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蒙泉学校八上历史课时导学案内容摘要:
. 提示:可以有下列说法:①肯定说: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工业和先进文化,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它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洋务派勇于改革的精神、面向世界的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值得学习。 ②否定说: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改革末触动封建体制,也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未能挽救在对外战争中失败的命运和阻止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③辨证说:分进步和局限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指出以进步意义为主,并提供相应的论据进行论证说明。 四、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五、巩固训练 见蒙泉学校八上历史作业 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 还需解决的问题有: 导学纲要 第 5 课 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的出现 洋务派产生的时间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洋务派的主张 二、近代工业的创办 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 近代民用企业的创办 新式海陆军的建立 介绍西学与兴办新式学堂 三、洋务运动的作用 洋务运动的失败及其教训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导学反思 桂阳蒙泉学校导学案例 电教课 主备人: 第 1 节 总序 第 节 课 题 第 6 课 戊戌变法 备 课 月 日 执 行 月 日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教具准备 ppt 课件 教学程序 个人随笔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康 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898 年,戊戌变法。 主要内容:经济上,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各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和发明;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影响: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戊戌变法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行不通。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 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讨论: 戊戌变法的哪些内容对封建旧势力冲击最大。 ( P30) 答: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的特权、改科举、废八股、裁汰旧军等对封建旧势力冲击最大。 在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 P30) 答:说明了维新派力量小,光绪皇帝没有实权,又无群众基础,势单力薄。 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康有为在一次上书 中说,局势“譬犹地雷四伏,药线交通,一处火燃,四面皆应„„割台之后,两载遂有胶州„„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而不可得矣„„故当今日而思图存,舍变法外,更无他巧”。 ( P32) ①上述材料中“割台”是指什么事。 ②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①“割台”是指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②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是变 法图强。 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仅仅是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造成的吗。 为什么。 ( P32) 答: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只是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可指导学生从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当时社会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寻找变法失败的原因。 从根本上来说,是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具体表现在:不想翻清政府的统治,脱离广大群众,幻想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自在而下的改革。 从客观上来看,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变法一开始就遇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袁世凯骗取维新派和光绪皇帝的信任,然后又出卖维新派,这就注定了这场运动的失败。 找一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在维新变法期间留下的名言。 答:“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 下为公,是谓大同。 ” —— 康有为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只公理也” —— 梁启超 “少年人如朝阳;少年人如乳虎;少年人如侠;少年人如戏文;少年人如泼兰地酒;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为人竖起脊梁铁,把卷撑开眼海银” ——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谭嗣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 谭嗣同 四、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五、巩固训练 见蒙泉学校八上历史作业 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 导学纲要 第 6 课 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 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的兴起 二、百日维新 光绪帝下诏变法 百日维新的内容 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的意义和教训 导学反思 桂阳蒙泉学校导学案例 电教课 主备人: 第 1 节 总序 第 节 课 题 第 7 课 辛亥革命 备 课 月 日 执 行 月 日 教学目的 与要求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ppt 课件 教学程序 个人随笔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 动:( 1)、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 2)、 1905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 ——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机关刊物《民报》。 ( 3)、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1 年,武昌起义成功,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1912 年 2 月清帝退位,清统治结束。 1912 年,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定都南京。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 封建帝制。 资产阶级共和的旗帜第一飘扬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但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讨论: 孙中山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 P33) 答:孙中山曾经是一位医术明的医生。 中日甲午战争后目睹祖国面临亡国的危险,更感到祖国贫弱的状况必须改变。 一种不可逃避 的责任感,使他毅然放弃医生职业,决心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弃医从政”,以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才是“医”的最高境界。 