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二单元测试卷[1-4单元共42页]内容摘要:
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 10 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 最佳。 他的侄子谢玄答: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这是《小雅 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忄刘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 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 我曾用 “ 天堂的三个元素 ” 来评述这首诗。 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戮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 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 ;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 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 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 „„ 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 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 305 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 《诗经》毕竟是 “ 诗 ” ,我们要把它当 “ 诗 ” 来读。 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 歌的清誉。 7.作者认为, “ 有关《诗经》的现有 ‘ 学术成果 ’ 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 ”。 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 A.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 “ 采诗 ” 说,大、小雅中的讽刺之作应该不是 “ 献诗 ”。 B.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 C.《诗经》的作者是个大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D.朱东润先生对 “ 国风是民歌 ” 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且理据充分。 【解析】 C 项是一种现象,不是依据。 【答案】 C 8.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 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 确的一项是 ( )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 “ 天堂的三个元素 ”。 B.是为了说明《小雅 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 月出》。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 “ 诗 ” ,我们要把它当 “ 诗 ” 来读。 【解析】 题目为 “ 美丽《诗经》 ”。 加上最后一段的归结就可得出答案。 A 项 “ 天堂的三个元素 ” 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 B 项作者并没有否定《小雅 采薇》的美,个人喜好而已; C 项 “ 无关紧要 ” 错。 【答案】 D 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 B.《诗经》毕竟是 “ 诗 ” ,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 C.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殚精竭虑不胜疲惫通过读 “ 诗 ” 来解《诗经》的 “ 谜 ” ,这种不把《诗经》当 “ 诗 ” 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 D.不仅仅是《诗经》,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 【解析】 B 项作者并不反 对对《诗经》的学术研究; C 项在学术界存在,但说 “ 现在依然十分严重 ” 过于武断; D 项以偏概全。 【答案】 A 三、 (9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2 题。 陈思王植,字子建。 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 属 . 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 “ 汝 倩 . 人邪。 ” 植跪曰: “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 11 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 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 “ 吾昔为顿 邱令,年二十三。 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 植既以才 见 . 异,而丁仪、丁 廙 、杨修等为之羽翼。 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 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 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 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 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 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 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文帝即王位,诛丁仪 、丁 廙 并其男口。 植与诸侯并就国。 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 “ 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 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 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 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 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 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 幸 . 冀试用,终不能得。 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 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节选自《三国志 魏书十九》 )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善 属 . 文 属:撰写,写作 B.汝 倩 . 人邪 倩:含笑的样子,引申为 “ 有才 ” C.植既以才 见 . 异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 “ 被 ” D. 幸 . 冀试用 幸:希望 【解析】 “ 倩 ” 意为 “ 使 ” , “ 倩人 ” 就是请人 (代作 )之意。 【答案】 B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曹植 “ 才华出众 ” 和 “ 任性而为 ” 的一组是 ( ) A.植援笔立成,可观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B.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 /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C.