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站健康教育台账不错的文档内容摘要:

肺结核患者在传染期间主要注意和家人隔离,最好要有单独的卧室,光线要充足。 如果没有条件,则分床和分头睡,保证通风良好。 患者所在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 或隔日一次,每次 2 小时。 患者用过的食具、衣物等耐热物煮沸消毒,煮沸时间为 10~15 分钟。 患者用过的衣物要经常清洗并在太阳下曝晒,以达到杀死结核菌的目的。 患者要避免对着别人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等要捂住口鼻,痰要用纸包好焚烧,不要随地吐痰。 特别要注意保护儿童,大部分儿童结核病是由家庭成员传染的。 六、卡介苗能预防结核病吗。 卡介苗能够预防结核病,特别是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肺结核病。 新生儿是主要的接种对象,一般出生后尽早在接生单位(如医院、妇幼保健院等)进行接种,未及时接种的在计划免 疫单位进行补种。 关爱提示:卡介苗能预防结核病,接种对象主要的新生儿,接种的地点在接生单位(医院或妇幼保健院);未及时接种者到当地计划免疫单位进行补种。 2020 年 3 月份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单 建湖县宝塔卫生院 编印 宝塔镇 2020 年 425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 儿童计划免疫 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危害儿童健康的一些传染病,利用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儿童免疫力,以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有麻 疹、小儿麻痹症、结核病、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这些病都比较严重,一旦染上,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的还会威胁生命,或留下后遗症,给个人、家庭带来不幸,给社会造成负担。 计划免疫是预防和控制并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最方便、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列入计划免疫的疫苗有卡介苗、小儿麻痹糖丸、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为什么一定要按免疫程序给宝宝打预防针呢。 因为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这是根据多年科学实践为依据而制定的,如百白破、小儿麻痹糖丸等,必须注射三次完成基础免疫 、乙肝疫苗完成三次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随着宝宝的长大,身体内原有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因此,还要进行加强免疫。 儿童入托、入园、入学要凭有效免疫接种证。 由于托儿所、幼儿园、小学都是儿童集中的场所,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儿童健康,必须有群体免疫力。 因此,儿童要凭有效的免疫接种证才能入托、入园和入学。 儿童的免疫接种证是证明儿童按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了预防接种,对一些传染病已有了免疫力,即使这类传染病出现了,也不易被传染,因为形成了群体免疫屏障,不会造成传 染病的流行。 因此,宝宝的免疫接种证应妥善保存。 2020 年 4 月份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单 建湖县宝塔卫生院 编印 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 是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由多种细菌或病毒经口进入人体,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 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峰季节。 二、肠道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的主要有霍乱、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及病毒性肝炎等。 三、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有恶心、呕 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有的可伴发热、头痛等症状。 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十分凶险,病情进展快,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 四、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有哪些传播途径。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病原携带者,通过含病原体的粪便和呕吐物污染周围环境、饮水、食物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也可经苍蝇、蟑螂等媒介传播。 五、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认真做好 “三管一灭 “(即管理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卫生和消灭苍蝇、蟑螂);另外,肠道传染病患者应到医院接受规范治疗。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三字经:勤洗手、吃 熟食、喝开水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饮食和饮水卫生,严格把好 “病从口入 “关。 2020 年 5 月份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单 建湖县宝塔卫生院 编印 狂犬病防治知识 一、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人狂犬病,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兴奋、咽肌痉挛、流涎、进行性瘫痪,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一旦发病,病死率高达 100%。 二、狂犬病是怎样传播的。 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的 主要宿主。 患狂犬病的犬是人感染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猫和鼠,狂犬病病人也会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 据有关资料报道,健康犬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几率为 20%左右,因此可以起到传染源的作用,感染人类。 据我县犬咬伤数据估算,全县每年被犬咬伤者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仅为 10%左右。 三、狂犬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据有关专家分析,目前我国狂犬病防治主要 存在以下问题: 狗和家养宠物的增多而大部分地区缺乏对动物的管理; 对犬缺乏免疫措施或免疫覆盖率不高; 人被犬咬伤后没有立即清洁和消毒伤口,没有注射疫苗或疫苗没有合理应用; 疫苗管理混乱,非法经营的疫苗质量得不到保证。 四、怎样预防狂犬病。 对家养犬进行登记,给予预防接种;消灭流浪犬,对可疑的病犬和猫进行捕杀;发现狂犬、狂猫立即击毙,以免伤人;对犬尸等应焚烧或深埋,不可剥皮食用;狂犬病人应立即住院隔离治疗,狂犬病病人尸体应立即就近火化,不得转运到其它地点,以免扩大污染区域。 咬伤前免疫: 养犬家庭成员、有职业性暴露危险者(包括农业部门的检疫、兽医和技术人员,狂犬病病毒检验工作的实验室人员,动物管理和饲养人员等)、扑杀处理犬只人员应在被犬咬伤前免疫。 可按第 0 天、 7 天、 21 天 3 针程序进行初免,一年后加强免疫一针,一般 35 年后再加强 1 针。 被犬咬伤后的处理 伤口处理:被犬、猫咬伤后立即用流动的水冲洗伤口,尽可能把病毒冲走,把血挤出;如果有条件,最好用 20%的肥皂水进行冲洗,连续冲洗 2030 分钟;然后用 25%的碘酒和 75%的酒精涂搽伤口。 如此反复 3 次,以清除或杀灭局部的病毒。 伤口较深时,应做好彻底清创。 伤口尽量不要缝合,也不必包扎。 免疫接种:凡被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及舔过破损皮肤、黏膜的人,按以下程序进行接种,一般伤者于第 0 天、 3 天、 7 天、 14 天、 28 天各 注射疫苗 1针,儿童用量相同,应尽早接种疫苗。 