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内容摘要:

,有的酒店推出红楼宴,还有的酒店推出满族风味 的八碟八碗等。 2020 年 9 月首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第 4 页 届中国辽宁旅游烹饪满汉全席烹饪大赛在沈阳开赛,来自全省 14 个城市的 200 多个选手将在 2 天时间里,进行热菜、冷菜、面点、雕刻等方面的比赛。 有靠满族风味小吃打旅游牌而进行开发的,抚顺市发扬满族饮食文化,正宗的满族“八碗八碟”和各种满族风味小吃成为抚顺饮食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如吃包儿饭、波罗叶饽饽、豆面卷子、苏耗子等。 其中 : 大清花饺子由胡家先人满族正黄旗始创于清朝乾隆三十八年( 1773 年)。 在著名的满汉全席菜单中出现的三鲜饺子、鸡馅饺子、满州蒸饺等使胡家先人所创满族饺子由一般的民 间食品进入宫廷筵席,登入大雅之堂,现在在辽宁有许多家分店。 那家馆白肉血肠创始于清同治十三年( 1874 年),创始人那吉有祖藉沈阳,为满族正白旗人,是辽宁省的著名地方风味。 最著名的就是以萨其玛为代表的满族糕点的开发,现在已行销全国,成为妇孺皆爱的食品。 锦州凌海市的道光廿五集团满族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道光廿五酒,以传统的满族工艺生产,响誉中外,成为餐饮佳品。 以满族旗袍为代表的满族服饰的开发在全国各地都很盛行,而且在面料、款式、工艺上不断出新,成为服装界经久不衰令人瞩目的亮点 之一。 除了旗袍以外,目前作为旅游商品的还有旗鞋、马褂、嘎拉哈、满族刺绣和剪纸等都得到了开发,尤其是香荷包被评为辽宁省十大旅游纪念品之一。 以关东三宝为代表的东北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过去是满族人珍贵的药用品和皮革制品来源,在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城以东北三宝为特产的旅游商品琳琅满目。 2020 年抚顺满族风情节还专门组织了“旅游商品包装设计大赛暨旅游商品展销”活动。 沈阳故宫大政殿全铜雕塑令世人惊叹不已。 (二)辽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中 存在的问题 辽宁的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由于各 种原因,丰富的满族民俗文化资源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加之开发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辽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逐渐被同化 辽宁作为满族的故乡,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满族民俗文化,这是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然而这笔财富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正在不断地失去。 这其中有历史进程中文化的异质同化问题,也有开发过程中不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来自于旅游开发商和旅游者双方的冲击的问题。 随着辽宁旅游业的发展,大量旅游者的涌入,一些旅游区的满族民俗文化只注重形式上的开发,而不注重内容的原汁原味,只是把满族民俗文化 当成“观赏物”。 另一方面,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旅游者一方面对满族民俗文化有新奇感,另一方面又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对待文化本身。 这样就会造成民俗文化在开发过程的被同化、冲淡甚至消失。 如过去满族农家睡的通铺火炕已经被床和土暖气取代;过去贴饼子用的大铁锅也不见了,家家户户用上了燃气罐。 随着满汉两族的逐渐融合,很多满族文化习俗只能保存在满族老人的记忆中,如不及时挖掘、整理,这些文化习俗将会随着老人们的逝去而消失。 一些开发商也试图尝试原真性开发,但效果不佳。 在发展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过 程中,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对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文化效益没有给予高度重视。 一是景区环境质量下降。 一些旅游区不顾承载力的多少,只要有游客想进,就统统让进,从不限制景点内的游人数量,突破了景点内的最大环境容量,破坏了景区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二是出现“伪民俗”现象。 有些景区,不管满族民俗中是否有此习俗,胡乱瞎编一通,目的就是能让游客进园,达到赚取经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第 5 页 济利益的目的。 这既是对满族民俗文化不尊重的表现,同时也是对旅游者的欺骗,产生许多负效应。 这样的开发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辽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产 品大都忽视旅游者参与、尝试、体验、学习的需求,基本以静态形式展示给旅游者,游客只能被动地接受,无更多的自由选择。 同时,各地满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基本相同,都是民俗村、民族饮食、民族文物展览等,没有体现出不同地区满族民俗文化的独特性。 这种低水平、重复性的民俗旅游产品开发方式,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也会形成旅游景区(点)的恶性竞争。 民俗旅游做为高品位的文化旅游,其开发、规划及服务都需要专业知识人才的加入。 但是,辽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专业人才非常短缺。 首先,缺乏对民俗文化旅游人才的 培养。 辽宁省内虽然有许多高校设有旅游管理专业,可是目前还没有专门研究民俗文化旅游的研究方向,并且课程设置中也很少开设与民俗旅游有关的课程,这为民俗文化旅游人才培养设置了障碍。 第二,在人才引进与发现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黯熟满族民俗文化、又没有机会加入旅游专业人才队伍的民俗专业人才。 第三,忽视对民俗文化旅游相关的管理与服务人员的培训。 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不先进,观念落后,对满族民俗文化知识掌握难以过关,影响了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 第四,专业人才流失。 由于辽宁适合发展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地区大都属于城 市郊区和农村地区,工作条件远不如城市,吸引力较弱。 因此,许多专业人才更愿意到条件更优越、待遇更丰厚的城市发展。 这对民俗文化旅游人才的合理分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参与 在满族文化的旅游开发中,政府或是项目的策划者不是民族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