谈谈你对革命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 P35) 答:从客观上来看,武昌起义在准备过程中因事机泄漏而使一些组织起义的主要领导人被捕杀害或逃离武昌,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孙中山远在国外,黄兴和其他同盟会的领导人也分别在香港、上海等地,致使起义成功后起义军中无声望极之人可推选。 从主观上来看,起义军经验不足,没有认识到掌握政权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让社会上有名望地位的人 出来组织政府,于是拱手将军政府都督的位置送给黎元洪,这样,使革命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 P35) 答:孙中山虽然没有参加武昌起义,但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第一个提倡 在中国通过革命实现资产阶级理想的人,并为此斗争了十几年。 武昌起义的胜利和各省够迅速响应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多年以来宣传和革命斗争的结果,因此他在广大群众尤其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所以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是众望所 归,当之无愧。 (教师可指导学生从孙中山长期从事革命斗争的史实得出其领导地位不要替代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武昌起义爆发于旧历辛亥年,它是公历的哪一年。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那天是否属于辛亥年。 ( P37) 答:武昌起义爆发于旧历辛亥年,是公元 1911 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 1912年元旦,但仍属于旧历辛亥年。 你认为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在全国迅猛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 P37) 答:辛亥武昌起义前夕,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 1906 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 1908 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 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 1911 年 5 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 (其中七名是皇族 ),汉族有四名。 被人称为“皇族内阁”。 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 为取得外国的支持,以维护其统治,清廷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办铁路收为国有,然后再卖给外国,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人民起义—— 保路运动,其中四川最为激烈,革命形势在全国迅速发展。 查找资料, 了解“十八星旗”的含义。 ( P37) 答: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胜利的标志。 武昌义旗一举,各省云起响应,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迅速兴起,最后导致清王朝的终结。 自 1905 年同盟会成立,推翻清王朝的斗争日益高涨。 武汉三省扼九省通衢,工业集中,文化发达。 那里的革命党人早就在孙中山的影响和指导下开展革命活动,许多同盟会员和知识分子投身营伍,在新军中做了细致扎实的工作,积聚了雄厚的革命力量。 1911 年 9 月,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推动下,武汉的两个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召开联席会议,组成领导起义的总指挥部,推举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为 起义总指挥,共进会首领孙武为参谋长,积极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制定起义计划、文告、印信、旗帜、符号等。 十八星旗的全称是 铁血十八星旗。 “十八颗黄星代表十八省,表示皆黄帝子孙,红底表示铁血主义”。 武昌起义后,全国各地响应。 十八星旗在许多省份悬挂。 1912 年 1 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十八星旗被旗面为红、黄、蓝、白、黑五色,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 四、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五、巩固训练 见蒙泉学校八上历史作业 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 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 导学纲要 第 7 课 辛亥革命 一、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兴中会的建立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二、武昌起义 经过 结果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临时参议院成立 清帝退位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 经验教训 导学反思 桂阳蒙泉学校导学案例 电教课 主备人: 第 1 节 总序 第 节 课 题 第 8 课 新文化运动 备 课 月 日 执 行 月 日 教学目的 与要求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基本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具准备 ppt 课件 教学程序 个人随笔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 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桂阳蒙泉学校八上历史课时导学案
相关推荐
些什么 ?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个代表发言。 综合后,得出如下结论:①形状不同,有的像龟甲,有的像兽骨。 ②上面有文字,而且不是写的,是刻在上面的。 ③上面有许多不规则的裂纹。 ④上面的文字有的多,有的少。 教师根据前两点得出“甲骨文”的概念,并强调文字是刻上去的。 多媒体显示一个刻有文字的甲骨,并打出其已被认出的文字,介绍甲骨文字的内容。 补充材料介绍罗振玉、王国维
源 调查统计、动态管理工作;审核上报就业、失业登记资料,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工作;组织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开发管理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审核上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资料,组织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和动态管理工作,协助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开展创业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审核上报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情况
别别 与与 供供 应应 商商 进进 行行 谈谈 判判。 谈谈 判判 工工 作作 由由 南南 京京 地地 税税 局局 负负 责责 组组 织织 , 具具 体体 谈谈 判判 事事 务务 由由 谈谈 判判 小小 组组 负负 责责。 谈谈 判判 程程 序序 (( 1)) 谈谈 判判 小小 组组 审审 阅阅 各各 供供 应应 商商 所所 递递 交交 的的 响响 应应 性性 文文 件件 , 凡凡 不不 具具
40 欠 10 吨的扣 1 分, 20 吨的扣 2分, 30吨的扣 3分 2 备 品备件采购及 20 与需求部门商定时间相差 3 天、 7 天、房地产 E 网 房地产物业管理 资料库 14 时,程序合法、质量优等 10天扣 3,与商定用量相差太大、价格不合理、质量不合格的 2分 /次扣除 3 产品质量检验合格,并无烟厂反映质量问题 10 成品水份值177。 %
的基础设施。 具体来说 ,,本方案设计的布线系统可以支持以下各类应用及设备: 话音 交换机、电话、传真、卫星通讯、电话会议、语音信箱等; 数据 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 、 TCP/IP、 INTERNET、 INTRANET 视频 闭路电视监控、电视会议、可视图文、自动控制等音、视频和控制信号。 系统构成 A.工作区子系统 B.配线子系统 C.管理子系统 D.干线子系统
担任何责任 ,并保留追究 乙方责任的权利。 同时甲方有权单方面终止协议,并要求乙方赔偿由此给甲方带来的全部损失。 5. 乙方保证按甲方的服务体系及有关规定对根基合作项目进行运营、管理,维护根基品牌的声誉。 如果乙方违反根基教育机构颁布的各项规定,造成服务质量事故,引起投诉或纠纷,乙方须承担由此引起的全部责任。 6. 乙方可在根基合作项目经营区域内、外展示牌及培训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