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20xx届毕业生专业介绍doc内容摘要:

生产管理、热能与动力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在应用现代技术对轮机系统的故障诊断、 船舶空调及冷藏设备 研究、船舶分段制造和精度控制、船舶自动化系统集成和虚拟仿真、船舶电力推进等领域具有显著的特色。 学科研究平台 :船用变风量空调系统实验台 、 船用转轮除湿空调实验台、船舶余热驱动的吸附制冷实验台 、 船舶柴油机性能 实验室、机舱综合信息系统、船舶工程虚拟现实、数字化船舶设计平台、船舶检验监测 、船舶电力推进等 14 个 学科研究平台。 师资力量: 目前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相关的教授 18 人,副教授(级) 45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30 人。 研究成果: 近三年来,学院先后完成了 80 多项省级以上及横向科研课题,相关研究总经费达 4000 多万元。 多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获得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 申请并获得二十多项国家专利,多项技术已和企业对接。 培养目标 : 重点培养该领域 设计制造、研究、规划 与 管理等的工程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综合学科 ,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能适应 21 世纪航运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其主要 目标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3)紧密跟踪和研究国际航运领域的最新技术,为我国航运产业及部门直接输送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研究方向 : 现代轮机管理工程 18 ( 1)轮机故障诊断技术 研究新型的传感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在船舶动力装置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发针对船 舶动力装置故障诊断的数字检测仪器及设备;针对船舶柴油机的重大故障(轴系断裂、拉缸、单缸熄火等),采用振动信号,结合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开发柴油机在线故障诊断系统;从轮机管理角度,研究管控一体化系统功能和关键性技术,开发船舶动力装置远程故障诊断与专家系统。 ( 2)船舶节能减排技术 随着能源价格和船舶营运成本的持续增加,业界对船舶设备的节能,可再生能源和余热的回收利用技术日益重视。 船舶是能耗大户,也是排放大户,国际国内对船舶节能和排放控制都有严格的要求。 本方向通过对船舶燃烧装置燃烧过程控制、余热综合利用、制冷设备 优化控制等技术的研究,以及对船舶动力装置运行管理优化研究,以达到降低船舶能耗的要求;通过对燃烧装置尾气净化处理技术、排放控制技术、生活垃圾焚烧和污水处理技术等研究,以及排放检测方法的研究,达到船舶排放控制法规要求;研究再生能源开发及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及其在船舶领域中的应用。 ( 3)船舶检验与检测技术 船舶的建造与营运过程中都离不开检验与检测,对重大和有典型意义的事故还必须进行失效分析,提供事故的根本原因和直接诱因,对提高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船舶建造质量监督和管理水平极富价值。 本方向研究船体及船舶动力装置检 验与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适合船舶检验与检测的仪器设备;船舶检验与检测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船舶电子与电气控制工程 ( 1)研究和研制船用自动控制控制器、输入输出模块等分立器件,研究和开发基于组态环境和虚拟仪器技术的船舶自动控制软件系统,研究新型船舶机电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结构,研究数据库技术和智能控制算法及其在机舱复杂机电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实现先进的船舶管理与控制理念,如管控一体化、如无人机舱、远程监控等, ( 2)随着船舶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船舶操纵训练手段和 方法也需要跟进,研究虚拟现实在轮机模拟器种的应用,研究船舶轮机控制系统的外特性仿真,研究模糊评判技术,研制船舶轮机系统的虚拟操作训练和评估系统。 ( 3)电子推进船型在近几年得到较大的发展,它噪音小,振动小,优化控制还可以提高效率,电力推进船舶关键性设备就是船舶电站和电力推进设备。 本方向主要开展船舶电站 19 控制仿真系统、电力推进系统及特性、船 —— 机 —— 奖匹配问题的研究。 船舶设计制造技术与生产管理 ( 1)船舶设计建造与生产管理一体化研究:造船先进生产体系研究,开发三维建模和生产过程模拟技术,造船数字化工程与信 息集成系统研究,精益造船研究,船舶设计与建造决策分析方法研究。 ( 2)船舶建造与修理先进技术研究:船舶制造工艺设计技术研究,船舶焊接技术与装配工艺研究,船舶建造高端装备的研发,船舶生产设计软件的研制, 船舶修理、船舶设备维护技术与方法 研究, “ 绿色 ” 造船技术研究。 ( 3)机电液一体化研究:船舶液压机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液压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仿真技术研究。 热能与动力工程 ( 1)清洁燃烧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 1)、 无烟煤清洁燃烧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面向电力和热力生产行业,研究福建无烟煤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粉 炉和链条炉中的洁净燃烧技术;重点研究福建无烟煤的燃烧特性,开发循环流化床锅炉清洁燃烧福建无烟煤技术。 2)、代用燃料及其燃烧技术开发。 面向船舶交通运输业,进行生物柴油、水煤浆等船舶动力装置代用燃料的燃烧特性及其先进燃烧技术研究。 3)、燃烧大气环境工程技术研究。 内容涉及燃煤和船舶燃油锅炉的尾气清洁排放、LPG/LNG 的清洁燃烧、船舶内燃机的低 NOX 燃烧排放、垃圾的能源化利用及其清洁燃烧、重油静电雾化除尘脱硫燃烧等技术的研究开发。 ( 2)工业系统及过程节能技术研究 面向海洋食品加工与储存行业,开展船舶制冷 装置优化与制冷过程节能研究;针对船舶动力装置排放废气温度较高的情况,进行各类高效换热技术研究和余能回收利用技术装置设计开发;针对船舶动力系统设计燃料经常与实际使用燃料不符情况,进行船舶动力装置的节能改造技术研究。 ( 3)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研究开发 内容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技术、太阳能空调建筑节能、海洋生物微藻制氢、沼气发电等技术研究。 机械电子工程 ( 1)机电系统信号处理及故障诊断 20 以现代机电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解决机械电系统的信号处理与故障诊断问题。 借助于传感器与检测 技术、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技术、系统辨识、参数估计、模式识别以及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将设备运行过程的典型参数变化信息提取出来进行处理与分析,提取故障特征,以判定系统是否存在故障,利用模式识别技术进一步确定故障类型及发生的位置。 ( 2)机电设备先进控制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利用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总线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为手段,以单片微机、 DSP 器件、工业控制计算机及 PLC 等为载体,实现传统船舶机电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 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仿真 与设计 以福建 省支柱产业工程机械的机电液一体化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本学科在船舶行业的优势,对船舶动力机械系统、机电液一体的动力传动系统、辅机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和虚拟样机仿真技术,实现对机电液系统的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结合现有的动态系统试验测试平台,研究系统的动态特性及系统载荷谱编制和加载试验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其研究运用于机电液系统的可靠性试验和寿命试验,建立物理实验与仿真试验相结合的半物理研究平台。 