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站投标方案文字内容摘要:

密~中密,含云母碎屑及有机质,具水平层理,局部夹薄层粉砂,摇振反应中等,切面无光泽反应, 干强度较低,韧性较低,主要分布于冲海相沉积区 ~ ~ ~ ○ 3 8 粉砂:浅灰~灰色,很湿,稍密~中密,局部含少量腐殖质,少量砂质粉土,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稍具水平层理,主要分布于冲海相沉积区 ~ ~ ~ mQ24 ○ 4 1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色,饱和,流塑,含有机质、腐殖质,夹较多粘质粉土薄层或团块,无摇振反 应,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主要分布于湖沼相沉积区 ~ ~ ~ ○ 4 2 淤泥及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夹薄层状粉土,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具水平层理,主要分布于湖沼相沉积区 ~ ~ ~ ○ 4 3 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夹薄层状粉土,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具水平层理,全场分布 ~ ~ ~ mQ14 ○ 6 2 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含有机质,夹少量粉土薄层,局部含少量贝壳碎屑,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具水平层理,全场分布 ~ ~ ~ 1Q23 ○ 8 1 灰色粘质粉土夹粉砂:褐灰色,饱和,稍密,含少量有机质、云母屑,摇振反应中等,切面无光泽反应,干强度较低,韧 性较低,主要分布于湖沼相沉积区 ~ ~ ~ ○ 8 2 灰色粉质粘土夹粉砂:褐灰色,饱和,软塑~可塑,含有机质、腐殖质混粉细砂,含少量贝壳碎屑,局部呈粉细砂层,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全场大部分布 ~ ~ ~ al~ mQ23 ○10 1 灰色粉质粘土:褐色~绿灰色,软塑,含有机质,局部夹粉砂,无 摇振反应,切面略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偶有分布于冲海相沉积区 ~ ~ ~ ○10 2 灰色含砂粉质粘土:灰色(略显黄),软塑~可塑,含有机质、云母屑,含20%左右粉细砂,无摇振反应,切面略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偶有分布于冲海相沉积区 ~ ~ ~ 6 alQ13 ○12 1 粉细砂:牵灰~褐黄色,饱和,中 密~密实,含少量贝壳碎屑,局部含少量粘性土,底部局部夹少量砾石,局部缺失 ~ ~ ~ ○12 1夹 粉质粘土:褐灰色夹黄灰色,软塑(稍密),含云母、腐殖质,局部夹粉细砂层,最厚 10~ 20cm,一般 3~ 8cm,局部分布 ~ ~ ~ ○12 2 含砾细砂:灰色、灰黄色,中密,砾石含量约为 2~ 5%,直径 ~ ,呈亚圆状,以中细砂为主,钻进时机器偶有响声,偶有分布 ~ ~ ~ al~ plQ13 ○14 1 圆砾:灰黄~灰色,饱和,中密~密实,含卵石 25~ 35%,一般粒径 2~4cm,最大粒径 5~ 6cm,亚圆状,成分以石英砂岩、凝灰岩、灰岩为主,含圆砾 25~ 35%,为中粗砂及细砂充填,含少量粘料,钻机钻进困难,钻杆剧烈跳动,全场分布 ~ ~ 水文地质概况 本场地地下水分布为两个主要含水层,即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 浅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赋存于上部填土层及粉土、砂土层中,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并随季节而变化,其静止水位埋深一般在 ~,水位高程 ~ ,场地地下潜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第二层为承压水主要分布于深部的 ○ 12粉细砂及 ○ 14圆砾层中,隔水顶板为其上部的粘性土层,承压水头高程 4~6m。 地震基本烈度 本站场地范围地震基本烈度为 7度。 气象条件 本工程位于杭州市江干区,邻近钱塘江。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降水丰富。 冬季无严寒,夏季湿热多雨,台风影响重,暴雨强度大,灾害性天气较多,现将杭州市主要气候要素和其它资料简述如下: ( 1)气温 ①年平均气温 ℃。 ②极端最高气 ℃ (2020年 8月 1日 )。 ③极端最低气温 ℃ (1969年 2月 6日 )。 ( 2)降水量 ①年平均降水量为 ,年最大降水量 (1954 年 ),年最小降雨量 (1967年 )。 ②月最大降水量 (1999 年 6 日 ),日最大降水量 (1963 年 9月 12 日 ),1小时最大降水量 (1987年 7月 22 日 14:40~ 15:40)。 ③降水主要集中在 3 月~ 9 月,其中 6月最多,平均为 230mm,年平均降水日数(日降水量≥ )为 152天。 ④暴雨和大暴雨主要集中于 6~ 9月。 ( 3)风 夏季盛行南东 西南风,年平均风速 ~ ,冬季盛行西北风 ,全年主导风向以西南风和西北风为主 ,其频率分为 10%~ 25%。 