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内容摘要:
石、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耕作层的活动。 第二十 一 条 一般农地区 滨江镇 规划一般农 地区面积约 公顷,其中主要为 耕地、园地和其他农用地。 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建设用地区外普遍分布。 该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为: 1.区内土地主要用作一般耕地、园地、畜禽水产养殖地、林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生态建设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 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耕地、园地。 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3.不得破坏、污染和抛荒区内土地;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随意占用区内土地进行开垦、采石、挖沙、取土、堆放等活动。 4.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高压线塔基、地下管线、 19 通讯基站以及不宜在居民点、工矿区内配置的国家与省级基础设 施建设项目除外)。 第二十 二 条 城镇建设用地区 滨江镇 城镇建设用地区总面积约 公顷 ,主要分布在 沿江地区。 该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主要为: 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各类城镇建设,城镇规划和相关产业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原则上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边界;城镇内部功能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村布局规划相一致。 2.保护和改善区内的自然水体、林地、滩涂、自然保留地等生态用地,优化城镇居住生活环境,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水体等。 3.区内建设应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优 先利用各类闲置、空闲土地,积极盘活存量用地,对区内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应加强用途管制和利用强度控制,现状为农用地的在转用之前应按原用途有效利用,土地农转用过程中应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需要。 4.对各乡镇镇区内新增建设用地应加强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减挂钩控制,与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和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相结合,为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二十 三 条 村镇建设用地区 滨江镇 划定的村镇建设用地区总面积约 公顷。 空间上广 20 泛分布于市域范围内的各乡村。 该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为: 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 农户住宅、乡村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建设,严格执行镇村布局规划。 2.区内新增建设项目应优先利用空闲土地,按占补平衡原则严格控制对耕地的占用。 3.鼓励通过开展土地整理,将零星、无序分布的建设用地向村镇建设用地区集中。 严禁在村镇建设用地区以外将新增用地用于村镇建设。 4.村镇建设用地区内的建设用地规模应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用地标准严格管理,合理布局,促进用地的集约和节约。 第二十 四 条 独立工矿区 本区域总面积为 公顷。 该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为: 1. 除有特殊选址要求的项目在该区安置外,一般性工 业用地不得安排在内,尽量在城镇村用地范围内统筹考虑。 2. 区内建设应 优先 利用现有 低效 建设用地、 闲置 地和废弃地。 3. 区内土地 使用 应符合 经批准的相关建设 规划。 4. 区内因生产建设挖损、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 5. 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 之 前,应 当 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 21 第六 章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和管制规则 第二十五 条 允许建设区 滨江镇 允许建设区 主要包括乡镇工业集中区、乡政府所在地、农村居民点和新增建设用地布局区域。 其中 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 建制镇周围。 允许建设区总面积约 公顷 ,其中规 模边界内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为 公顷。 该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为: 1.该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建设及独立工矿和独立选址的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允许建设区的空间布局应使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用地边界相互协调,且城市及镇村规划布局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中心城区内部功能布局则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主。 2.积极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城镇空间体系控制的景观生态单元。 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山体、水体等,保护和优化河流、道路、 林带等形成的生态廊道。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保留的农用地应从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发展都市农业角度构成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严格执行用途管制。 3.区内土地原则上不安排基本农田,原有的基本农田相应调入限制建设区域。 4.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严格按照集约节约用地要求安排建设项目。 