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汇总内容摘要:

鲜明、简洁。 不同点: ( 1)形成的程序不完全一样:决议必须由会议通过,而决定可以由会议作出,也可以由领导机构在职权范围内作出。 ( 2)内容 的范围不尽相同:决议多半针对全局性问题作出决策;决定既可解决全局性问题,也用以解决具体问题。 ( 3)发布形式略有不同:决议以会议名称发布;决定也可以会议名称发布,但多半以机关名称发布。 第四节 指示 意见 一、指示的概念 指示: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指导工作的公文。 二、指示的特点: 针对性 原则性 三、指示的类型: 按照指示内容涉及的范围,可分: 涉及全局问题,带普遍性的指示。 涉及局部问题,带特殊性的指示。 四、指示的写作: 标题 :一般由发文单位、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 正文:一 般由指示根据、指示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指示根据:包括理论根据、政策根据、现实根据等。 五、意见的概念 意见: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发表的对工作有指导性质的文件。 六、意见的类型: 直接指导型 批转执行型 七、意见的写作: 注意内的政策性、原则性,对下级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表达条理要清晰。 标题:一般也是发文单位加事由加文种。 但如经上级机构批转或转发,则上级多半用“通知”的形式下达,而将“意见”全文附在后面。 正文:一般根据意见的多少,分部分或分条分点阐述,其第一部分或第一点,多半是提出意 见的现实依据。 后面部分则是对工作的具体要求及实施的细则、步骤、方法等。 意见的内容,要原则而不空洞,具体而不琐细,要让下级知道怎么做,但又不致束缚下级的创造性。 一、公告、通告概述 公告:是机关、团体向公众宣布重要事项的通知性文件。 11, 22 通告:是机关、团体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二、公告、通告的特点和差异 Z 发布的公开性:公告和通告的内容都是公开,发布的目的是要让大家知道或遵守。 差别就在于发布的范围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公告涉及范围广,通告涉及的范围小。 事项的重要性:公告和通告是代表政府或一 定的机构发布的,其内容涉及较多群众,因而必须是重要的事情才可以使用公告、通告的形式发布,一般公告公布都是比较重大的事情,通告公布的,仅次于公告。 操作的严肃性:公告由国家各级政权机构发布,涉及地方法规的,必须由省级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一般机关团体不得随意公告。 公告和通告均内容重要而涉及面广,因而操作时必须严肃,要严格按章办事。 三、公告、通告的写作: 符合权限,一事一告。 内容明确, 语气庄重。 注意格式。 四、公告、通告标题的四种形式: 发文单位加事由加文种; 发文单位加文种 事由加文种; 只有文种名称 五、公报概述: 公报是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件的告知性文件。 六、公报和类型: 会议公报:一般用以公布党的重要会议召开的情况及会议所作的决定。 统计公报: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情况的统计数字。 外交公报: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等在会议或交往后发表的文件。 七、公报的特点有: 内容的公开性与重要性; 发布机关的权威性。 八、发布统计公报时要注意的事项: 统计公报必须由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或国家指定的机构发布, 任何机构不得随意发布全 国性、地区性的统计数字。 统计公报以发布各种数据为主,其内容一定要科学、准确。 涉及国家机密的统计数字,不得在公报中发布。 九、公报与公告的区别有: 从发布的机关来说,党的领导机关多用公报,政府机关多用公告; 从内容来说,宣布单独事件多用公告。 发布会议情况、谈判情况、统计情况等多用公报。 宣布要有关人员遵守的法定事项,用公告而不用公报。 十、通知的概念: 通知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有公文。 十一、通知的类型: 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六大类: 发布性 通知 批转性通知 转发性通知 指示性通知 任免性通知 事务性通知 十二、通知的写作: Z 标题:“多用发文单位加文种”或“事由加文种”两种形式。 正文:不同类型有不同写法。 ( 1)发布性通知:正文比较简短,只要写明发布什么规章,请贯彻执行就行了。 ( 2)批转性、转发性通知:简单的写明批转、转发什么文件,请贯彻执行就行了。 12, 22 ( 3)请示性通知:写法相对比较复杂。 大凡指示下级做一件工作,应把工作来由、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三方面讲清楚。 指示性通知正文框架:先用一段或几段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件工 作,相当于引言;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一般结合起来写,内容多的要分条列出;最后一段或一条相当于小结,对受文单位提出总的要求和希望。 ( 4)任免性通知:一般只要写明什么权力机构任命或免去什么人担任什么职务就行了。 ( 5)事务性通知:只要把需要周知或执行的事写清楚就行。 