7~ 9 月份易受台 风影响,历史最大风速为 28m/s( 1967年 8月)。 ( 4)年蒸发量为 1350~ 1472mm,其中 8 月份蒸发量大于降雨量。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80~ 82%。 工程设计概况 设计依据 ( 1)《杭州市地铁 1 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202011) ( 2)《关于杭州市地铁 1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的专题咨询意见》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咨交通 [ 2020] 261 号) 7 图 杭州地铁 1 号线工程滨江站工程地质纵剖面图 8 ( 3)《杭州市地铁 1 号线工程 初步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试行版)》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202010) ( 4)《杭州市地铁 1 号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同意规定(试行版)》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202010) ( 5)《杭州市地铁 1 号线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要求(试行稿 版)》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202011) ( 6)《杭州市地铁 1 号线一、二期工程江南线及湘湖停车场初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五(滨江站 ~ 萧山湘湖站、湘湖停车场》杭州市勘测设计院( 20205) ( 7)《杭州市地铁 1 号线沿线建(构)筑物基础调 查报告》杭州市勘测设计院( 202012) ( 8)《杭州市地铁 1 号线(一期)车站地下管线沿线调查表汇总》杭州市勘测设计院( 20206) ( 9)技术工作联系单 1)土建工点总体审查意见( HD1/1/BUE/ZT/LD/2020/0042)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20201010) 2)土建方案中间审查意见初稿( HD1/1/BUE/ZT/LD/2020/0081)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20201027) ( 10)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规程、规定和浙江省有关建设工程标准 主要设计原则 1)结构设计应以地质勘察资料为依据,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按不同设计阶段的任务和目的确定工程勘察的内容和范围,考虑不同施工方法对地质勘探的特殊要求,通过施工中对地层的观察和监测反馈进行验证。 2)结构设计应以满足城市规划、运营、施工、防水、防火、抗震、人防、杂散电流防护等有关要求。 结构净空尺寸应满足建筑、设备使用以及施工工艺等要求,并考虑施工误差、结构变形和后期沉降的影响。 3)结构设计根据车站形式结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地下管线及道路交通状 况,通过对技术、经济、社会影响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综合比较,选择合理施工方法和结构形式。 结构设计应尽量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考虑城市规划引起周围环境改变时对结构的作用。 4)结构设计应根据施工方法、结构或构件类型、使用条件及荷载特性等,选用与其特点相近的结构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结合施工监测逐步实现信息化设计。 5)结构设计分别按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结构分析应模拟实际施工过程,对结构在施工阶段、使用阶段可能出现的永久荷载、可变荷载、特殊荷载按最不利荷载组合进行分析计 算,对结构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结构设计应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地铁规范规定的耐久性要求。 6)根据本车站所处的具体工程位置、周围环境和开挖深度及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DB33/T1008200)暂确定本车站基坑开挖变形控制保护等级标准为一级。 7)本工程车站重要性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 地震作用按设防烈度 7度进行计算,抗震措施按设防烈度 7度进行设计。 8)车站结构设计按最不利情况进行抗浮稳定计算。 在不考虑侧壁摩阻力时,抗浮安全系数 KF≥ ;当考虑侧壁摩阻力时,抗浮安全 系数 KF≥。 9)按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效应组合的影响,根据结构类型、使用要求、所处环境等因素确定钢筋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的允许值。 