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技术细节内容摘要:
井水和自来水都可以用于养殖黄鳝,使用井水时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应注意温差,每次换入鳝池的水量不要太多,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为宜。 井水一定要暴嗮 12 天待温度与鳝池温度接近方可使用, 温度相差太大易引发黄鳝感冒甚至发病死亡。 一、使用自来水则应注意温度的调节,以及去除过多的含氯消毒剂,方法是修建一个较大的蓄水池 (水泥蓄水池,应脱碱后方可使用 ),将自来水放入蓄水池内暴晒 5~ 7 天后使用。 以免给黄鳝带来危害。 二、养殖黄鳝是用井水好还是自来水好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还是井水好,因为井水一般不用花钱而自来水一般都是要交水费的而且价格不菲。 26 怎样防治黄鳝发烧病。 黄鳝发烧病的防治方法如下: 一、在放养鳝种前,一定要用生石灰清池消毒。 二、在运输前先经蓄养,勤换水,使黄鳝体表泥沙及肠内 容物除净,在气温 2330℃情况下,每隔 68 小时彻底换水 1 次。 或每隔 24 小时,在黄鳝养殖水体中施放一定量的青霉素,用量25 为每 25 升水 30 万单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三、放养密度要适当,夏季要定期换注新水,或在池内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浮莲、水葫芦等,可降低水温。 四、如果加新水来源困难,每立方米的水体中加入 %的硫酸铜溶液 50 毫克,可一直黄鳝黏液发酵。 五、发病流行季节,经常加注新水,改善水质。 六、及时清除剩饵,可在鳝池中加少量泥鳅,吃掉剩饵,并通过泥鳅上下窜游,对防止黄鳝互相缠绕有一定的作用。 27 黄鳝养殖须防自相残杀 黄鳝属凶猛性鱼类之一,在黄鳝饲养过程中,由于投喂动物性饵料不足,往往会发生互相残杀现象。 黄鳝尾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常有被咬伤的痕迹,严重时,会感染细菌溃烂。 黄鳝大吃小现象较普遍, 75 克左右重的黄鳝,能吞食 25 克重的小黄鳝,因此,黄鳝养殖须防自相残杀。 在黄鳝饲养管理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放养规格要整齐。 目前,由于黄鳝人工繁殖技术没有普及,一般鳝种来源于自然界,所以,在放养时,尽量做到规格大体一致,大小规格分开饲养。 二、保证黄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饵料,每天要 投喂一26 定量的动物性饲料,如蚯蚓、蝇蛆、蚌肉及新鲜的动物内脏等。 三、鳝食后应放干池水。 在投喂黄鳝饵料过程中,可在饵料吃完后,将池水放干,造成没有水的条件,迫使黄鳝自动钻入洞穴,避免黄鳝之间接触,造成互相残杀。 28 批量捕捞黄鳝的方法 采用草垫诱捕法,于初冬放干池水之前做好诱鳝的准备。 用5%的生石灰溶液浸泡较厚的新草垫或草包 24 小时,然后再用2%的漂白粉水溶液冲洗除碱,晾置 2 天备用。 将上述草垫一一铺入鳝池泥沟。 第一层铺好后,撒上厚约 5 厘米的消毒稻草、麦秆,再铺上第二层草垫,然后再在上面撒上一层厚约 10 厘米的干稻草。 当水温降低到 13℃以下时,逐步放水至 610 厘米深,水温降低到 810℃时,再在泥沟加盖一层厚约 20 厘米的稻草,温度明显再下降时,彻底将池水放干。 此时,可有效地将黄鳝引入草垫之下和两层草垫之间。 