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内容摘要:
(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7 分)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 时候。 为什么。 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 3 分) 【答案】早春(初春)。 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 ( 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 , 天空 也刚刚 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 远 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 嫩 绿铺在地面。 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 )(写出“早春”, 1 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2 分) (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4 分) 【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 倍加珍惜。 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 “ 醉倒 ”。 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指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各 2 分) 【诗词浅析】 这首词的大意可以结合韩愈的《早春》来理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不过苏轼也真是偷懒,一首当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韩愈的诗,只有下 阕表达了自己的一点思想感情。 6 整首诗可以这样解:“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 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 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 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 ” 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阳春、晚春的话,那么在花开花落的特征上,与人生的兴衰就有可比性。 根据韩愈的意思,早春显然是春天中最好的时令, 苏轼采用了这一说,并且说要在这个时候 “ 醉倒 ” ,不要等待落花时节,触目伤怀,颠之倒之。 那么,我们可以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 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 大概 就是作者 想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了。 (江苏卷) 三、古诗词鉴赏( 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 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⑴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 3 分) 答: 才思、诗风、诗品 ; 卓异不凡。 或 “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 ; “诗无敌”。 解析:这道题出得让人琢磨不透、一头雾水,似非要顺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来答题不可,这便是强行赶鸭上架之为。 首先,“什么样的高度评价”本身就有问题,“高度”不就是“什么样的评价”吗。 其次,从四句的关系上说,第一句为总括句,后三句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说明:第二句为“才 思”,第三、四句为“诗风”,也不见有第三个方面呀。 无奈之下,为迎合命题者,遂写上“诗品”二字,你敢说我答错。 但这么答,还是有些忐忑,因为你不是迎合命题者的,于是思来想去,还是这样吧:“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 但是觉得这么答又不合题,题目要求答出三个方面,那一定是概括性的名词,这“比庾信”“比鲍熙”可不是名词。 权且这么招吧,只要尽力去答了,至于结果如何,就不管那么多了。 ⑵“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 4分) 答: 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 情。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解析:这首诗如果考生没有学过,单凭注解做起来是很难的,因为现代考生没这个实践,也不会去想象。 就拿教师而言,这两句有时也很难理解,所以估计答得不错的便是情景交融之类的套语了。 如是理解这一联的,思想感情答“离愁别恨”,表现手法答“拟人”、“象征”、“对偶”也应算为正确。 ⑶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 3 分) 答: 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 7 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 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明 确“构思脉络”的意思,它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的思路有什么好处,所以它往往对应着文章的层次以及题目所配给的分值。 审好题,方能答好题。 本诗可分三层,而且层次清晰,此题应该是好答的。 (福建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6 分) ,回答问题。 ( 6 分) 晓至湖 ㈠ 上 [清 ]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 ㈡ 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 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 ㈢。 (选自《 清诗选 》)。20xx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相关推荐
()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希望。 ()他说道: “ 这样好。 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 ”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 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或指南之类。 ()他又让我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 八、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给家乡孩子的信 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
2 人 (工作地点:仙葫校区 ) (二 )应聘教师岗位条件 1. 思想政治表现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综合素质高,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协作能力,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事业心和责任感。 2. 具有与任教学科相同或相关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中或中职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为二级乙等以上。 3. 年龄在 35 周岁以下,有相关学科教学经验者优先。 4. 经面试与试讲后
开端编织红色的党旗。 从此,黑暗的道路上燃起了一盏明灯,经过中国共产党不懈地奋斗,领导全国国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走向一个独立的、国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使中华民族巍然矗立在世界的东方。 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者已将愿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 弹指一挥间,高低越千年,黯淡与光 辉、幻灭与再生,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贯穿于这一清楚的脉络。
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 10 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 8 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 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 ”丐我以铭而葬焉。 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 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 归吾 . .
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慈善的关注程度则有了极大提升。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前一些司空见惯的‚慈善模式‛正在被重新打量,比如对动用权力募捐的反思,比如对善款去向的关切。 正如日前民政部有关负责人所 说,一系列舆论风波引发的思考,让政府部门、慈善机构和社会公众对慈善事业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现代社会中如何开展让人民满意的慈善有了相当程度的反思,这对于提高慈善组织规范程度
_________________ 8 1. B ( p249。 C 胴 .d238。 ng D 吮 shǚn) 2. D [“一概而论”用同一标准来对待和处理 (多用于否定 )。 A.“感同身受”指感激 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恩惠,也泛指给人带来的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 多用于代替别人表示谢意。 B.“漫不经心”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不合语境。 C.“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与句意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