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白话译文内容摘要:

摩对方的智慧和能力,度量对方的实力,估 计对方的势气,然后以此为突破口与对方周旋,进而以 “飞钳 ”之术达成议和,以友善的态度建立邦交。 这就是 “飞钳 ”的妙用。 如果把 “飞钳 ”之术用于他人,可用好听的空话去套出对方的实情,通过这样连续行动,来考察游说的辞令。 这样就可以实现合纵,也可以实现连横;可以引而向东,也可以引而向西;可以引而向南,可以引而向北;可以引而返还,也可以引而复去。 虽然如此,不是要小心谨慎,不可丧失其节度。 《鬼谷子》忤合第六 译 文 凡是有关联合或对抗的行动,都会有相应的计策。 变化和转移就像铁环一样环连而无中断。 然而,变化 和转移又各有各的具体情形。 彼此之间环转反复,互相依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 所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立身处世都是为了说教众人,扩大影响,宣扬名声。 他们还必须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考察天时,以便抓有利时机。 国家哪些方面有余,哪些方面不足,都要从这里出发去掌握,并设法促进事物向有利的方面转化。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也没有永远居于榜样地位的。 圣人常常是无所不做,无所不听。 办成要办的事,实现预定的计谋,都是符合自己的意见。 合乎那一方的利益,就要背叛另一方的利益。 凡是计谋不可能同时忠于两个对立物君主,必然违背某 一方的意愿。 合乎这一方的意愿,就要违背另一主的意愿;违背另一方的意愿,才可能合乎这一主的意愿。 这就是 “忤合 ”之术。 如果把这种 “忤合 ”之术运用到天下,必然要把全天下都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 “忤合 ”之术用到某个国家,就必然要把整个国家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 “忤合 ”之术运用到某个家庭,就必然要把整个家庭都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忤合 ”之术用到某一个人,就必然要把这个人的才能气势都放在忤合之中。 总之,无论把这种 “忤合 ”之术用在大的范围,还是用在小的范围,其功用是相同的。 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进行谋划 、分析,计算准确了以后再实行 “忤合 ”之术,而后才实行飞箝之术。 古代那些善于通过背离一方、趋向一主而横行天下的人。 常常掌握四海之内的各种力量,控制各个诸候,促成 “忤合 ”转化的趋势,然后达成 “合 ”于圣贤君主的目的。 过去伊尹五次臣服商汤,五次臣服夏桀,其行动目的还未被世人所知,就决定一心臣服商汤王。 吕尚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臣服殷纣王,这就是懂得天命的制约,所以才能归顺一主而毫不犹豫。 对于一个纵横家来说,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超人的智慧,不可能通晓深层的规律,就不可能驾驭天下;如果不肯用心苦苦思考,就不可 能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不会全神贯注地考察事物的实际情况,就不可能功成名就;如果才能、胆量都不足,就不能统兵作战;如果只是愚忠呆实而无真知灼见,就不可能有察人之明。 所以, “忤合 ”的规律是:要首先自我估量聪明才智,然后度量他人的优劣长短,分析在远近范围之内还比不上谁。 只有在这样知己知彼以后,才能随心所欲,可以前进,可以后退;可以合纵,可以连横。 ------------------------------ 《鬼谷子》揣篇第七 译 文 古代善于统治天下的人,必然首先徇天下各种力量的轻重,揣摩 诸候的实情。 如果对权势分析不全面,就不可能了解诸侯力量的强弱虚实;如果揣诸侯的实情不够全面,就不可能掌握事物暗中变化的征兆。 什么是 “量权 ”呢。 