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召隧道贯通方案内容摘要:

树林召隧道 贯通 方案 勇于跨越 追求卓越 11 在 贯通里程及 两侧 距离 十 米 范围 内 各布设 1 个监控量测断面,每个断面布设 13 个测点,测点间距 2m。 监控点设置要求:设点牢固,位置正确,通视性良好。 观测方式 在隧道开挖施工距 贯通点 20m 时开始观测,根据 围岩 变化 量测频率 可调整至一天 1 到 3 次,待隧道 贯通 ,施做完二次衬砌且沉降稳定后停止量测。 具体测量频率见下图 : 地表下沉监控量测量测方法及频率 项目名称 方法及工具 布置 量测间隔时间 地 表 下沉量测 水平仪 测点间距10*2m 开挖面距离 贯通点 20m 至隧道衬砌结束并衬砌稳定 掘进面距 贯通点≥ 10m 10m>掘进面距 贯通点 ≥ 0m 隧道 贯通后 1 次 /1 天 2~3 次 /1 天 1 次 /1 天 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 每次量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并绘制量测数据时态曲线 、 绘制开挖面地质素描图, 并于当天 20:00 前报 项目总工程师 审核, 对初期的时态曲线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变化速度。 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 5mm/d 或位移累计达 100mm 时,应暂停掘进并分析原因,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加厚喷层、 加密或加强 超前支护、 增加钢架等加固措施。 地质超前预报 采用 TSP 观测系统对贯通点附近围岩进行 地质超前预报 , 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测试报告 ,该处围岩与设计勘察基本相似,为泥岩砂岩互层,无断层及破碎带、软弱夹层、岩溶、涌水等不良地质现象。 树林召隧道 贯通 方案 勇于跨越 追求卓越 12 开挖 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隧道开挖 严格执行铁道部铁建设【 2020】 120 号文规定, 上台阶每循环开挖长度不 大于 1 榀钢架间距,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方式,减少对围岩扰动,接近外轮廓的部分采用人工开挖修整。 对于不能直接使用机械开挖的部分,使用风镐凿除。 严格控制超欠挖, 开挖结束后应立即进行初期支护, 为了尽快封闭成环,保证安全,每步相邻台阶之间距离控制在 3 米内。 中、下台阶避免两侧同时开挖,一次性开挖长度不得大于两榀钢架 间距,对于围岩较差部位,必须开挖一榀,支护一榀,开挖在上循环支护结束后进行。 开挖前 必须 有专职安全员观察临空面,发现无安全隐患后方可进行开挖作业 , 开挖过程中 设 专人观察围岩及附近初期支护变化 ,并做好地质素描工作。 超前小导管 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拱部 120176。 范围内采用双层Φ 42 注浆导管 超前支护 ,环向间距40cm,长 ,每 2m 设置一个循环。 钢 管前端做成尖锥状,尾部设置箍筋,小导管倾角 5176。 ~ 10176。 导管注浆材料为水泥浆 液,水泥浆 液 水灰比: :(重量比) ,注浆压力 ~。 配置好的砂浆应 在规定的时间内注完,随配随用。 注浆前先喷射混凝土厚度5~10cm 封闭掌子面,以防工作面坍塌,注浆 由下至上顺序进行, 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或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 )时 方可结束注浆。 注浆后要 将 注浆孔堵塞密实,浆液强度达 70%以上,或 4 小时后方可进行开挖面工作。 注 浆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注浆压力及注浆泵排浆量的变化,防止堵管、跑浆、 漏浆。 做好注浆记录,分析注浆效果 , 树林召隧道 贯通 方案 勇于跨越 追求卓越 13 注浆不饱满应补注。 钢架支护 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钢拱架加工试拼合格 ,经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方可用于施工。 钢 架的 架设 在隧道初喷混凝土后进行 , 必须 垂直于隧道中线 , 钢架之间用纵向钢筋联接, 使各榀钢架连接成整体共同受力,纵向连接钢筋按环向间距 米设置。 为保证钢架置于稳定的地基上,施工中要在钢架基脚部位预留 米左右的原地基 ,架立钢架时挖槽就位,安装前要清除底脚下的虚碴及杂物。 沿钢架外缘每隔 2m 用混凝土预制块楔紧 ,间隙必须用喷射混凝土喷填 ,并 将钢架和系统锚杆焊接在一起。 钢架 架 设 后要尽快喷射混凝土将 钢架 全部覆盖 ,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cm,使 钢架 与喷射混凝土共同受力。 锚杆 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拱部采用 D25 中空锚杆,长 , 环向 间距 , 纵向间距 梅花型布置, 每延米 6 根;边墙采用Φ 22mm 砂浆锚杆 , 长 ,环向 间距 , 纵向间距 ,梅花型布置; 系统锚杆径向布置,尽量使锚杆与岩层面垂直。 