轮机工程 学 历: 四年制本科 毕业生数: 279 人 培养目标: 培养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 准要求,能胜任船舶轮机管理工程、船机修造工程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规格: 修满规定学分且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在校参加国家海事局适任考试与评估,合格者经规定的船上实习,可取得无限航区 3000kW 及以上船舶轮机员适任证书。 具体要求: 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轮机工程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熟悉海船运输安全和防污染公约法规;能胜任轮机值班、设备维护管理和检修工作;具备较强的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毕业生的服务方向及适合的工作岗位: 能在运 输船舶、港航企事业、修造船厂以及科 21 研、院校等单位工作。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C 语言程序设计、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机械制图、工程力学、轮机热工基础、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轮机工程材料、电路与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轮机自动化、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船舶管理、轮机维护与修理、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装置、船舶与海洋污染防治技术、轮机英语、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等。 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方向) 学 历: 四年制本科 毕业生数: 97 人 培养目标: 培养符合国际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能胜任现代船舶电子、电气与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修造、管理等工作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规格: 修满规定学分且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在校参加国家海事局适任评估与考试,合格者经规定的船上见习,可取得无限航区 3000KW 以上船舶电子电气员适任证书。 具体要求: 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船舶电子、电气与控制工程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技能,熟悉海船运输安全和海洋环保相关公约和法律法规,具备较强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毕业生的服务方向及合适的工作岗位: 能在船舶运输企事业单位从事船舶电子电气设备和系统操作、维修管理和船舶监修、监造工作以及科研、院校等单位工作。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C 语言程序设计、大学语文、大学英语、 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 PLC 原理及应用、检测与转换技术、计算机网络、船舶概论、船舶动力装置、船舶自动控制技术、船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装置、船舶辅助机械控制系统、船舶通信导航技术 等。 22 船舶与海洋工程 学 历: 四年制 本科 毕业生数: 58 人 培养目标: 培养能胜任现代化修造船厂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船舶工程、舾装工程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规格: 修满规定学分且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具体要求: 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船舶与海洋工程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船舶修造规范;具备较强的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毕业生的服务方向及适合的工作岗位: 能在船舶修造、检验、港航企事业以及科研、院校等单位工作。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C 语言程序设计、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船舶流体力学、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船舶工程材料与焊接、船舶结构力学、船舶静力学、船舶阻力与推进、船体结构与制图、船舶设计原理、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船舶动力装置、专业英语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 历: 四年制本科 毕业生数: 79 人 培养目标: 培养能胜任港航、船舶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电气与自动化工程管理、设计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规格: 修满规定学分且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具体要求: 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电气工程规范;具备较强的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毕业生的服务方向及适合的工作岗位: 能在港航、船舶等企事业以及科研、院校等单位工作。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C 语言程序设计、大 23 学语文、大学英语、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气控制与 PLC 应用、计 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系统、专业英语等。 24 水产学院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的前身是厦门水产学院,系 1972 年上海水产学院南迁厦门而成立。 1994 年 10 月,集美学村原五所高校合并成立集美大学,厦门水产学院也并入集美大学,更名为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现有水产学和生物学 2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水产养殖学、水生生物学、渔业资源学 3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农业推广(渔业领域) 1 个硕士专业学位点,水产养殖学、动物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动植物检疫等 4 个本科专业,其中水产养殖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水产养殖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福建省教改项目‚水产养殖学本科实验实习教学创新体系建立和实践‛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20 年开始,有 2位教授分别作为中科院武汉水生所和湖南农业大学的兼职博导招收培养博士生。 目前正在建设水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83 人,其中教授 21 人,副教授 39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52 人,硕士学位 17 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 9 人,留学归国人员 26人。 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