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集萃2内容摘要:
”联系全词分析咏物的这一特点。 ( 5 分) ( 1) 婉约 ( 1 分) ( 2)暮春时节,落红阵阵,有 的飘零岸上,有的落入水中,殊为人怜惜;写燕子惜花,同时也是将诗人怜惜美好事物的心情反映出来。 ( 3 分) ( 3 起首二句,不说燕子而仅以“呢喃”二字,从声音上画其特点;三四句用“蹴水忙”三字,写燕子之神,活画了一幅飞燕闹春图;五六句写柳絮在风中飞来飞去,正好烘托出燕子在空中飞翔的优美姿态;结尾句中的“衔”正是燕子的动作。 ( 2 分)全文在似与不似之间,取其神,不取其貌,用烘托、陪衬的手法,写燕子所处的环境、声音、体态等。 ( 2 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题。 (6 分 ) 书 愤 陆 游 白发萧萧卧泽 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①久,忧愤张巡嚼齿②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 【注】① 苏武餐毡: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 (事见《苏武牧羊》)。 ② 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 ( 1)试分析作者用苏武和张巡两个典故的作用。 (3 分 ) ( 2)文中“ 只凭天地鉴 孤忠 ”一句,有人分析说由此可见作者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天地来鉴别自己的一片忠心;也有人说是他对朝廷的怨恨,朝廷不重用自己,使自己一生空过了。 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 (3 分 ) 1 (1)表明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 表现了诗人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而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2)本诗没有涉及“对朝廷失去了信心”的意思,只是谈自己对朝廷的忠心。 学生如果有别的看法,只要言之成 理、持之有据亦可。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8 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②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 ③ 落山路,枳花 ④ 明驿墙。 因思杜陵 ⑤ 梦,凫雁 ⑥ 满回塘。 [注 ]①商山:又名地肺山、楚山,在今陕西商县境内。 ②铎:指车上的铃铛。 ③槲叶:叶片很大,冬枯春落。 ④枳花:早春开花呈白色。 ⑤杜陵:长安城南的地名。 ⑥雁:均为水鸟。 ( 1)这首诗表现主题的诗句是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2)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历来脍炙人口。 这两句诗在诗句的构成上有何特点。 与我们接触过的哪些诗句异曲同工。 (举出一例即可) 中考高考之家( ),海量下载 1( 1)“客行悲故乡”(或“因思杜陵梦”)抒发了诗人怀念家乡,心系长安的心情。 ( 2)这两句均为三 个名词的并列,无动词,属一个意象的组合。 我们接触过的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 6 分)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1)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 (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 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 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 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 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 6 分) 听 晓 角 唐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 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 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释:堕关榆,边关榆叶飘落。 《小单于》,乐曲名。 由诗句的描绘你能感受到角声应该是怎样的。 抒发了什么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6.角声应该是悲凉 哀怨的。 抒发了征人凄凉冷落的边愁乡思之情。 点拨:这首诗只写了吹角以及所吹的曲子是什么,没有对角声进行具体的描绘,而只是写了吹角的环境:边霜、堕关榆、孤月、塞鸿飞不度、秋风,从而渲染了一种寂静、凄清、冷落的环境氛围,由这中环境氛围我们不难推测出角声应该是悲凉哀怨的。 文中也没有明写人,但是,我们从“边”“关”“汉月”等可知其中的人是“征人”,诗篇采用的是镜中取影手法,是以环境和角声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情,写身处边关的他们此时此地的凄凉冷落的边愁乡思。 