批量捕捞黄鳝的注意事项:上述批量捕捞黄鳝的方法可长时间保证黄鳝群居泥草之间和草垫之间而不会逃逸,如果需保持到严冬时节,还应根据冰冻情况进一步加盖保温物保温。 收取黄鳝时,不要一次性揭去稻草,应收取多少就揭去多少。 先将一塑料薄膜铺于旁边,揭去干草。 揭草时,如湿草中藏鳝较多,可将湿27 草连同草垫一起抬至塑料膜 上进行清理,同时将泥面的黄鳝用小抄网捞起。 29 黄鳝生病有哪些原因 在黄鳝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本着“无病早防、有病先治、防重于治”的方针。 黄鳝生病有哪些原因。 一、鳝池。 新建鳝池未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水质还没有稳定,就马上放水养鳝,使鳝鱼不能迅速适应而患病;老鳝池长期不清整,腐殖质过多,水质败坏,给病原体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 二、水温突变。 鳝池面积小,昼夜水温变化大,炎夏高温季节,水温有时高达 40℃以上,黄鳝可能会被“烫死”。 鳝池要经常加注新水,换水量过大可能导致水温突变,如水温猛降 4℃左右时, 极易引发黄鳝“感冒”。 天气突变同样可能诱发黄鳝疾病。 三、有害物质超标。 高温季节,投饵量大,黄鳝排泄量多,池底沉积大量有机物,有机质的分解会消耗水体中大量氧气,造成缺氧,使有机质被迫无氧分解,产生大量氨气、硫化氢、沼气等有害气体;同时厌氧菌趁势大量繁殖,感染黄鳝,导致疾病。 四、投饵技术。 投下不清洁或腐烂变质的饵料,会引起黄鳝患病。 投饵量不足、或驯食不彻底,黄鳝会出现自相残杀现象。 28 五、药物使用不当。 黄鳝为无鳞鱼,对药物的抵抗力与有鳞鱼有很大差异。 如果消毒剂、浸泡药物刺激性太强,会破坏黄鳝体表粘液,导致体质 及免疫力下降,极易被有害菌侵人体内致病。 30 盛夏黄鳝常见疾病防治 盛夏季节是黄鳝养殖中极具风险的季节,盛夏黄鳝常见疾病有发烧病和昏迷病。 上述两种黄鳝疾病的防治方法如下: 一、发烧病。 引起黄鳝发烧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黄鳝放养量大,鳝体表面分泌的黏液聚积发酵,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并释放大量热量而使水温上升到 40℃以上。 另外,饵料过多也会发酵,释放出大量的食量。 发烧病是在 黄鳝贮养和运输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病症。 患病黄鳝焦躁不安,彼此缠绕拥挤,体温急剧上升,鳝体发烧而死。 防治方法:降低黄鳝密度,发 病后立即更换新水。 二、昏迷病。 此病多发生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 因为养鳝水体较浅,水温过高,黄鳝适应不了这种环境而发病。 患病黄鳝长时间呈昏迷状态。 防治方法:先遮阳降温,再将新鲜蚌肉切碎,撒入池内,具有一定疗效。 29 31 黄鳝常见病的中草药防治 黄鳝常见病,如赤皮病、白皮病、棘头虫病、毛细线虫病的中草药防治方法如下: 一、赤皮病 发病快,传染率高,发病死亡率达 90%以上的赤皮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在黄鳝池埂上栽种辣蓼和菖蒲,可长期预防赤皮病,效果显著。 二、白皮病 投喂的黄鳝饲料营养全面且投饵充足,则黄鳝不 易感染该病。 白皮病多发生于 58 月,死亡率可达 60%以上,一般发病后一周出现死亡。 白皮病防治方法:艾叶 1000 克,并头草 250 克,苍术 150 克,地虞子 100 克,百部 50 克,大黄30克,另加苯甲酸 20克混合后以 70℃温水 3千克浸泡 48小时,均匀地将药汁泼洒于鳝池中,并注意观察,如鳝鱼无较大反应可在 23 天后换水换药。 