5.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抛 22 荒、开发闲置或未批先用,农用地经用地审批取得转用计划指标后应妥善剥离和保护耕作层。 6.区内因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 第二十六 条 有 条件建设区 滨江镇 有条件建设区主要围绕允许建设区的空间范围,考虑到区域未来可能的空间发展方向,以及基 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的要求划定,以适应城乡建设发展的不确定性。 滨江镇 有条件建设区土地总面积为 公顷。 该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为: 1.该区原则上不安排基本农田;原有的基本农田相应调入管制建设区域。 2.区内土地利用维持现状,现有建设用地不得扩张,各类农用地严禁转用或撂荒。 3.当该区内土地通过法定程序,被合法调整为规划建设用地区时,其用途管制规则参照允许建设区执行。 4.规划用地布局调整后,涉及农转用 的农用地应妥善安排耕作层剥离和保护,不再作为规划建设用地的农用地严禁建设占用。 5.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安排的农转用建设项目严格按照挂钩用地管理办法及先拆后建原则执行。 6.除高压线塔基、地下管线、通讯基站、道路、变电站等确需独立选址建设的重点项目,各类城镇工矿用地建设项目一律不得突破扩展边界划定的范围。 规划建设用地在必要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外尽 23 可能提高集中程度。 第二十七 条 限制建设区 滨江镇 限制建设区主要包括 辖区内的 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 和 水域等用途区域。 总面积 公顷。 该区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 土地整治 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 2.未经相关部门许可,不得随意对该区土地进行用途转变;禁止城镇工矿用地新增建设,严格控制线性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新增用地。 3.规划中未明确安排用地布局的各类独立选址的重点建设项目,必须经规划批准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开展项目选址和用地的专家论证。 24 第七 章 土地整 治 第二十八 条 土地整治 的目标 本轮规划到 2020 年各项新增建设共占用耕地 公顷,按照耕地保有量 公顷的规划目标,规划期间至少需要通 过 土地整治 补充耕地 公顷 , 其中土地整理 公顷,土地复垦 公顷,土地开发 公顷。 第二十九 条 土地整治 区域 为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的规划目标, 全镇 除 开发区外的 区域 都要结合建设用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广泛开展 土地整治 工 作。 同 时,综合考虑镇域 各地后备土地资源条件和建设用地利用现状 ,确定 土地整治 重点区域和时序。 第三十 条 土地整治 的利用方向 土地整治 后的土地应优先安排农业用地,整理后耕地应优先划入基本农田,禁止建设占用,禁止抛荒,应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措施进行管护。 25 第八 章 规划实施 保障 措施 第三十 一 条 严格落实规划目标和用地调控指标 在规划施行过程中,应严格落实规划目标和各项规划控制指标。 规划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和农村居民点整理规模 在实施过程中不得低于市 级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建设用地总量、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以及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不得超过 市 级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城市、村镇、 农业、 交通、水利、能源、旅游、 生态建设等 相 关规划 的编制 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 衔接, 在空间布局上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 土地用途管制区,在用地规模上 对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实行指令性管理,未取得计划指标,不得批准建设项目 用地。 第三十 二 条 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 规划成果及今后的规划调整必须 在全镇范围内 通过有效媒体手段予以 公告。 公告内容主要包括规划目标、规划期限、规划范围、地块用途、土地用途区管制细则、规划批准机关和批准时间、违反规划的法律责任等。 今后还要 运用多种媒体广泛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知程度, 加强对违反规划用地的查处公示, 增强全社会依法用地、按规划用地的自觉性。 第三十三 条 保障农民权益,有效 推进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积极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根据各地的实际发展条件,稳 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将之作为保障耕地保护和建设发展等主要规划目标的有效手段。 明确农村居民点整合的规划方案和配套条件,对居民点整合的集中区,在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上加大投资配套力度, 26 创造优良的生活条件 ,加快探索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管理,通过赋予农民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和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增强农民集中居住的积极性 ;对迁出者进行合理的拆迁 安置 补偿,并使之优先享有新整理农地的经营 收益权,并对计划迁出地区进行规划限制 , 切实推进 农村居民点整理复垦和 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拓展建设空间。 第三十四 条 通 过财政补贴和投资倾斜促进农用地保护和生态优化 对区域内重要的生态、农业保育区,加强保护和改善的力度。 