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章汇编选修三现代生物技术内容摘要:
) 植物体细胞杂交 ( 2)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前者染色体联会异常,而后者染色体联会正常 ( 3)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 ( 1)为了培养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A、 B,再用化学诱导剂聚乙二醇诱导融合形成杂种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根、芽,长成完整植株,以上获得杂种植株的方法叫植物体细胞 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 2)植物 A、B 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是四倍体,且该杂种植株减数分裂能形成正常配子,理论上是可育的;但如果将甲和乙有性杂交形成的二倍体,减数分裂由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无法形成正常配子,不可育。 ( 3)在植物组织培养至胚状体阶段,可包裹上人工种皮制备人工种子。 ( 2020天津卷) 9.( 15 分)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 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 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 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 流程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过程 ① 所需的酶是。 ( 2)过程 ② 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 存在,这一特征 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 3)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 原生质体经过 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 4)若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 再生植株和 植株的根尖,通过 、 、染色和制片等过程制成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 5)采用特异性引物对花椰菜和黑芥基因组 DNA 进行 PCR 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 下图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再生植株 1—4 进行 PCR 扩增的结果。 据图判断,再生植株 1—4 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 ( 6)对杂种植株进行 接种实验,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 【答案】(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 2)叶绿体 ( 3)保持原生质体完整性细胞壁 ( 4)双亲(或花椰菜和黑芥) 解离漂洗 ( 5) 4 ( 6)黑腐病菌 【解析】 ( 1)过程 ① 表示原生质体的制备,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 2)用于融合的两个细胞,一个是黑芥苗的叶肉细胞,一个是花椰菜的根部细胞,其中供体细胞特有的结构是叶绿体,可通过观察叶绿体的有无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 3)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的保护,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证渗透压 的稳定,以避免原生质体吸水或失水破坏原生质体的完整性;原生质体通过细胞壁杂声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形成愈伤组织。 ( 4)分析再生植株染色体变异类型,需要将再生植株细胞染色体和黑芥苗与花椰菜细胞中的染色体制片观察进行比较,制片的基本程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 5)根据图谱,花椰菜含有碱基对为 300 和 600 的 DNA 片段,黑芥还有碱基对为 1000、1300 和 1500 的片段,再生植株 3,只含有长度为 300 和 600 的片段,与花椰菜一致, 4 既含有花椰菜 DNA 片段,又含有黑芥 DNA 片段,为杂 种植株。 ( 6)对杂种植株接种黑腐病菌,能正常生长的即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 【试题评价】本题以抗黑腐病花椰菜的培育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了植物细胞工程、细胞分裂装片的制作观察、 PCR 图谱的识别等相关内容,同时也考查了考生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难度。 ( 2020 山东 卷) 3( 8 分)【生物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科学家通过诱导黑鼠体细胞去分化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iPS),继而利用 iPS 细胞培育出与黑鼠遗传特性相同的克隆鼠,流程如下: ( 1)从黑鼠体内获得体细胞后,对其进行的初次培养称为 ,培养的细胞在贴壁成长至充链满培养皿底时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 ( 2 ) 图 中 2— 细 胞 胚 胎 可 用 人 工 方 法 从 灰 鼠 输 卵 管 内 获 得 , 该 过 程 称为 ,也可从灰鼠体内取出卵子,通过 后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获得。 ( 3)图中重组囊胚通过 技术移入白鼠子宫内继续发育,暂不移入的胚胎可使用 方法保存。 ( 4)小鼠胚胎干细胞( ES)可由囊胚的 分离培养获得, iPS 与 ES 细胞同样具有发育全能性,有望在对人类 iPS 细胞进行定向 后用于疾病的细胞治疗。 【答案】( 1)原代培养 接触抑制 ( 2)冲卵 体外受精 ( 3)胚胎移植 冷冻(或低温) ( 4)内细胞团细胞 诱导分化 【解析】( 1)原代培养指将动物组织用酶处理成单个细胞后进行的初次培养。 接触抑制指贴壁的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裂增殖的现象。 ( 2)将早期胚胎从母牛子宫中冲洗出来的方法叫冲卵。 ( 3)暂不进行胚胎移植的胚胎可放入 —196℃ 的液氮中冷冻 保存。 ( 4)胚胎干细胞简称 ES 或 EK 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 iPS与 ES 细胞一样,可通过诱导定向分化修补某些功能异常的细胞来治疗疾病。 ( 2020 海南卷) 31.【生物 ——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5 分) 单纯疱疹病毒 Ⅰ 型( HSVⅠ )可引起水疱性口唇炎。 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抗 HSVⅠ的单克隆抗体可快速检测 HSVⅠ。 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制备抗 HSVⅠ 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先给小鼠注射一种纯化的 HSVⅠ 蛋白,一段时间后,若小鼠血清中抗 的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小 鼠体内产生了 反应,再从小鼠的 中获取 B 淋巴细胞。 将该 B 淋巴细胞与小鼠的 细胞融合,再经过筛选、检测,最终可获得所需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 2)若要大量制备抗该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将该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 中使其增殖,再从 中提取、纯化获得。 ( 3)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准确地识别这种 HSVⅠ 蛋白,其原因是该抗体具有 和 等特性。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单纯疱疹病毒 Ⅰ 型可引起水泡性 口炎,病毒蛋白 HSVⅠ可以作为一种抗原刺激机体通过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 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首先应注射纯化的 HSVⅠ 蛋白作为抗原,一段时间后对小鼠血清进行检测,如果抗 HSVⅠ蛋白的抗体检测为阳性,说明小鼠体内通过体液免疫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此时可以从小鼠的免疫器官中,如脾脏、骨髓、淋巴结等部位获取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筛选检测获得能稳定的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具有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特点,而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因此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既能无限增殖又 能产生特异性抗体(抗 HSVⅠ 蛋白的抗体)的特点。 ( 2)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途径有两种:体外培养和体内培养。 体外培养即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大量的杂交瘤细胞,进而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体内培养即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腹腔中增殖,最后从小鼠的腹水中提取、纯化单克隆抗体。 ( 3)单克隆抗体是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单一的 B 淋巴细胞核杂交瘤细胞融合而获得的,因此融合后的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 【试题点评】本题以疱疹病毒为素材切入,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 理、过程及其特点的理解。 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专题 3 胚胎工程 ( 2020天津卷) ,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 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N 表示染色体组)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III 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 成熟卵子 、 III 和 IV 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 IV 作为受体细胞 【答案】 C 【解析】据图可知,初级卵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需要促性腺激素的调节, A项正确;细胞 III 为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输卵管中伴随着受精作用完成的,B 项正确; II、 III 和 IV 分别为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受精卵,它们在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组数依次为 :2N、 2N、 4N,染色体数不同, C 项错误;动物细胞的受精卵全能性高,因此培育转基因动物常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 D 项正确。 【试题评价。20xx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章汇编选修三现代生物技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