一般 2 次可治愈。 三、棘头虫病 寄生于鳝体肠道之中的棘头虫病,营养消耗量较大,可使肠壁组织坏死脱落。 患病黄鳝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棘头虫病的防治方法:将苦楝树根或果实2千克捣碎,加入 1500 克三氯甲烷液密封3天后过滤、分馏后,拌蚯蚓 1000克投喂病鳝,连续6天可见效。 四、毛细线虫病 患病黄鳝表现为鳝体瘦弱,食欲大减。 毛30 细线虫病治疗方法:将秋水仙碱3克,毛菪碱1克,氨茶碱 克,生石灰 100 克,苯甲酸 3 克用温水浸泡一周后过滤,在过滤液中加入漂白粉 2 克,立即进行全池泼洒, 3 次可见效 32 如何降低黄鳝养殖风险 黄鳝好售难养,素有“淡水养殖难养之最”的说法。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黄鳝养殖几起几落,养殖成功率不到 10%。 因此,很多人不敢养黄鳝,认为养殖黄鳝的风险太大。 在此,新民生态养殖公司为您支 招:如何降低黄鳝养殖风险。 一、提高鳝种质量 知鳝种来源,尽可能杜绝饲养药鳝、病鳝;鳝种投放前,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及时捞出白天不入鱼巢的黄鳝,将其单独处理或返售市场;第二年尽可能采用自己半人工繁殖的黄鳝苗种。 二、提高雌鳝产卵量 一要筛选大规格的亲体,雌鳝宜在 30cm 以上,雄鳝越大越好,颜色以黄褐色为宜,雄雌比为 1:23,并经消毒处理后进行至少一个月的蓄养;二要加强亲体培育,提高饲料质量;三要控制好光照、温度、水流、 pH、水草、水位等环境条件。 三、对病虫害进行生态防治 黄鳝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 主,进行生态养殖,采用换水、31 密度锻炼、调节水温、改善生物种群结构、调节黄鳝密度、中草药防治、杀灭寄生虫等生态防治技术。 重点抓好黄鳝赤皮病、出血病、神经紊乱症的预防工作。 33 高温期黄鳝养殖管理 盛夏高温季节是黄鳝养殖的关键时期。 高温期黄鳝养殖管理,一要管理好水质,二要控制好水温,三要饲养管理要科学。 水质管理: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及其它污物,每隔1 2天换水1次,水深保持在 2530 厘米之间。 成鳝池水质的 pH值应严格控制在 ,水质偏酸则施用生石灰液加以调节。 控制水温:黄鳝养殖的最佳水温在 28℃以下。 夏秋时期气温很高,有效的降温措施有:适时换水并加注新水,有条件可采用小流量注水,最好采用常流水。 黄鳝池上空搭架,池周种植藤蔓作物,如葡萄、扁豆、丝瓜等,将藤蔓牵引于架上形成遮阳棚盖,遮阳面积占水面的 1/3。 池中种植水葫芦、水浮莲等水生作物,水生作物覆盖面积应控制在水面积的一半以下,抛置少量树桩让黄鳝栖息、隐蔽。 饲养管理:投喂鲜活的蝇蛆、蚯蚓、螺蚌等或新鲜的畜禽内脏,严禁投喂被污染或腐败变质饲料,辅以麦麸、饼粕、面粉等植物性饲料,鲜料投喂量为黄鳝总重的 8%左右,干料投喂量折32 半。 坚持四定原则,若 有残饵应及时清除,以免污染水质。 34 黄鳝养殖的苗种挑选注意事项 黄鳝的苗种选择关系到黄鳝养殖的成败。 为此,现特别介绍黄鳝养殖的苗种挑选注意事项。 一、注意捕捞方式。 捕捞天然黄鳝苗种的方法有笼捕、电捕、钩钓、药捕、针叉和手捉等,其中笼捕的黄鳝苗种养殖成活率较高,其他方式捕捞的黄鳝苗种养殖成活率较低。 二、观察鳝种体色。 人工养殖的最好的黄鳝品种是深黄大斑鳝和土红大斑鳝,其次是浅黄细斑鳝。 ,体色黄,背部黄褐色,背部、体侧分布不规则点状黑线,延至头部,腹部无花纹和黑点,从体前端至 后端在背部和两侧联接成数条斑线。 ,表面土红,特别是两边非常明显,接成数条斑线。 部分特征与深黄大斑鳝相似。 ,外形浅黄,有细密的斑和点,没有斑线。 三、选择鳝种规格。 黄鳝养殖户应根据所选择的养殖方式确定鳝种的规格。 放养的苗种要注意规格整齐,大小要尽可能一致。 养殖模式以“一年段”养殖方式的黄鳝,鳝种规格一般以每千克3050 尾为宜。 养殖模式以“两年段”养殖方式的黄鳝,鳝种33 规格最小不低于 10 克 /尾。 四、检查病情病灶。 在购黄鳝种苗时,要检查鳝体是否患有疾病。 患有疾病要予以剔 除。 患腐皮病的苗种体表有明显圆形大小不一的红色带血块状腐烂病灶,腹部两侧为多,在腹部出现蚕豆大小的紫斑,严重时表皮腐烂成漏斗状的小洞。 患水霉病的苗种体表发白,长有呈絮状的“白毛”。 寄生虫病病鳝,鳝头大体细,甚至呈僵硬状卷曲、颤抖。 肠炎病病鳝表现为肛门红肿,发炎突出 五、筛选健壮苗种。 方法很多,如直观法、流水法、敲打法、行为法、投饵法、浸泡法等。 35 黄鳝养殖的病害防治 一、使用生石灰、清塘净 A 型等药物进行彻底的清塘、晒塘、消毒。 二、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机械损伤,运输时在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盛邦电解维 C”。 三、为黄鳝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高温季节,经常冲换水,每 1015 天施用 1 次微生物制剂(主要为“复合芽孢”、“活水素”),及时清除残铒,保持食场清洁卫生,选择高效、低毒的杀菌剂 —— 精碘一号定期对食场消毒。 34 四、夏季水花生很容易发生虫害,为了减少水生植物引起黄鳝发病,可使用水草秀杀虫,切勿使用 160甲胺磷、杀早双等农药。 五、驯食工作完成后进入正常养殖阶段,当摄食量达到%2%时彻底驱虫 1 次。 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的方法:使用“内服早虫绝”连续内服 3 天为 1 疗程。 六、定期使用“免疫肝胆康”、 “盛邦电解维 C”内服,可增加黄鳝食欲,增强共自身的免疫力。 七、摄食高峰期每 15 天进行一次肠道疾病的防治,方法:内服“菌敌克星”,连用 35 天。 36 药物预防黄鳝疾病 药物预防黄鳝疾病是鳝病预防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药物预防黄鳝疾病包括全池泼洒药物和投饵内服。 黄鳝贪食,摄食量大,肠道以及肝脏的负荷也较高,加之肠道内寄生虫时有发生,因此,投饵内服相关药物预防显得必不可少。 为防止肠炎病发生,可在黄鳝饲料中拌入大蒜头、大蒜素、肠炎灵;为保护肝脏,可用保肝宁以及相关的护肝药物拌饵;为防止肠道寄生虫病发生,可 用鱼虫清 1 号、鱼虫清、肠虫净等药物拌饵;为增进黄鳝食欲,促进复壮,消除药物毒害,可用电解35 维他、诱食先锋拌饵投喂。 以上办法,至少要保证每月一个疗程的预防。 为防止越冬死亡症,可在停食前半个月使用最新科技产品越冬宝拌饵投喂。 总之,只要预防工作抓好了,黄鳝发病的几率也就大大降低了,即使有病出现,也不会造成大的损失,黄鳝养殖高产高效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37 旱田开沟系养殖黄鳝 田块选择:选择紧靠水源,水源无污染且四周无高大树木遮阴,注排水方便的地方。 水质 PH 值 ,水中溶氧 4 毫克 /升以上,透明度为 30 厘米左右。 设施准备:面积为 1300 平方米,待小麦收。黄鳝养殖技术细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