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活动单导学案(更新至第23课)内容摘要:
馈】 教后反思: 《 负荆请罪 》第 1 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 1.读通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活 动 方 案 导 学 设 计 调 整 改 进 活动一:回忆,了解阅读方法。 1.回忆剧本的一般特点及阅读方法。 2.组内交流: ①剧本的一般特点和阅读方法; ②本课剧本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 地点 在 ,主要 人物有。 3. 班级交流①。 活动二:初读,扫清阅读障碍。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描红并识记生字、理解新词。 赵国 廉颇 韩勃 上卿 毫不惧怕 唇枪舌剑 老迈昏庸 2.组内交流。 3. 展示课文朗读。 活动三:再读,理清故事情节。 1. 默读课文,思考: ①负荆请罪什么意思。 ②两幕剧分别写了什么。 用小标题概括。 2.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检测反馈】 1.选择正确的读音。 廉颇( bō pō ) 避( b236。 p236。 )让 荆( jīn jīng )条 2.填上合适的字。 唇( )舌( ) ( )( )相对 ( )( )大义 ( )精( )神 负( )请 罪 宽容( )( )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 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自由轻声读,要求: (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 清脉络 ( 1) “ 负荆请罪 ” 是什么意思。 ( 2)谁向谁请罪。 ( 3)为什么要请罪。 完成【检测反馈】 教后反思: 《 负荆请罪 》第 2 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朗读剧本,体会廉颇和蔺相如的品质。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活 动 方 案 导 学 设 计 调 整 改 进 活动一:阅读剧本,感受人物形象。 1. 默读剧本,思考: ①蔺相如、廉颇分别是怎样的人。 ②画出有关语句,把最能体现人物品质的四字词语写在旁边。 2.组内交流,练读相关语句。 3. 全班展示。 活动二:品读对话,深化人物形象。 1. 再读剧本,思考:剧中人物的哪些言行最让你感动。 为什么。 2. 组内合作: ①交流思考题。 ②分角色朗读。 3.全班展示。 【检测反馈】 1.填空。 ①对于蔺相如,我们可以用成语形容: 、 、 ; ② 对 于廉 颇, 我 们可 以用 成语 形容: 、 、 ; ③廉颇向蔺相如请罪后,二人团结一心,可以用下列成语形容: 2 . 读 了 课 文 , 我 想 对 说:“。 ” 一、复习检查 1.“ 负荆请罪 ” 是什么意思。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如请罪的呢。 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 精读剧本 ,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 把读懂的内容在 书旁做简单的批注。 海洋什么不懂的。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的。 主要问题 : ( 1)为什么说蔺相如 “ 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 ( 2)廉颇是怎样的人。 (知错就改。 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 完成【检测反馈】 教后反思: 《 最后的姿势 》第 1 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活 动 方 案 导 学 设 计 调 整 改 进 活动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 由朗读课文,读顺文句,读通课文。 2.组内合作学习生字词: 废墟 洗漱 吱吱 凹下去 谭千秋 妙语连珠 坍塌 诠释 震撼 幽默感 救 援 生死攸关 ①对照生字表,读准生词。 ②识记生词,(尤其加点的字)理解词义。 3.全班展示。 (读词语、说词义、选读课文) 活动二:通读全文,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做上段落标记。 2.组内交流: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②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考虑分段,并说说理 由。 3.展示质疑。 活动三:速读课文,初知人物。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内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 【检测反馈】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坍( dān tān)塌 着( zh225。 o zhu239。 )想 散( sǎn s224。 n)步 废墟( qū xū) 2.听写词语。 一、 导 入新课 2020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分四川汶 川发生里氏 8级地震 , 一个 个 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就此发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根据上下文试着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废墟 坍塌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三、 再读课文 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谭千秋姿势的语句。 (分别让学生按照概括描写,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找出相应的句子) 出示图片:最后的姿势 (生齐读) 刚刚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谁来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试着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完成【检测反馈】 教后反思: 《 最后的姿势 》第 2 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含义,感受人物品质。 2.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活 动 方 案 导 学 设 计 调 整 改 进 活动一:品味词句,走近谭老师。 1.大声朗读课文第 2— 7 自然段,画出描写谭老师的句子, 边读边想:你看到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2.小组讨论: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谭老师的。 3.全班交流。 活动二:深情诉说,缅怀谭老师。 1.默读课文 8— 10 自然段,思考: ① 找出救援人员、学生和老师的语言 ,用心读一读。 ② 画出描写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语句,边读边写写感受。 2.组内交流①和② 3.感情朗读展示。 活动三:升华主题,颂扬师德。 1.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联系全文思考: ①为什么人们赞颂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②“我”想对谭老师说。 2.小组合作交流①和②。 3.全班展示。 (可以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深情地表白。 ) 【检测反馈】 1.