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鲟鱼实用养殖技术手册内容摘要:

硬颗粒和软颗粒两种。 硬颗粒驯化难度相对较大,一般我们采用软颗粒饲料进行驯化的方式。 软 颗粒饲料的制作方法如前所述,主要是往基础饲料中添加辅助物质或是用活饵浆浸泡干饲料,晾至半后再用于驯化投喂。 史氏鲟鱼苗对此类软饲料比较容易接受,驯化效果要比直接使用硬颗饲料强得 11 多。 当然,软饲料的制作方法对驯化结果也有较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鲜活物制成的软颗粒料投喂, 3 周可完成驯化,成活率在 50%以上。 添加鲜猪肝和鲜蚯蚓制成的软颗粒料用于驯化,成活率还要高些,可以达到 69%左右;而用活饵浆(如用水蚯蚓打碎后制成浆)浸泡制成的软颗粒料进行投喂,驯化时间约需 2 周,成活率高达 75%以上。 用配合饲料对史氏鲟 进行驯化时,为使幼鱼尽快习惯于人工饲料,必须有一定的饲料投喂量和投喂次数,饲料投喂次数通常一昼夜约 10 次,后期可依幼鱼对饲料的接受程度减少至 5~ 6 次。 驯化期间最好在每次投喂后都清池。 在大规模养殖生产中,至少每天清池 1~2 次,保持池内水环境稳定良好。 ( 2)交替投喂: 交替投喂是指驯化时,水蚯蚓和颗粒饲料交替投喂。 在每天的投喂中,逐渐增加颗粒饲料的投喂次数,由开始的每天 1~ 2 次, 10 天左右增加到 4~ 5 次,最后根据鱼的摄食情况,完全使用配合饲料。 用交替投喂的方法驯化史氏鲟幼鱼,所需时间长,约 7~ 8 周,驯 化成活率可以达到 70~ 80%,在史氏鲟的规模化生产中,一般采用这种驯化方法,效果比较稳定。 史氏鲟幼鱼经驯化能完全接受配合饲料后,继续饲养的成活率很高。 在养殖水温和饲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生长速度也较快,抵抗力强,很少患病死亡。 此时可逐步过渡到用硬颗粒饲料进行饲养。 应该指出的是,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驯化史氏鲟,都会有一部分幼 12 鱼不吃颗粒饲料或是吃得很少,因此,应及时将这些幼鱼挑选出来,先用活饵进行扶壮,待幼鱼体质有所增强后,再用配合饲料进行驯化。 (五) 商品鱼养殖技术 池塘养殖 ( 1)鱼池的 特点或要求 1)养殖池的面积不少于 30 亩,水深在 2 米以上。 2)鱼池须有独立的供水,能不定期的补充新水。 鱼池必须可以充分的排水。 必须保证相对稳定的水位。 ( 2)一般放养标准(表 34) 表 34 池塘放养标准表 幼 鱼 600~ 1300 尾/亩 一龄鱼 450~ 600 尾/亩 二龄鱼 400~ 450 尾/亩 三龄鱼 200~ 330 尾/亩 ( 3)饲养管理 投喂饲料主要有混合饲 料和配合饲料。 不论是混合饲料还是配合饲料,投喂必须在饲料台上。 每次投喂前应设法检查前次投喂是否有剩料。 一来可根据剩料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同时也可通过观察鲟鱼对饲料消耗量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鱼病。 通常鱼患病后食量要减少或完全停食。 流水水池养殖 流水水池养殖是目前国内外采用最多的养鲟鱼殖方式 , 占地面 13 积小、产量高、管理方便,一般用水泥池。 ( 1)水源条件: 1)凡附合养鲟水质标准的江河水,水库水、泉水、井水等均可作为流水水池商品鲟鱼的养殖用水。 2)养殖用水的水量必须得到保证,设计生产鱼池或 做养殖生产计划时,都应根据供水量的大小来安排。 3)水量较小的水源如井水、季节性河水等,在需重复使用时,必须经过处理,如沉淀、过滤、除氨和消毒等程序。 4)在商品鱼养殖过程中,提供稳定的水温条件,能有效地缩短养殖周期,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为生产者带来好的经营效益。 因此,在选择水源时,要重点考虑,掌握水温变化规律,应尽可能选择养鲟适宜水温时间长或恒定适温的水源。 ( 2)鱼池要求: 1)鱼池面积: 15~ 50 平方米,一般不宜大于 100 平方米。 2)鱼池形状:圆形,方形,长方形均可,以圆形或近似圆 形为好。 3)结构:商品鱼养殖池面积较大,用料多,要求强度和稳定性好,制做材料应因地制宜,主体可以用水泥、山石、河流石、红砖等,池子内壁用水泥抹平压光。 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用塑料或玻璃钢结构。 4)深度:放养 3~ 30 克 /尾鱼种时,水深 ~ 米;放养 30克 /尾以上鱼种时,水深 1 米。 14 5)供水:圆形鱼池供水位臵可以选择顶供水或池中部侧供水。 八角形、多边形或方形池的供水口应开在其中一条边的一侧,目的是将鱼的残饵和粪便等污物通过水流旋转形成的向心力,不断集至中央,排出鱼池。 长方形鱼池供、排水口分别开在池 两头,排水一定设在池的底部。 6)排水和水位控制:圆形或近似圆形鱼池的排水以中央底排为好,从池边到中央的池底做出一定坡度(通常 50‰),长形池的坡降10- 15‰。 不论哪种鱼池,必须能够彻底排干。 ( 3)水交换量控制。 1)较小的鱼池,养殖大规格鱼种或商品鱼的前阶段水交换量每小时 1~ 3 次。 2)面积 50 平方米左右的鱼池,视水温、放养密度等情况:池水的交换量可以控制在 1~ 4 小时一次。 如果水的交换量达不到上述的要求,则放养密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向下调整。 ( 3)流水水池的放养密度(表 35) 表 35 流水鱼池放养密度参照表 鱼体重( g) 水温(℃) 放养密度(尾/㎡) - 22- 24 - - 24- 26 - 30 以上 24- 26 - 2 龄鱼 50- 100 3 龄鱼 25- 50 ( 4)投喂 15 1)转入商品鱼池的鱼种,应是完全接受配合饲料的鱼种。 因此,转入后可直接投喂颗粒饲料。 如果是没有完全驯化好的鱼种,应在 入池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用混合饲料或继续完成驯化。 2)流水集约化养殖情况下,鲟鱼的营养完全来源于人工投喂,因此,投喂率较池塘要高些。 适宜温度下的日投喂次数和大体投喂时间见表 3表 37。 表 36 适宜温度下流水水池养鲟鱼的大体投喂标准 鱼体重( g) 投喂率(占体重%) 鱼体重( g) 投喂率(%) 3- 10 8- 10 70- 120 5- 6 10- 30 8- 9 二龄鱼 3- 4 30- 50 7- 8 三龄鱼 2- 3 50- 70 6- 7。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