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集体备课个案)内容摘要:

活中处处留心,主动识字。 不认识的字可以有选择地记下来,回来查字典解决。 教学内容 识字 1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 8 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安排 两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个案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知道的有哪些。 二、 看图读韵文。 1.(出示挂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干些什么吗。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 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 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 (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 a) 第一 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 全家人围在一起干什么。 示词:(饺子) 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 (拜年) b) 第二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清明节) 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 4 月 5 或 6 日。 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四、 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一、第二行词语。 出示:春节 饺子 拜年 清明 扫墓 踏青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 顺词语) 五、 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 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春节民间风俗习惯是什么。 (饺子、 拜年)清明节呢。 (扫墓 、踏青 ) 六、指导学习生字 1.出示:饺 拜 扫 墓 踏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扫”是平舌音。 2.认识新偏旁“手字旁”。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学生口头说词。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七、作业设计 1.朗读韵文以及生字。 2.用一两句话描写春节图或扫墓图。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指名读生字卡片。 听写词语:饺子 拜年 扫墓 踏青 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 教师出示第三第四幅图: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 (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 a) 第三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 大家正在干什么。 (相机出示词语:端午 、粽子) 教师简介:端午又叫端阳、端五。 端,是开始的意思。 古代“午”与“五”通用。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你知道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吗。 读一读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酒白糖。 龙穿下水喜洋洋。 龙舟:装饰成龙形的船,有的地区端午节用来举行划船竞赛。 b) 第四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中秋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 看看他们的表情,你觉得他们过得怎么样。 (出示:中秋、月饼) 中秋:我国传统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时在秋季的正中,月儿正圆。 此时家家团圆赏月,品尝月饼,以寄托合家幸福安康的愿望。 三、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三、第四行词语。 出示:端午 粽子 龙舟 中秋 团圆 月饼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 刚才我们学 习了两组词语。 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 (端午、中秋)端午节人们风俗习惯是什么。 (粽子、龙舟)清明节呢。 (扫墓 、踏青 ) 六、指导学习生字 1.出示:端 团 饼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端、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七、作业设计: 1.把句子补充完整。 ⑴春节, ⑵中秋节到了,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