“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一、 情感 导入 ,引出人物 在生与死的刹那间,谭老师作出了 自己的抉择。 如果我们再回到 这天,再去亲历那个现场,去聆听谭老师的语言,去看看谭老师的行动,我们的感受将会更深。 二、细细品读,感知形象 (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八自然段,找一找,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给人怎样的感受。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请你自己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 2)被深深震撼的还有谁呢。 请同学们 自己读课文第 10 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三 、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这就是谭老师,一个关爱女儿的好父亲;这就是谭老师,讲课妙语连珠的好老师;他用 51 岁的生命诠释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爱与责任 „„ 完成 【检测反馈】 教后反思: 《 船 长 》第 1 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了解作者,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活 动 方 案 导 学 设 计 调 整 改 进 活动一:了解作者。 1. 自读 “作家卡片”,了解雨果。 2. 全班交流。 活 动二:通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合作学习: ① 读准并理解下列词语: 薄雾 舰桥 大副 诺曼底 阴森可怖 履行 秩序 哭泣 玛丽号 井然有序 ② 组内轮读生词, 识记字形。 3.汇报展示。 活动三:理清脉络。 1. 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遇险) —— ( ) ——( ) 2. 组内交流:结合主要事件,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 指定小组重点汇报。 【检测反馈】 1. 听写词语。 (看谁写得正确美观哟。 ) 2.《船长》作者是 , 国伟大的作家,被称为。 代表作有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 《船长》 二、初读指导 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 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震荡 调遣 大副 井然有序 威严 履行 深渊 忠于职守 三、理清脉络 按提纲“遇险一自救一牺牲”给全文分段。 第一段 (第 2 自然段 ) 第二段 (第 328 自然段 ) 完成【检测反馈】 教后反思: 《 船 长 》第 2 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2.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活 动 方 案 导 学 设 计 调 整 改 进 活动一:感 受情况危急 1.有感情地朗读“遇险”部分: ①画出描写险情的词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②想想这一部分描写有什么作用。 2.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展示。 活动二:感悟船长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自救”部分,思考: ①哈尔威船长如何指挥自救的。 画出有关语句。 ②怎样理解这句话:“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2.组内合作: ①分角色朗读自救部分;②讨论交流。 3.全班展示质疑。 活动三:颂扬船长精神 1.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①想象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②用 一句话赞美你心中的船长。 2.小组讨论①。 3.全班展示。 【检测反馈】 为船长写写颁奖词。 ( 30 字左右) 一、复习检查 指名。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活动单导学案(更新至第23课)
相关推荐
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习题 4两个句子,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共 猜劈阿栓屹押疮赔察镀踪众牢烘永幌起赋绚惶徒壬琉悲幢源纂飞亏埔矽芬剂坦湛尧你殊坝吨陋蠕括逆赎绪瞄天穿穿店鸽剪毯废莉妄厕纪炊邀钱涅 一、 再次分角色朗读课文 《船长》 ,体会人物形象。 总结小说三要素。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套 (最后附习题答案
„”等词语,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 3 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 读第二层。 (突出“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 „„拍照留念”等词语 ,体会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 4 通过读 ,你欣赏到了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 ?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怎样的 ?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 ? 5 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 ?愿意记住它吗 ?先自己读读
读了这段话后,我知道作者抓住内洞的黑、奇 、大三个方面,其中着力描写了内洞景物的 “奇 ”,一是 “形奇 ”,表现为形状变化多端的石钟 乳和石笋;二是 “色奇 ”,表现为颜色各异,三是洞顶的 “双龙 ”,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从画线的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 ,原因是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又各异。 (二)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
下了 死 命令。 (“死”表示不可更改。 ) D、 乘( ch233。 ng) 虚而入:趁着空虚进入。 毫不介意:一点也不在意。 不堪设想:堪,能。 事情的结果无法想象,会向更坏、更危险的方向发展。 1 A、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背诵补充习题 P27 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莎士比亚 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 —— 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
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习了《孔子游春》后,我的脑海中想到了许多描写春景的古诗句,特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我印象最深。 二、半学期,妙词你定积累不少,下面请借助拼音朋友把它 们写下来。 第 15
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依然 沉浸 . . 在想象的世界里。 (用带点词写句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使学习成绩提高和增加。 (修改病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