钻孔时 对准布设的孔位慢慢钻进,直至设计深度。 孔位 钻进 至设计 深度后,用水和高压风洗孔。 检查锚杆间距、长度、角度是否符合要求,发现不合格废弃重钻。 上仰孔应按要求设置止浆塞和排气孔,根据技术交底要求控制注浆压力。 注浆采取交错、间隔进行,注浆结束后检查其效果,不合格者补浆。 水泥砂 浆应拌和均匀,随伴随用,一次拌合的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 锚杆安装后 不得随意敲打,悬挂重物。 树林召隧道 贯通 方案 勇于跨越 追求卓越 14 锁脚锚管 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锁脚 锚 管采用 外径 42mm、壁厚 的热轧 无缝钢管加工制作,长度 米,导管前部 做成尖锥状,尾部焊Ф 6 加劲箍。 在每个台阶支护施工时, 上台阶拱脚两侧各设置 四 根锁脚锚管,中下台阶拱脚两侧各设置两根缩脚锚管 ,位置为距离拱脚 50cm 处 ,与拱架轴线呈 45176。 ~60176。 夹角 插入岩体,导管插入长度不小于钢管长度的 90%。 钢管露外部分采用“ L”型Ф 22 钢筋与钢架 焊 连 牢固。 钢筋网片 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采用φ 8 钢筋,网格间距 20 20cm,单层设置,网片搭接长度不小于一个网格。 钢筋焊接前先将钢筋表面清理干净,钢筋条交点必须焊接。 加工后的钢筋网片应平整,钢筋表面无消弱钢筋截面的伤痕,表面不得有油污,片状锈蚀。 安装网片在初喷 混凝土终凝 后进行。 钢筋网片随初喷面的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间隙不小于 4cm。 焊接固定于先期施工的系统锚杆之上, 并 与钢架焊接牢固。 喷混凝土 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喷射 采用 C25 混凝土,厚度 25cm。 先初喷混凝土厚度 4cm, 待拱架和锚 杆施工完毕后喷射至设计厚度 且保证钢架保护层 厚度不 小于 4cm。 喷射时喷嘴与受喷面保持 ~ 米距离,喷射角度尽可能与受喷面接近 90 度。 先喷钢架与围岩间混凝土,再喷射两钢架间混凝土。 喷射自下而上,先将低洼处大致喷平,再顺序分层,往复喷射。 喷射班固定喷浆手 1 人, 3 人上料( 其中 1 人操作机械)。 混凝土表面应平整,无空鼓,裂缝,锚杆头及钢筋无外露。 厚度检查点数的 树林召隧道 贯通 方案 勇于跨越 追求卓越 15 80%及以上大于设计厚度 , 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 2/3。 质量 保证措施 成立安全 质量 管理领导小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分部经理、项目部总工为副组长,各业务部门主管为组员的 安全 质量 管理领导小组 ,推行项目部、 项目分部 、 工区 三级全面 安全 质量 管理,定期召开 安全 质量 分析 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推动和改进 安全 质量 管理工作。 安全 质量 管理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 组 长: 宋玉彬 副组长: 王 平 霍 君 组 员: 刘 黎 曹 靖 段 辉 马 剑 厍炳涛 强化全员 安全 质量 意识,从原材料的验收到各个工序的施工、竣工交验,实行全过程 安全 质量 管理,坚持预防为主,抓好各环节的 安全 质量 ,用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坚持进度服从计划,计量支付服从工程 安全 质量 , 安全 质量 否决服从监理工程师 ;施工准备工作不充分不施工,试验未达到标准不施工,设计图纸没有会审不施工,现场没有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难点项目没有作业指导书不施工;坚持 安全 质量 不合格的工序进行返工。 加强完善各项保证制度 完善隧道施工干部值班制度 隧道在开挖支护、浇注混凝土等施工过程中,必须有领导干部进行值班盯岗,以便发生问题时及时处理。 树林召隧道 贯通 方案 勇于跨越 追求卓越 16 完善隧道施工交接班制度 隧道每道工序施工完成以后,必须进行工班交接,交接内容包括掌子面围岩素描、主要施工工艺、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情况等,交接双方签字确认,责任到人。 完善隧道施工工序负责人制度 为确保施工安全,保证责任落实到人,建立隧道施工工序负责人制度。 安全 保证措施 严格遵守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和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在安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签定安全责任书,做到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采用各种形式,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进一步抓好全体施工人员技术和安全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员工技术素质和安全防范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