钢筋混凝土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防水钢筋混凝土最大裂缝计算宽度的允许值为迎土面结构构件 ,非迎土面结构构件及车站内部混凝土最大裂缝计算宽度允许值为。 10)考虑战时防护要求进行人防设计,做好平战转换措施,按 6级人防验算,并在规定的设防部位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 11)车站主体及人行通道防水标准为一级,风道、风井等部位防水标准为二级。 12)结构主要受力构件耐火等级为一级。 9 13)为提高车站结构抗纵向变形的能力,沿车站长度方向每隔 4 跨( 36m 左右)设置诱导缝,局部区段由于结构大开孔的制约导致缝距大于 36m,则缝间增设施工缝。 结构方案 滨江站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为 ,端头井基坑开挖深度为。 车站底板座落在③ 7○ 4 3层粘质粉土及淤泥质粉质粘土,持力层含水量高,透水性较好,稳定性差,施工过程中易产生涌水、涌砂,开挖面不稳等现象,经液化判定初步定为局部液化土层 ,本工程主体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且地下连续墙作为永久结构考虑,车站标准段地下连续墙墙深 ,墙趾插入 ○ 12 1层粉细砂中,插入比 ,端头井地下连续墙墙深 ,墙趾插入 ○ 12 1层粉细砂中,插入比。 主体基坑支撑采用 216。 609( t=16mm)钢管支撑体系,钢管为 Q235级,钢支撑的水平间距为 3m。 车站标准段沿竖向设四道撑,端头井设五道支撑,通道及通道基坑设两至三道支撑,均采用 216。 580( t=12mm)钢管支撑体系。 出入口 通道风道围护结构采用 SMW 劲性水泥搅拌桩,桩径 850mm,咬合 250 mm。 在城市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中,明挖法施工的主体结构由于受到周边环境、建筑布置、投资等多种环境的制约,其型式基本上采用矩形箱体结构,是一种较经济的结构形式。 根据本工点的施工工法及建筑布置,本站亦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车站沿纵向设梁,纵向柱距一般为 9m。 由于本地下工程结构自重和地下水浮力相差不大,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共同抗浮,地下连续墙兼有挡土、止水 和抗拔等多项功能。 详见【图 主体结构横面图(含围护结构)】 结构防水 ( 1)防水原则 一般原则 :结构防水设计应遵循以“以防为主、防排结合、刚柔相济、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确立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结构体系,即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并以此为系统工程进行防水。 基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通过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渗能力,改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提高其耐久性。 同时以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桩头等细部构造的防水为重点,并在 结构迎水面设置柔性全包防水层加强防水。 优先选用不易产生窜水的防水材料和防水系统,减少窜水对后期堵漏维修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 2)防水标准 车站主体、风道的机电设备集中区段及人行通道均按一级防水等级要求设计,车站和通道结构不允许出现渗水部位,结构表面不得有湿渍。 车站的风道、风井等其他部位均按二级防水等级要求设计,结构不允许有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偶见的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 6/1000,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 ( 1)迎水面结构全部采用补 偿收缩防水混凝土进行结构自防水。 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根据结构的埋置深度确定,不并不得小于 S8。 ( 2)顶板采用聚氨酯防水材料进行防水,防水层的厚度不小于。 ( 3)底板和大部分侧墙采用外防内贴法铺设防水层,在结构迎水面采用 SBS改性沥青橡胶预铺式防水卷材时,厚度不得小于 4mm。 ( 4)当基坑采用 SMW 桩支护时,需要先在桩表面固定 350#纸胎油毡等隔离层材料,避免型钢拔出时破坏防水层。 ( 1)车站纵向变形处理:在顶板、中楼板、底板、侧墙上设置诱导缝代替变形缝。 主体 结构设置施工缝,地下工程主体与出入口通道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变形缝。 诱导缝间距为四跨( 36m 左右),采用接缝混凝土不凿毛,纵向钢筋部分通过,缝间设滑动传力杆,并做好防水处理。 10 图 主体结构横面图(含围护结构) 11 ( 1)地下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