诗歌不直接写角声,而角声犹如在我们的耳边回响;不直接写人, 而人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见篇外。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6 分) 溪兴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时无人呼,流到前溪也不知。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有人说这首 表现了诗人孤寂无奈的情绪,你认为如何。 请说明其理由。 答:。 16.( 6 分)表现“闲适”的心情:沐浴着山雨溪 风,怡然垂钓,篷底自斟自酌,醉来酣睡,中考高考之家( ),海量下载 无人打扰,任小船随波逐流,何等清静闲适。 表现孤寂无奈的情绪:这首诗表面上看似表现了闲适的心情,实际上暗含着一种孤寂无奈的心情。 诗中的钓者是在“山雨溪风”的凄凉氛围中垂钓的 ,它使用着粗陋的“瓦瓯”,独斟独饮,形单影只,百无聊赖,只好以酒为伴,借酒浇愁,“醉来睡着”、“无人呼”醒,只好听任小舟在山溪中漂流。 这些无不表现出钓者的孤寂和凄苦。 (只要抓住诗中的意象仔细品味,体会到诗的思想况味,则可酌情给分。 ) 1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8 分) 撼庭秋 晏殊 别来音 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 1)作者晏殊是北宋 (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 2 分) (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析词的上阙中“景语”所传达的情。 ( 2 分) ( 3)如何理解“心长焰短”。 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联系全诗加以赏析。 ( 4分) 13.( 8 分) ( 1)婉约派( 2 分) ( 2)景语“碧纱秋月,梧桐夜雨”营造出一种宁静、凄冷的氛围,透露着词 人的孤苦寂寞。 表达了词人与情人离别,音信远隔千里,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 (景物特点的概括 1 分,感情 1 分) ( 3)“心长焰短”表面指细长的烛心和短小的火焰。 实际上,心长是指情长意长,悠长的思念和悠长的恨。 焰短暗示着力不从心,暗示着希望渺茫。 “心长焰短”正是词人自身的写照。 ( 2 分)表达了词人无汉扭转人生,无法改变别离命运的哀叹。 ( 2 分) 13.下面是明代谢榛的诗论,阅读并回答问题。 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三诗同一机杼 ,司空为优。 [注 ]机杼:喻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 ( 1)韦苏州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被称为“苏州”是因他曾做过苏州刺史。 白乐天也是唐代诗人。 他名为。 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有 、。 ( 3 分) ( 2)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 3 分) ( 3)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分析“优”在何处。 ( 3 分) 13.( 1)白居易 《琵琶行》 《卖炭翁》( 3 分)(中学阶段读过的其他篇目也可,每个空 1分) ( 2)这三句诗 都是人树并写,以景衬情,用树之落叶比喻人之衰老。 ( 3 分) ( 3)司空曙的诗句写了夜雨、昏灯、黄叶树、白头人,形象更加具体鲜明,大大加强了悲凉的气氛,使读者感受更为真切。 ( 3 分) 1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续写下片赏析( 150 字左右)。 ( 6 分) 浣溪沙 (苏 轼 )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首词写初夏乡村情景,极富农家生活气息。 词上片写景,重在路途之声;下片言事,重在行人之态。 纵览全词,起笔于有声,落笔于有声。 中考高考之家( ),海量下载 通常 ,诗词中景多是视觉形象的画面。 上片,苏轼一改常法,拿乡村声响入词,于平易中见别致。 村头枣花掉落衣巾声、农家缲( sā o)车抽茧出丝声、农人粗服柳下卖瓜声,声声入耳。 些少三句,全从声响中来,使乡村的季节色彩、田家的农事活动、农村的生活情态以及久旱雨后丰收有盼的淡淡喜悦之情,均有不同程度地表现。 16. 古诗鉴赏 下片,写词人行色匆匆于乡村道上的片断感受,未直 接抒情而情蕴其中。 过片,“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倒叙,上片所写景由此而来。 因路远酒醉,体乏人困,才有睡意朦胧中“听”来的乡村景致。 日高人渴觅茶,见人物情态,真切中有不拘小节的生活真趣。 结篇“含不尽之意”。 既收于叩问声,呼应上片,又状出了身为太守的词人讨茶态度,“试问”所问,或者还含了农人的家常、丰收的盼望。 (得分点:据上文提示,人物 “情态 ”、篇末 “人声 ”的赏析,各 2 分;点明 “酒困 ”句,以顺接上片赏析 1 分;语言流畅富于美感 1 分。 )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 分 )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 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灏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宋崇宁元年,黄庭坚贬谪四川近六年后 被赦,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经过岳阳,写下此诗。 (1)说说 “ 一笑 ” 是怎样的笑,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 答: (2)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 分 ) 答: 15. (1)经历了 “ 投荒万死 ” 的磨难,诗人终于 “ 生出 ” 四川回到家乡,一方面为自己 能够在投荒万死之后平安地通过滟 滪 天险活着生还而感到庆幸,另 一 方面回首平生, 瞻望前路,又不能不痛定思痛, 黯然伤神,因而这是悲欣交集的笑;经历了 “ 投荒 万死”的磨难后,诗人的情感升华了,心灵净化了,生命单纯了,一切都如眼前的山 水,那样亲切,那样畅怀,因此这也是豁达的笑;由“岳阳楼上对君山”可知,诗人 面对政治迫害和 人生磨难,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操守,因此也可以说这是英勇 无畏的笑。 (2)这首诗塑造出一位胸襟开阔,不畏磨难,在政局动荡之际坚守理想和 节操的卓立不群的诗人形象。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① 二首》注释 投荒万死鬓毛斑, ② 生入瞿塘滟灏关。 ③ 未到江南先一笑, ④ 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 ⑤ 绾结湘娥十二鬟。 ⑥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重看青山。 【注释】 ①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下临洞庭湖。 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 ② 投荒:贬官到荒僻的地方。 ③ 瞿塘:峡名,在四川省奉节县附近。 滟灏 (音艳预 )关: 滟灏堆是矗立在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头。 附近的水流得非常急,是航行很危险的地 带。 古代民谣有“滟灏大如襆 (音浮 ),瞿塘不可触 ” 的话。 因其险要,故称之为关 ! 生入„„关:东汉班超从军西域三十二年,年老息归,有“值愿生天。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集萃2
相关推荐
t(ip, 39。 39。 ,39。 39。 )) return 39。 DIRECT39。 else if (isInNet(ip, 39。 39。 ,39。 39。 )) return 39。 DIRECT39。 else if (isInNet(ip, 39。 39。 ,39。 39。 )) return 39。 DIRECT39。 else if (isInNet(ip, 39。 39。
象:就是借景物曲折辫意,返景返物对诗人癿情感意忛呾诗歌形象二者融为一体。 技巧三、研究题干。 要鉴赏诗,回答题干癿要求,而返个要求本身为我们分析诗词,提供一定癿依据,戒者忠路。 技巧四、研究作者 (无影响着除外 )癿旪代、风格、在社会上癿地位、忠想情绪、人生经历、作诗癿忠想倾向,对亍我们研究诗词很有作用。 技巧亐、展开联想。 主要指通过诗癿意象呾注释,展开对题干要求癿联想,经过有机联系
9 年)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____ 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答案: A 练习 4( 05 全国 2) ①它们好像在外面等候了多时。
,慢慢看题目要求 ,总能有收获。 ,概括等(三题) ①审题要仔细: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概括要注意信息点的把握。 ②条件要符合:如果是一句话新闻的概括,注意 报喜不报忧 的特点。 ③形式要限制:仿句要注意修辞及字数的规定;概括要注意字数。 ④内容要创新:不要照搬照抄,开拓思维,注重积累。 ⑤上下要协调:尤其是结合语境下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协调。 ★如果有对话,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
)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 (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识别 提炼中心论点 分 论点 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 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方法 :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
责难 n224。 n 参与 y249。 横财 h226。 ng 炮烙p225。 o 提防 d255。 赠与 yǔ 颤抖 ch224。 n 哄骗 hǒng 喷香p226。 n 体己 t255。 轧钢 zh225。 颤栗 zh224。 n 稽首 qǐ 片子pi252。 n 吞咽 y224。 n 轧帐 g225。 称赞 ch253。 ng 渐染 ji252。 n 漂白piǎo 弯曲 qū 帐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