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七章考场作文的提分技巧教师用书含解析内容摘要:
文腐败,老外比较厚道,安慰我们 “ 这不是一个国家的现象 ” ,又提醒我们 “ 这是冰山一角 ” ,还警示我们,把论文撤销。 我们光顾着说人家就是 “ 较真 ” ,却忘了对自己 “ 较真 ” ,净化自己心灵的污垢,须知, “ 人人作假 ” 则 “ 人人皆入地狱 ”。 生活在一片虚假之中,人与人尔虞我诈、急功近利,信仰大厦倒塌, 精神无所寄托,何以谈人生的意义。 因此,每一个人都要净化心灵,摆正心态,才能拥有更加健康的人格,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角度二:论诚信。 为学要讲诚信,论文 “ 造假 ” ,违背了诚信之根本,这是精神上的癌症。 [写作运用 ] 在中国,由于人们对抄袭的态度一直是相对 “ 宽容 ” 的,所以才有 “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 的谚语存在。 但现在是一个诚信社会,因此,根治学术造假现象已经到了必须有所作为的时候了,不能再让论文剽窃肆意践踏学术的纯洁性。 一方面要净化学术研究的环境,把学术研究单独分离出来,与利益和职级升迁划清界限, 防止学术研究的变质;另一方面学者自身要提高个人修养,诚实为人,扎实为学,端正心态,常怀敬畏之心,才能在学术上越走越远。 角度三:谈形象。 我们应该塑造国家形象,向世界发出声音,赢得别国的尊重,这是一种大国国民必须具有的情怀和意识,更是使命与责任。 [写作运用 ] 维护国民形象,学术无国界。 BMC 科研诚信部副主任帕特尔说这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 那我们就能以阿 Q 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和王胡比谁身上的虱子多,与别的国家比造假数量,可以因此松一口气了吗。 世界各地的宣传标语,基本上都用中文标示 “ 不要随地吐痰,不要大声喧哗 ” ,这是莫大的讽刺,中国人的公德形象和中国制造一样 “ 出口 ” 13 到世界。 世界那么大,但是我们的形象非常差,难道不是另一种国民的悲哀吗。 中国梦是一种美好的梦想,但不能止于梦想,毁于行动。 如果制造虚假繁荣,只会是黄粱一梦、南柯一梦。 所以,我们要积极塑造国民形象,从自身做起,把爱国和爱自己的形象结合起来。 角度四:话制度。 营造良好的环境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制度维护。 制度法律严明,社会公平正义,则人人追求公平正义。 [写作运用 ] 据相关新闻报道,学术论文造假体现在评审环节,评审环节操纵在 “ 第三方机构 ” 手中,这 些机构利用权力真空、利益漏洞为自己牟取暴利,正如马克思《资本论》中写的 “ 有百分之百的利益,就铤而走险 ”。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现象,国外对学术论文造假的惩戒非常严重。 因此国内也应该加强立法立规切断利益链,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罚之下也必然能遏制造假行为,因此有必要加强制度的约束,规范论文的评审与发表环节,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要严格考评;还要对之前造假的论文严查,不存侥幸心理。 只有把权力关进笼子,运用制度的力量对权力进行监督,才能彻底治理 “ 造假雾霾 ”。 突破点二 妙用四招,点亮素材 我们知道, 写作文必须要有材料,但并 不是什么材料都可以写进一篇作文里,也不是把材料写进作文里就可以得高分。 那么,使用哪些材料和如何使用材料,就成了一门作文的艺术。 1.巧用对比,凸显褒贬态度 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是议论文写作中的两种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应用素材的方法。 把性质上相反的两种素材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能有效地说服读者,使作者的观点鲜明突出。 例如: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 „„ 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膝下有节,自强不 息。 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颂。 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高考优秀作文《谈气节》 ) 这段文字除了运用举例论证法之外,还运用了对比法。 通过正反两方素材的对比,论证更加周密,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对比运用素材时,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 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 要进行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比较。 2.善用排比,彰显材料丰富 在高考作文中,排比用例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以 其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语言的优美性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成为赢取高分的重要因素。 