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大纲ok内容摘要:

成,公文主要内容准确、简要的概括和提示。 作用: 公文标题起提示作用。 标注位置: 公文标题的书写位置应位于红色横线之下,分 1行或多行居中排列。 ②主送机关。 含义: 《办法》规定,“主送机关指公文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 作用: 主送机是发文机关要求对公文予以办理或答复的对方机关。 标注位置: 主送机关的位置应在正文之上公文标题左下方,无论一行或多行,均靠左顶格收写。 5.识记 公文版记部分各要素的名称、含义、作用 及标注位置 ③ 正文。 含义: 正文是公文主体的部分,用来表达公文的具体内容,体现 发文机关的意图,是公文的核心。 标注位置: 在主送机关之下,落款之前的部分都是正文。 ④附件。 含义: 公文如有附件,应该在正文一下行加心标识,用以说明附属在公文正件之后的有关文件材料和名称和件数 作用: 附件是附属于公文正文的,它对正文中的有关问题起补充说明或参考作用;在形式上,附件是公文的一个组成部分。 标注位置: 附件说明在正文的左下方,公文生效标识之上,注明所附文件材料名称及件数。 ⑤ 成文时间。 含义: 是指公文形成的时间,是公文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用: 它是文件生效及日后查考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果没有公文成文时间,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纸空文。 标注位置: 公文的成文时间标注在发文机关署名下方的,不论文字多少,都要注意两者的距离相称。 ⑥公文生效标识。 含义: 指在正文或附件之后加盖发文机关印章或签署人姓名。 作用: 证明公文效力的表现形成。 ⑥ 注。 含义 :附注一般是对公文的的发放范围,使用时需注意的事项加以说明。 标注位置: 附注应该用圆括号括入,左空 2字标识在成文时间下一行。 试述公文的文面格式中,眉首、主体、版记 三 个部分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格式》将公文各个要素划分为肩首、主体、版记三个部 分,指出,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 (宽度同版心,即 156mm)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以下至主题词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 其中“眉首”、“版记”两个概念在公文印刷行业已多年使用,“主体”是《格式》中提出的新概念。 其所以这样划分,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更重要的是这三个部分本身各有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界限也比较明显。 眉首的特点是位置相对固定,掌握了《格式》对眉首所含各要素位置的规定就可以设计文 件的“红头”部分;主 体的特点是位置经常变动,依公文内容的长短而定,由于公文的实质性内容都在此分,故称之为“主体”;“版记”的特点是位置要依公文主体的构成而定。 《格式》规定,版记应置于公文最后一页(封四),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这样,眉首与版记之间的所有部分都是公文不可缺少的部分。 由此可以准确认定公文是否完整。 简述发文字号的作用及其标识 形式。 发文字号是指由发文机关编排的文件代号。 由发文 机关代字、年份(加六角括号 [])和序号组成。 发文字号的作用:一是统计发文的数量,便于公文的 管理;二是在查找和引 用公文时可作为该份公文的代号使用。 公文 的主送机关一般有哪几种情况。 公文的主送机关一定要选准,这是公文发出去以后能 否得到及时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 因为任何一个机关发出的发文,都是为了公务活动的需要,公文中的事项或问题都要靠对方机关来处理或答复,这是公文的现实效用性所决定的。 如果将公文的主送机关的名称定错了,就会造成责任不明,意见不一,或相互推诿,无人过问,以至贻误工作。 公文的主送机关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上级领导机关列下级发出的公文,其所属的下级 机关单位都 负有贯彻执行的责任。 除批复外,一般的F 行 公文都有两个以上的主迸机关。 ( 2) F 级机关向 L 级领导 机关发出的请示或报告等上行公文,在一般情况下,都只有一个具体主送机关,不要多头主送。 (3)直接向社会公 众发布的公文,如通告、公告等告知性公文以及一些章程、条例、规定等规范性公文,一般就没有必要标写公文的主送机关了。 论述关于公文正文主体的一般要求。 (1)内容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符 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提出新的政策规定要注意保持连续性,提法要同已公布的文件相衔接; (2)所反映 的情况、问题、数据等必须真实可靠,提出 的措施和办法,要切合工作实际,切实可行; (3)内容涉及的有关部门要经过协调会商,取得一致 意见; (4)在文字表达上概念准确,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层次 分明,篇幅简短,实事求是,合乎语法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根据《格式》的规定,公文中的数字、年份均不能回 行,这是根据公文的特点而定的。 