同时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对重要的示范园区积极争取 财政支持 和融资优惠 ; 建立和完善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的补贴机制,将规划 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作为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的重要依据,实行保护责任与财政补贴相挂钩,充分调动基层政府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十五 条 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对土地的基础配置作用 进一步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 序,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在市域范围内不同乡镇之间,可以探索建设用地指标之间的市场化流转,促使用地指标向使用效率高的用途和区域流动,既逐渐通过市场的筛选机制实现区域内的分工,同时又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协作,促进发展综合效益的提高。 第三十六 条 加强规划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积极创造条件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加强土地管理人员 27 的素质培养,使广大区域的土地管理实现即时、高效的动态管理。 以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数据库 的建设为基础 , 优化规划管理方式和手段,逐步 实现土地规划 管理的 信息化。 加强对土地环境条件的 监测,重点考察环境条件变化、环境污染等对土地利用生产的影响, 促进土地生态的保护和改善。 第三十七 条 加强土地规划施行的执法监查工作 建立土地规划的动态监管制度,实行专项检查与经常性监督检查相结合,扩大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范围。 严肃查处违法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违反规划批地用地的行为。 将土地执法 工作重点转向事前防范,做好治本工作 , 加强 乡 国土资源所建设,切实发挥好基层所的作用,把违法用地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 狠抓重点, 加大巡查和执法力度。 28 附则 第三十八 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 规划 图件、 规划说明、规划数据库和其他附件组 成, 规划文本、 图件 、数据库 具有同等 法律 效力。 第三十九 条 本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无权变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 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 第四十 条 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根据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四十一 条 本规划 自 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 第四十二 条 本规划条款由 滨江镇 人民政府负责实施,由 滨江镇 国 土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9 附 表 表 1 滨江镇规划主要指标调控表 指标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指标属性 总量指标(单位:公顷) 耕地保有量 约束性 基本农田面积 约束性 园地面积 预期性 林地面积 预期性 建设用地总规模 预期性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约束性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预期性 交通水利用地规模 预期性 增量指标(单位: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 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 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 约束性 土地整治 补充耕地规模 —— 约束性 效率指标(单位:平方米 /人)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101 104 107 约束性 30 表 2 滨江镇 土地利用结构 调整表 单位:公顷 , % 地类名称 基期年 近期目标年 规划目标年 规划期间 面积增减 说明 面积 比重。滨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相关推荐
吉林 2 良好 2 土壤筛 河北 4 良好 3 重型电动击实仪 DZ2 北京 2 良好 4 核子密度仪 MC3 美国 2 良好 5 无侧限压力仪 WW2A 深圳 2 良好 6 灌砂筒 无锡 12 良好 7 环刀 天津 12 良好 8 K30 检测车 WKXⅢ 西安 2 良好 9 轻便固结仪 WG4 天津 2 良好 10 轻便剪力仪 ZQB4 河北 2 良好 11 野外承载板测定仪 上海 2 良好
气候具有海洋性。 气温年、日较差都小,但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赤道稍低,年较差比赤道多雨气候稍大,年降水量一般在 2020 毫米以上,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即高温、高湿、高盐、空气流通 强。 材料的腐蚀特点 由于多风,有高温高湿,所以材料腐蚀既有磨蚀,又有大气腐蚀、海水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材料需要韧性高,抗疲劳强度好,抗氧化等。 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就是铁和氧形成两个电极,组成腐蚀原电池。
细 则 : 评标人员在审标、询标和对投标单位考察了解的基础上按照客观、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根据 以下 评标办法对投标人及投标书分资信业绩、技术和商务三部分内容进行评价。 着重从投标人的技术能力,工程技术设计方案的优劣,工程投资的经济性、合理性,设计进度计划;投标人拟投入设计的项目人员及设备仪器;投标人拟投入本工程的项目经理(设总)、主要设计人员、工地代表的资历、经验以及服务本工程的时间
各部工作情况是否正常,确认状态良好方可转入正常提升。 正常提升。 正常提 升是每灌筑一层混凝土,即提升一次模板。 模板每次提升高度“宁小勿大,勤提少提”,提升后模板上口距混凝土面不宜超过 50crn,以防模板走动。 模板连续提升高度不宜超过 30cm,升后要及时收坡。 在正常情况下,前后两次提升模板时间宁短勿长,一般不超过 1h。 模板收坡。 滑模收坡是由收坡装置和模板共同作用来完成的。 收坡时
课后反思: 批 注 88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变换角色,以便多角度的全面提高交际能力。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具:课件、 名人读书的 故事 教学方法:合作
房子 硬硬的 晚风 一只 拖鞋 六、 照样子,写词语。 ( 9 分) 例:凉 (丝 ) (丝 ) 绿 ( ) ( ) 红 ( ) ( ) 又(高)又(绿) 又( )又( ) 又( )( ) 一(筐)(筐) 一( )( ) 一( )( ) 七、 连词成句(记得加上标点符号)。 ( 6 分) 小小的 太阳 露珠里 在 一个 微笑 背着 书包 上学 去 我 3. 学校 了 动物 放 寒假 要 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