那么,何为排比用例呢。 顾名思义,就是议论文写作中以铺叙、排比的形式来叙述事例、事理的一种方法。 它 14 既能使笔墨经济、语言干脆、气势磅礴,又能使素材丰富、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例如: 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人正是因为懂得守住寂寞,专注事业,人生才更加美好。 苏轼面对荒凉寂寞的黄州,依旧笑吟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中国无动力机帆船航海第一人翟墨心怀梦想,独自一人耐住旅程中的寂寞与艰辛,完成环球航海一周的壮举;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在大山里为 孩子们撒下希望的种子,在寂寞中坚守 18 年 „„ 他们的时代不同,事业不同,可他们却共谙一个相同的人生真理:人生的奋斗旅程是充满寂寞与艰辛的,唯有守住心灵的寂寞,始终默默无悔地执着于自己的梦想和事业,人生之树才能由此绽放出艳丽的花朵,从而在收获的季节结出累累的硕果。 (福建卷高考优秀作文《守住寂寞,拒绝浮躁》 ) 这段文字选取苏轼、翟墨以及李桂林、陆建芬夫妇等人的素材中的关键信息,用简洁的语句表述出来,属典型的排比用例,很有说服力。 另外,在叙述时,将诗词佳句、名言警句叠加进去,这种类型论据的最大作用就是增添了文章的文 学色彩。 如: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这是屈原主宰自我的人生格言;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这是刘禹锡主宰自我的励志名言;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这是李白主宰自我的浩然长歌。 人生路上,只要能主宰自我,终究会破茧成蝶,成就生命的辉煌。 (高考优秀作文《主宰自我》 ) 这段文字用屈原、刘禹锡、李白等人的诗歌名句进行铺排,贴切自然,富有文采,显示了广阔的知识面和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有力论证了 “ 主宰自我 ” 这一观点。 在使用排比用例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叙例要精炼准确,高度概括,一 针见血,每个例子一般用一句话概述。 二是例子要古今中外结合,避免片面化、平面化,力求立体丰富。 三是排比叙例后要增补与论点有关的内容,要揭示例子之间的共性,切忌空洞,要回扣观点。 3.借助修辞,增加议论力量 素材的运用,如果只是平铺直叙地记叙,或者枯燥无力地议论,是不可能打动读者的。 素材运用要感染读者,就要善于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对语言进行特殊加工和精心包装,达到点石成金、彰显语言魅力的效果。 如下面的一则素材: 当面对怀疑、否定和阻力时,中国预警机之父 —— 王小谟用 “ 坚守 ” 回应压力、挑战和艰难。 他始终坚守在科研最前 线。 在紧张的试验现场,地面 40 多度的高温,机上有高分贝的噪声干扰,年近七旬的王院士一干就是整整两个多月。 有了这样的坚守和坚持,中国预警机事业才有了长足发展。 在王院士的精心筹划下, 10 多年间,我国预警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实现了预警机装备的跨越式、体系化发展,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装备研制之路。 这则素材内容十分感人,但材料只是平铺直叙,用在作文中的论证效果并不好,如果改成下面的表述方式,将会有更好的表达效果: “ 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 ” 当面对怀疑、否定和阻力时,中国预警机之父 —— 王小 15 谟用 “ 坚守 ”“ 坚信 ” 回应压力、挑战和艰难。 在紧张的试验现场,地面 40 多度的高温,机上有高分贝的噪声干扰,年近七旬的王院士一干就是整整两个多月。 正是这种坚信,为自主研制预警机注入了不竭动力;也正是这种坚持,点燃了自主预警机研制的星星之火;也正是这种坚守,国产预警机谱系的多彩蓝图才得以绘就。 有这样的坚信、坚持和坚守,中国预警机事业能不长足发展。 能不走出一条具有有中国特色的装备研制之路。 修改后,这段文字开头即引用诗歌创设情境,营造 “ 坚守 ” 氛围,感动读者;中间排比句议论点睛,巩固情感;末尾反问,再次强调,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 语 段综合运用多种修辞,彰显了语言魅力,让所用素材熠熠生辉。 4.妙用句式,显现语言魅力 按结构分,句子有单句和复句;按功能分,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等。 此外,还有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等。 妙用句式,就是要根据作文素材的主题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句式,使语句优美厚实,语段和谐流畅,尽显语言韵味。 如下面这段文字: 和谐,是人与自然相互尊重的理性之花。 当我们看到新加坡的沙滩纯净美丽,当我们看到新加坡的街道干净漂亮,当我们听到总理李光耀说 —— “ 新加坡只有阳光就够了 ” ,你的心中想到了什么。 那肯定是最简单的两个字:和谐。 为何 他们对自然这样的尊重。 为何碧绿的草地萦绕在人们的身边。 为何 “ 不许随地吐痰 ” 成为了普通人的自觉行动。 