西分别为:海滨大道 、南海路、河北路(含河南 路)、中环路 (西环路 )、黑潴河路 (外环路 ) 、唐津高速公路。 六横从北向南分别为:杨北公路 、京津塘高速公路 、津滨高速公路 、津塘公路 、津沽公路 、津沽二线(津晋高速公路)。 24 疏港交通以东西向为主,所以东西向的干道等级较高,在六纵六横的干道网中东西向高速公路有 4条,南北向 1 条。 为改善城市交通,塘沽地区规划三个环线路,分别是外环线路、中环线路和内环线路。 另外,规划还有若干条主次干道和支路共同组成该地区的路网。 根据道路等级、交叉口交通量及交叉口周围环境进行交叉口规划,其规划立交 50个(包括已建成 11 个 ),并封闭一些次要路口,保证快速路的快速、安全、畅通。 第六十六条 快速路的标准和要求: 快速路为 68条车道,红线宽度为 60100米,设计车速为 60- 80公里 /小时。 快速路与快速路、主干道和流量较大的次干道相交时均设置立体交叉,快速路与主次干道构成干道系统。 第六十七条 主干道的标准和要求: 主干道为 46条车道,红线宽度为 4060米,设计车速为 4060公里 /小时。 在 交通流量集中、干道等级较高的路口建立交桥,共规划 41处立体交叉桥。 第六十 八条 次干道的标准和要求: 次干道为 24 条车道,红线宽度为 3040 米,设计车速为 30- 40公里 /小时。 一般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 次干道作为与主干道衔接的集散路,主要为各分区的交通服务,在分区内起干线道路的作用。 第六十九条 自行车交通的平均出行距离约为 公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