答案是:测量尺寸大小;谋划数量多少;称难财货有无;估量人口多少、贫富,什么有余、什么不足,以及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分辨地形险易,哪里有利,哪里有害;判断各方的谋虑谁长、谁短;分析君臣亲疏关系,谁贤、谁不肖;考核谋士的智慧,谁多、谁少;观察天时祸福,什么时候吉、什么时候凶;比较与诸的联系,哪个安定、哪里危险,爱好什么憎恶习什么;预测反叛事,在哪里更容易发生,哪此人能 知道内情。 如此这些,就是所谓的 “量权 ”。 所谓揣情,就是必须在对方最高兴的时候,去加大他们的欲望,他们既然有欲望,就无法按捺住实情;又必须在对方最恐惧的时候,去加重他们的恐惧,他们既然有害怕心理,就不能隐瞒住实情。 情欲必然要随着事态的发展变化流露出秋。 对那些已经受到感动之后,仍看不出有异常变化的人,就要改变游说对象,不要再对他说什么了,而应秘向他所亲近的人去游说,这样就可以知道他安危不为所动的原因。 那些感情从内部发生变化的人,必然要通过形态显现于外表。 所以我们常常要通过显露出来的表面现象,来了解那 些隐藏在内部的真情。 这就是所说的 “测深揣情 ”。 所以谋划国家大事的人,就应当详细衡量本国的各方面力量;游说君主的人,则应当全面揣测君主的想法,避其所短,从其所长。 所有的谋划、想法、情绪及欲望都必须以这里为出发点。 只有这样做了,才能得心应手地鼾各种问题和对付各色人物。 可以尊敬,也可以轻视;可以施利,也可行害;可以成全,也可以败坏,其使用的办法都是一致的。 所以虽然有古代先王的德行,有圣人的高超的智谋,不通过揣度探测出透彻的隐情,就没办法了解别人了。 这是谋略的基础和游说的通用法则。 人们对某些事情常常 感到突然,是因为不能事先预见。 能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预见的,这是最难的。 因此说: “揣情,最难把握 ”。 游说活动必须深谋远虑的选择时机。 过去我们看到昆虫蠕动,都与自己的利益相关,因此才发生变化。 而任何事情在刚刚产生之时,都呈现一种微小的态势。 这种揣情,需要借助漂亮的言辞或文章而后才能进行游说应用。 ------------------------------ 《鬼谷子》摩篇第八 译 文 所谓 “摩意 ”是 “揣情 ”的具体办法。 “内符 ”是 “揣 ”的对象。 “揣情 ”需要掌握 “揣 ”的规律,必须保密隐藏。 轻轻旁敲侧击,探测别人的真实想法,如果与其内情符合,他就会有所反应。 内心的感情要表现于外,就必然要做出一些行动。 这就是 “摩意 ”的作用。 在达到了这个目的之后,要在适当的时候离开对方,把动机隐藏起来,消除痕迹,伪装外表,加避实情,使人无法知道是谁办成的这件事。 因此,达到了目的,办成了事,却不留祸患。 “摩 ”对方是在这个时候,而对方表现自己是在那个时候。 只要我们有办法让对方顺应我们的安排行事,就没有什么事情不可办成的。 古代善于 “摩意 ”的人,就像拿着钓钩到水潭边上去钓鱼一样。 只要把带着饵食的钩投入水中 ,不必声张,悄悄等待,就可以钓到鱼。 所以说:主办的事情一天天成功,却没有察觉;主持的军队日益压倒敌军,却没人感到恐惧,只有做到这样才是高明的。 那些有很高修养和智慧的人谋划的什么行动总是在暗中进行的,所以被称为 “神 ”,而这些行动的成功都显现在光天化日之下,所以被称为 “明 ”。 所谓 “主事日成 ”的人是暗中积累德行,老百姓安居乐业,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享受到这些利益,他们还在暗中积累善行,老百姓生活在善政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 普天下的人们都把这样的 “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遥政治策略称为 “神明 ”。 那些主持 军队而日益压倒敌人的统帅,坚持不懈地与敌军对抗,却不去争城夺地,不消耗人力物力,坚持不懈地与敌军对抗,却不去争城夺地,不消耗人力物力,因此老百姓不知道为何邦国臣服,不知道什么是恐惧。 显此,普天下都称这种 “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的军事策略为 “神明 ”。 在实施 “摩意 ”时,有用和平语言的,有用义正词严的,有用欢喜讨好的,有用愤怒激励的,有用名的,有用行为的,有用廉洁感化的,用用信誉说服的,有用利益诱惑的,有用谦卑夺取的。 和平就是安静,正义就是刚直,娱乐就是喜悦,愤怒就是激动,名就是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