因为公文要求表达准确,明白,公文中的数字、年份不能出半点纰漏,如果将数字、年份回行书写极易出现差错,也易使读者看错。 公文如有附件,应在正文下一行加以标识,用以说明 附属在公文正件之后的有关文件材料的名称及件数。 附件是相对公文正件而言的。 在内容上,附件是附属于公文正文的,它对正文中的有关问题起补充说明或参考作用 ,在形式上 附件是公文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可随意分开。 有附件的公文,附件就同正件一起组成一份完整的公文。 附件说明则有助于附件的查阅与保护。 公文标注主题词,是为了实现办公自动化的需要,它 有利于公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办公自动化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而公文主题词的应用,正是将大量文件资料存入计算机,建立文件数据库,实施公文的计算机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公文标注主题词,它有利于公文和档案的管理,有利于提高计算机公文检索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充分发挥各类公文的信息效益,使文书档案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注意的问题。 (1)公文标注主题词的作用是: ① 公文标注主题词,可以准确简要地概括文件的主要 内容;②可 以帮助我们大大提高文件检索、查询的速度,有利于提高整个机关的办事效率,尤其是大型数据库使用主题词效果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快、准、全;③公文标注主题词,有利于文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2)公文标注主题词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① 必须在公文主题词表中选用主题词; ② 公文主题词 表中的类别标题不作主题词用;③主题词标引的顺序是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④一份文件如有两个以上的主题内容,先集中对一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再对第二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⑤在公文上标注主题词,要直接反映出该份公文所说明的 问题或论述的事物。 公文标注主题词的步骤是:首先进行主题分析,即先 从公文标题中确定主题,再从小标题或内容中抽出公文标题中没有说明,却是公文重要内容的概念。 其次是主题标识,在主题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主题词表将自然语言转化成规范语言。 再次是主题词誊录,最后由公文的审核人把关审定。 五、公文的排版形式与装订要求 1.识记:公文 排版形式的含义 : 公文各构成要素在文件版面上的标印格式,是指公文的外观形式。 公文排版形式主要有:①公文版头设计 ②版面安排 ③字体字号 ④字行字距 ⑤天地页边 ⑥用纸规格等 2.识记: 公文排版形式的具体要求 ①公文用纸尺寸与规格 :A4 纸 210mm*297mm ②公文的书写形成。 公文中的文字符号一律采用从上至下自左向右横写横排(少数民族文字除外),正 文文字的每行长度版心宽度相等。 ③字体字号的选用。 一般按发文机关标识、大标题、小标题、标识字符、正文及附注等顺序依次从大到小的选用。 ⑦ 排版规格。 《格式》规定 :“公文的正文用 3 号仿宋体字,一般每排 22 行。 每行排 28 个字。 ⑧ 制版要求。 版面干净无底灰,字迹清楚无断划、尺寸标准、版心不斜,误差不超过 1mm。 ⑥印刷要求。 双面印刷、页码套正,两面误差不得超过 2mm。 油墨要达到色谱指标,保证质量。 印品着墨实在,均匀;字面不花、不白、无断划。 六、公文的稿本 : 公文稿本的含义 : 公文的文稿和文本,同一内容和形式的公文,在撰写印刷过程中,以及根据使用时的不同需要,又往往形成不同的文稿和文本。 :公文文稿的含义及其分类 : 公文在起草过程中形成的一次又一次的稿子,包括草稿、定稿两种。 : 公文文本的含义及其分类 : 同一份文件,根据它们的不同用途,可分为正本、副本、 存本、修订本;一些法规性文件又有试行本、暂行本的形成;同一内容的文件使用不同的文字就又成为不同的文字文本。 : 公文草稿与定稿的用途及其相互关系 ①草稿:主要供发文机关内部在撰拟公文过程中的讨论、修改和他送审使用。 草稿一般不向外发出,即使有例外,也仅仅是为了征求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 ②定稿:指草稿经过修改、审阅,并由领导人签发或者会议讨论正式通过的最后完成的定型文稿。 只有履行了法定生效程序的定稿才能形成正式文件。 ③正互关系: 定稿是“孤本”,定稿的文面上带有文件签发人的签发标记,经会批准通过的定稿有会议批准通过情部的记载。 : 公文正 本、副本、存本的用途及其相互关系 ①正本:正本突出的特点是盖有发文机关的印章或领导人的亲笔签署,以证实文件的效力。 ②副本:主要代替正体供传阅、参考和备查使用。 ② 存本 :根据正本印制甚至同时印制出来,除印章或签署外,具有正本同样的文件格式和附加标记。 ③ 相 互关系:存本是不对外发的,一般不 加盖印章或签署,只是作为正本的样本留在本机关以备查考之用。 存本一经作为正本的样本留存,便失去了往外发出的特征,而是用于与定稿对照,检查正本文件发出兵中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当发生疑问时,以其与定稿核对,可分清内部责任;以其与正本核对,可分清外部责任。 