严重咬伤者前 2 次注射剂量加倍,并在首次接种时,同时接种抗狂犬病血清。 2020 年 6 月份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单 建湖县宝塔卫生院 编印 乙肝防治知识 一、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V 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 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 HBV 阳性母亲的血液。 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与 HBV 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 HBV 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 HBsAg 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 HBV 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 (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 而且大量事实表明夫妻中一方携带、另一方多年后也并没有感染 ,所以HBV 并不可怕。 二、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 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 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 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 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 而像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等群体特别需要进行免疫。 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三、接种乙肝疫苗的正确方法是什 么。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 3 针,按照 0、 6 个月程序,即接种第 1 针疫苗后,间隔 1 及 6 个月注射第 2 及第 3 针疫苗。 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 24 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 10μg 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间隔 1 和 6 个月分别接种第2 和第 3 针乙型肝炎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 5μ g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对成人建议接种 20μ g 乙型肝炎疫苗。 四、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不能因为已接 种乙肝疫苗就对肝炎掉以轻心,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 10mIU/ml 以上的人,才能起有效的预防作用。 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诸如甲、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没有预防作用的。 同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并不是都能完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不是携带者)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 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是永久性的,应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 每个接种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有高有低,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2020 年 7 月份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单 建湖县宝塔卫生院 编印 麻 疹 预 防 知 识 麻疹是由麻疹患者在传染期内通过空气飞沫播散,传染给易感者的。 经多年研究,目前认为麻疹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 发病前 12 日至出诊后 5 日内均有传染性,尤其是潜伏期末期和出诊早期的传染性最强。 退疹期已基本无传染性。 传染期内,患者的口、鼻、咽、眼结膜分泌物,痰尿、血液内特别是白细胞内均有病毒。 当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哭闹时,病毒即随同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或小滴而被喷出,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颗粒,以后随着空气的流动 迅速播散开来。 如果易感者吸入了这种带有麻疹病毒的空气,即可被传染。 一、麻疹是病毒引起的疾病,目前尚未发现有直接杀死麻疹病毒的特效药。 患麻疹时,需要精心护理,防止并发症,并加强支持疗法,帮助患者度过极期。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 5 日,并发肺炎者延长至疹后 10 日。 前驱期及出疹期高热时,不宜采用冷敷或较强烈的退热剂,以防疹子出不透。 发热过高可冷敷头部或必要时用少量退热剂,切忌大量发汗与急速降温。 患者应卧床休息,室内保持清洁、温暖、空气新鲜,切勿关闭窗户,光线不宜过 强。 保持口、鼻、眼的清洁,可用 4%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 宜多喂水,给易消化饮食,但勿长期忌油忌蛋白等。 合并肺炎细菌感染时,无需常规应用抗生素。 二、怎样预防麻疹。 应采取以预防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并做到对麻疹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治疗。 管理好传染源:麻疹患者是本病唯一传染源,对麻疹患者设立隔离病室,对接触者隔离 3 周。 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宜暂停接送,并不接受易感儿入托,检疫期每日进行晨间检查,便能早期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如患者住过的房 间应开窗通风半小时,医务人员需洗手,更换外衣或在室外间隔至少 20 分钟后再接触易感者。 保护易感人群: (1)自动免疫:我国 1965 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制造成功,即在全国大面积接种,接种对象为未患过麻疹满 8 个月的小儿, 毫升皮下注射, 1 次接种后保护率可达 90%。 易感儿接触麻疹 2 日内及时接种疫苗可预防麻疹。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一般反应轻微,约 5— 15%接种者接种后出现低热或个别出现较高热, 12 日即退。 ( 2)被动免疫:年幼、体弱患病的易感儿接触麻疹后。 可采用被动免疫,使不发生麻疹 或减轻症状。 常用人血免疫球蛋 白 3 毫升、胎盘丙种球蛋白 36 毫升肌肉注射。 接触麻疹患者后 5 日内注射,可预防发病,接触后 59 日注射可减轻症状,被动免疫只能维持 38 周。 2020 年 8 月份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单 建湖县宝塔卫生院 编印 乙脑防治知识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农村群众习惯称之为 “大脑炎 ”。 是一种发生在夏秋季,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经蚊虫叮咬传播,人畜可以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主要侵犯10岁以下儿童。 人群普遍易感,以隐性感染为多,乙脑病人与隐性者之比为1:1000-2020,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 乙脑是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 受感染的多种动物和人是传染源,家养动物均可通过蚊子叮咬感染乙脑产生病毒血症成为传染源,猪因与人类关系密切,经研究证实是主要的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