只有对自然尊重,才会有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在这则材料中,用了三个 “ 当我们 „„” ,形成排比句式;在分析事例时,用了三个“ 为何 „„” ,增强了反问的语气;在点题升华时,用了 “ 只有 „„ ,才 „„” 条件复句来强化语段的观点。 这样打造的特色句式,具有了 “ 亮人眼眸 ” 的视觉冲击力。 让素材更加鲜活亮丽,方法不一而足,但核心只有一个:避免呆板枯燥,尽显语言魅力 , 更 好 地 阐 述 全 文 的 中 心 , 这 样 就 能 让 文 章 鲜 活 起 来。 1.下面是一篇关于 “ 生命水 ” 的作文素材,请对这则素材进行多角度解读并对每一个角度做简要分析。 在古印度,有一名死囚在临刑前突然被告知:如果他能端着满满一碗水绕着皇宫走上一圈而不洒落一滴水,国王就会赦免他。 消息传出后,很多人跑来看热闹。 围拢在皇宫四周的人们议论纷纷,他们认为那名死囚端着满满一碗水绕着皇宫走上一圈而滴水不洒是不可能的。 因为,皇宫周围全是高低不平的石子路,其中还有几十级上上下下的台阶,就连徒手的行者也难免会摔跤的。 死囚并没有深思这些,而是端着那碗水认认真真地走着那段或许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之旅。 看着死囚那副庄重的神情 ,闲人们便起哄: “ 再走几步就要摔跤了。 拐过墙角就要洒水了。 ” 但是,死囚却好像根本什么也没听见似的,仍旧死死地盯着碗里的水走自己的路。 16 大半天过去了,死囚竟奇迹般一步一步地挪回了出发点。 人群沸腾了。 国王也非常高兴,他问死囚: “ 你怎么就能一点也不洒呢。 ” 死囚回答: “ 我端的哪里是水,分明是我的命啊。 ” 答案: (示例 )角度一,走好每一步。 当每个人面对死囚那样的生死攸关的境地时,任谁也不会轻抛每一滴生命之水的。 人生就是这样奇妙,你手捧满满一碗生命水在崎岖不平的旅途奔波,稍一不留神就会抛洒掉自信、正直、拼搏等这些赖以安 身立命的法宝。 只有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能走出一步一灿烂的迷人风景来。 角度二,永不绝望。 人生不能绝望,要相信有一道道艰难险阻,就有一个个的辉煌灿烂,就有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如果把每一次机遇都当成生死攸关的坚守,那么还有什么样的人间奇迹不能创造呢。 角度三,绝境中的潜能。 看似无法实现的事情,那个死囚却成功做到。 命悬一杯水,在那样的绝境,又怎能草率呢。 一个人一旦能对内在的力量加以有效利用,他的生命便永远不会陷入卑微贫困的境地。 2.下面是两则关于 “ 责任 ” 的名言,请围绕这两则名言,搜集有关 “ 责任 ” 的实例素 材,并采用一定的手法进行表述。 ① 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 —— [美 ]林肯 ②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 [英 ]丘吉尔 答案: ① 上个世纪末,武汉市中心 6 层的景明大楼收到一封来自英国的信函,信函提示这幢大楼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80 年,现已到期,提请注意。 落款为这幢大楼当年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这封来函让我们读懂了什么叫责任。 责任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不因距离的遥远而消蚀,不因生物体的代谢而作废。 对这家设计事务所来说,责任就是生命,责任就是品牌,责任就是信念,责任 就是一座山,沉重而又崇高。 ② 南京的明城墙,历经 600 多年,风雨不动,巍然如山。 据考证,这些砖分别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广袤地区,其中包括今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五省的府、州、县,以及军队、卫所和工部营缮司等近 200 个单位承担组织人力制坯、烧造。 为了确保质量,朝廷要求各地府、州、县地方官员,军队卫、所的士卒,以及县以下里、甲的基层组织负责人 (总甲、甲首、小甲 ),直至造砖人夫、烧砖窑匠均须在砖上留下姓名,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砖追究制砖人的责任,甚至杀头。 这种严酷的 “ 责任制 ” ,却保证了南京明城墙建造过程中的 高质量。 在当时,这也许只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所采取的一种措施手段;如今看来,这是一种何等的责任意识。 城砖上的那个人早已作古,但刻有他们姓名的砖与明城墙同在。 站在这城墙底下,默诵着这些姓名,会让人肃然起敬。 有责任的人是崇高而伟大的。 17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 “ 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 路人对罂粟说: “ 如果我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 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则寓言,讲了 “ 痛苦 ” 与 “ 快乐 ” 的辩证关系,写作时要注意辩证地分析两者之间的关。20xx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七章考场作文的提分技巧教师用书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