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出题方式及答题模式高考语文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到第ⅱ-内容摘要:

她们个个笑容如靥,欢快地唱着民歌,弯下腰去捡拾野菜。 ,一群辛勤劳作的妇女们在晴朗的天气里,以歌声为伴,在散发着野菜清香的田地里辛勤而快乐地采摘。 ,勤劳辛苦的劳动妇女们边摘取野菜边歌唱的劳动景象,表现出那种在自然环境中无比欢乐的场景。 ,妇女们戴着草帽,手持竹篮,在山上细心地采集野菜,口里哼着小曲,脸上浮现着笑容,一片祥和的景 象。 8. 】 “ 微霜 ” 、 “ 鸿雁 ” 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9.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 诗中 “ 花自落 ”“ 鸟空啼 ” 之景都渲染了山中的静寂,表达作者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9 第 三 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答分析: 表 达技巧 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 方式 、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 方式 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 如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 托物言志, 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 托物寓理 ,如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一般是哲理诗。 表现 手法主要有: (1)渲染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声寂衬,如 “ 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以乐景衬哀情,如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 “ 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 (3)对比。 (4)白描。 如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 ( 动静 大小 虚实 渲染衬托 抑扬 象征 对比 ) 修辞手法 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 如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 “ 晴 ” 暗指感情的 “ 情 ”。 (6)用典。 如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 )。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 草虫鸣 ” 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 )。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 )。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 Ⅲ )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刘《雨后池上》) 试从 “静 ”与 “动 ”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20 安徽) 醉落魄• 咏 鹰 [清 ]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 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10 [注 ]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020 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8 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020 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 6 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 761 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020 山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 8 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 (niǎn):持取,捻弄 ( 1)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 (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020 安徽卷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8 分)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 ① 杯深,吹梅 ② 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 ]① 泛菊:饮菊花酒。 ② 吹梅 :吹奏《梅花落》。 11 ⑵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 6 分)(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 析。 (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2020 江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6 分)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 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 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 ,流过。 (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三 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 一、二两句以 “水面平 ”、 “明镜 ”、 “照檐楹 ”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 “忽起 ”、 “垂杨舞 ”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 “万点 ”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2.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3. 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4.【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 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 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言之成理即可) 5. 【 1 答】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 2 答】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 写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12 【解析】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 赋《画堂春》。 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 应是一首伤春之作。 词的上片写春归景物。 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时间分明已进入残节令了,天气乍晴乍雨,晴郎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 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 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 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 可能化用小杜诗 意。 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 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词的下片,侧重写人。 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 这句似由冯延巳:“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 她信手捻着花枝儿,一会儿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上视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只见远处一道残阳从云缝露出来,把霞辉洒在她满是愁容的脸上。 她心中的“恨”有谁能理解呢。 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 但从词人给我们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 全 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 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6.【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