存本和副本都是从正本而来,它们的区别在于:存本 是不外发的,一般不加盖印章或签署,只是作为正本的样本留在本机关以备查考之用。 存本一经作为正本的样本留存,便失去了往外发出的特征,而是用于与定稿对照,检查正本文件发出后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当 发生疑问时,以其与定稿核对,可分清内部责任;以其与正本核对,可分清外部责任。 因此,发文机关应将存本与定稿一起整理归档 第四章 公文的行文规范 一、行文规范 :公文行文 规范的含义 : 按照一 定的规定或准则来维护机关之间的行文秩序称为行文规范。 : 确定公文行文规范的依 据 : 依据向上级机关请示与报告工作;向下属单位布置与检查工作用;有的则是同一些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联系与商洽工作 : 公文行文规范的主要内容 : 行文关系、行文方向与方式以及行文规则。 : 确定公文行文规范 的意义 为了充分发挥公文的现实作用,机关文书部门必须按照党和国家有关文书工作的文件规定或准则来规范其行文,以保证机关行文和对公文的办理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维护机关工作的正秩序,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 二 、行文关系 1.识记: 公文行文关系的含义 : 指发文机关与收文机关之间的公文往来关系。 2.识记: 党政机关行文关系的基 本原则 ①国家行政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 ②党的各级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 3.识记: 确定我国党政机关行文关系基本原则的依据 根据机关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所确定的机关之间的文件授受关系。 4.识记: 我国党政机关行文关系的划分 ①同一系统的机关,既有上级领导机关,又有下级被领导机关,上下级机关之间,构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②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下级业务部门之间具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 非同一系统的机关之间,无论级别高低,既无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又无上下级业务部门指导关系,它们仅仅是一般性关系,或称不相隶属关系。 试述确定行文关系的基本原则。 公文的行文关系是指发文机关与收文机关之间的公 文往来关系。 具体地说,行文关系是根据机关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所确定的机关之间的文件授受关系。 《办法》和《条例》规定了我国党政机关行文关系的基 本原则。 (1)国家行政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 国家行政机 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 《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的隶属关系,阐明了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和上下级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而确立的上下级机关之间的行文关系。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对上行文时,必须按照隶属关系上报给上一级领导 机关,一般不得越级行文,以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在对下行文时,则可视文件内容以及行文的目的与要求按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逐级一达、多级下达或直接下达到基层机关。 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机关之间可以互相行文,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以及同级机关之间都可以互相行文。 (2)党的各级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 党的各级 组织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是由《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 下 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是党的各级组织行文关 系的基本准则。 党的上级组织领导下级组织,有对下行文的权利,同 时又有解决下级组织提出的问题的义务;党的下级组织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同时又有取得上级组织支持和指导的权利;上下级党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在这方面具有对等的行文关系。 三、行文方向与行文方式 : 行文方向与行文方式的含义 ①下行文: 指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对所属下级机关或业务 部门的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