其他事项:通知一般在正文之前左上角写受文机关,在正文之后的右下角写发文机关和发文日期。 十三、通报的概念: 通报:是在一定范围内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事项的告知性文。 十四、通报的特点: 周知性 指导性 十五、通报的类型: 根据通报承 担的任务,可以分为三类: 表彰先进型 批评错误型 传达事项型 2020年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第七章 一、报告的概念 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情况的陈述性公文。 二、报告的特点: 陈述性 有主见 三、报告的类型: 按照内容涉及的范围可分: ( 1)综合报告 ( 2)专题报告 按照行文目的的不同分: ( 1)呈报性报告 ( 2)呈转性报告 四、报告的写作: Z 陈述问题要清楚扼要 表达观点要精练清晰 语言要简洁朴实 五、请示的概念: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的报请性公文。 六、请示的特点: 超前性:请示必须是在办事之前。 说明性:请示的目的在向上级说明情况,请求帮助。 单一性:必须“一文一事”。 七、请示的类型: 根据行文目的的不同,可分三大类: 请求批准类 请求帮助类 请求批转类。 八、请示的写作要求: Z。 2 理由要充分、要求要合理。 ,语言要得体。 九、为什么说请示要遵守行文规则: Z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 13, 22 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应 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 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请示时,应当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受理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 十、批复的概念: 概念是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指示性公文。 十一、批复的特点: 针对性:针对“请示”这一文种,针对请示的机关,针对请示的问题。 指导性:批复针对请示表态或发表意见,对下级的工作有指导、规范作用,下级不能违背上级的批复。 十二、批复的类型: 针对请示的内容主要是请求批准和请示帮助两个方 面,批复可分为两类: 表态性批复 请示性批复 十三、批复的写作要求: Z 要先回答后批复 态度要鲜明,措辞要明确。 要及时批复 十四、函的概念: 函是机关之间办理日常公务的交往性公文。 十五、函的特点: 形式灵活,活动性强 务实性强 十六、函的类型: 根据内容性质,大体可分为四类: 商洽函: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讨论问题。 问复函:用于机关之间提出询问和答复询问。 请准函:用于向没有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 知照函:用于把自己管辖范围的事项告诉有关的机构。 十七、函的写作: Z 一事一函,直陈其事 、亲切、自然 十八、会议纪要的概念: 会议纪要是记载会议情况和精神用以公布或传达的纪实性文件。 十九、会议纪要的特点: 纪要性 约束性 知照型 二十、会议纪要类型: 根据会议的性质和拟写会议纪要的目的,可分三大类: 决议性会议纪要 协议性会议纪要 研讨性会议纪要 二十一、会议纪要的写作: Z 会议纪要一般是在会议结束后起草的,经主管领导人签字同意才算定稿。 会议纪要的标题最常用的形式是“会议名称加文种”,但中间可以省去“ 会议”二字。 会议纪要的正文一般分为会议概况、会议内容、结束语三个部分。 ,可以在最后署机关名称和撰写日期。 也可只在正文中写出主持机关,不另外署名。 二十二、条例概述: 条例是由党政领导机关制定和发布的系统规范某一方面工作、活动、行为等的法规性公文。 二十三、条例的类型: 根据制定、发布条列的机关的不同,条列可分三类: 14, 22 党的中央机关制定的条例 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条例 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条例 二十四、规定概述: 规定是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规范某方面工 作的规章性公文。 二十五、规定类型: 根据发布机关和实际作用的不同,分三种 党内规定 法规性规定定 一般性规定 二十六、条例和规定的写作: 草拟条例和规定要遵循下例原则 起草条例和规定,应当对现行内容相同的法规进行清理,如果现行的法规将被起草的法规所代替,必须在草案中写明予以予废止。 条例和规定的内容用条文表达,常见的有“章条式”和“条款式”两种写法。 语言要准确、严密。 二十七、草拟条例和规定要遵循下例原则: Z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搞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符合宪法和法律,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事。 2020年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第八章 一、规章类文书概述: 规章类文书是规范工作、活动、行为等的法规、规章制度类文书,适用于党政系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组织机构。 二、规章类文书包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