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 /植醉不能受命 D.每欲求别见独 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 /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解析】 A. “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 是曹植被父亲误解后的自我辩解,非任性而为; C.“ 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 ” 是曹植被冷落排挤后的想法,不是 “ 才华出众 ” ; D.“ 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 是监国谒者灌均的诬告,不是曹植的做法。 【答案】 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植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显现才华,而且性情随和,所驾的车马和自己平日的着装也不刻意追求华丽,受到父亲的宠爱。 B.曹植曾受到曹操的勉励,一方面因为有 出众的才华,另一方面又得到丁仪、丁廙、杨修等人辅佐,好几次差一点被立为嗣。 C.曹植率性而为,举止旷达,不知道砥砺言行,他曾因醉酒而没有能接受曹操让他救曹仁的命令,曹植虽然后来后悔了但是还是没有能够出征。 D.曹植受到冷落和排挤后,常常自怨怀瑾握瑜,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几经努力,终无所用,后来在郁郁寡欢中抱病而死,终年四十一岁。 【解析】 “ 悔而罢之 ” 是说曹操打消了立曹植为嗣的念头。 【答案】 C 第 Ⅱ 卷 (114 分 ) 四、 (24 分 ) 13.把第 Ⅰ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 “ 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 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 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曹操征讨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 “ 过去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 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尽力 (努力 )呢。 ”(“ 戒 ”“ 昔 ”“ 于今 ”“ 勉 ” 各 1 分,文意 1 分。 ) (2)曹植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自己不修身自励,饮酒也不加节制。 曹丕则暗用权术对付他,掩饰真情美化自己。 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一齐替曹丕讲好话,因此曹丕就被立为继承人。 (“ 雕励 ”“ 御之以术 ”“ 矫情 ”“ 嗣 ” 各 1 分,文意 1 分。 ) 【译文】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 曹植在十几岁的少小年纪便能流畅诵读《诗经》《论语》和几十万字的辞赋,并且擅长写文章。 太祖曹操曾经读过曹植的文章,问他: “ 你是不是请人代笔写的。 ” 曹植跪下说: “ 我出口就是自己的想法,提笔就能写成文章,父亲尽可当面一试,我怎么会请人代笔呢。 ” 当时邺都铜雀 台新近造成,曹操率领所有的儿子们登台游玩,并让他们每人写一篇登台赋。 曹植落笔片刻就已完成,文辞华美可观,曹操甚为惊异。 曹植性情随和,平易近人,完全没有架子,所驾的车马和自己平日的着装都不刻意追求华丽。 每次拜见父亲曹操的时候,曹操用各种刁钻的问题诘难他,他总能从容对答,因为这个缘故,特别受到父亲宠爱。 曹操征讨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 “ 过去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 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尽力 (努力 )呢。 ” 曹植一方面因为出众的才华被曹操看重,另一方面又与丁仪、 丁 廙 、杨修等人友善,得到他们的辅助。 曹操犹疑不决,好几次想立他为魏太子。 曹植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自己不修身自励,饮酒也不加节制。 曹丕则暗用权术对付他,掩饰真情美化自己。 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一齐替曹丕讲好话,因此曹丕就被立为继承人。 曹植曾经私自驱车行驶于古代专供天子行车所用的道路上,违法开启魏王宫司马门而出。 曹操大怒,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因之而被处死。 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 曹操一方面担心自己死后出现祸乱,一方面又顾忌杨修颇有才华,再加上杨修是袁绍、袁术的外甥,于是网 罗罪名处死了杨修,曹植心里更加感到不安。 建安二十四年 (219)曹仁被关羽所围。 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想派他带兵去救曹仁,并当面告诫他应该注意的事宜。 曹植喝得大醉,以致不能接受命令,于是曹操打消了立曹植为嗣的念头。 曹丕即位,诛杀丁仪、丁 廙 兄弟及所有男丁。 曹植与其他王侯同时被遣往藩国。 黄初二年 (公元 221),监国使者灌均迎合尊长意旨,上奏诬告曹植 “ 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 有司 (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请旨治曹植罪,文帝因为卞太后的缘故,贬封曹植为安乡侯,同年又改封他为鄄城侯。 黄初三年 (公元 222),立曹植为鄄城王,封邑二千五百户。 曹植常常自怨怀瑾握瑜,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 明帝以陈地四县封曹植为陈王,封邑三千五百户。 曹植每次想要单独求见与明帝倾谈,讨论时政,希望能获得试用,却最终都没有如愿。 当时的宗族法制,对待藩国十分严苛峻迫,藩王的幕僚和下属都是下等庸才,士兵都是些老弱残兵,人数最多不过两百人。 又因为曹植以前犯下的过错,待遇样样都减少半数,十一年之中封地迁了三次,失意的曾植常常郁郁寡欢,于是发病而死,终年四十一岁。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 诗经 国风 王风 黍离 ①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 ② 靡靡 ③ ,中心摇摇 ④。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⑤。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 ① 周大夫行役经京城地区,宗庙公室变为黍稷。 他不禁悲悯周的颠覆,彷徨不忍离开而创作此诗。 ② 行迈:远行。 迈,行,走。 ③ 靡靡:迟迟、缓慢的样子。 ④ 摇摇:心神不 13 宁。 ⑤ 此何人哉:这 (指故国沦亡的凄凉 景象 )是谁造成的呢。 ⑥ 噎: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哽咽。 (1)联系全诗看,作者为什么要写 “ 彼稷之苗 „„ 之穗 „„ 之实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二单元测试卷[1-4单元共42页]
相关推荐
( 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Ⅴ .课后作业 课本第 22 页第 3 题 ●板书设计 ●授后记 第 13 页 共 58 页 课题 : 167。 解三角形 应用举例 第二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
《 左传 》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刿曰: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乃 入见。 问 : “ 何以战。 ” 公曰: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对曰: “ 小惠未 徧 ,民弗从也。 ”公曰: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对曰: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对曰
迹,一定心有所感。 让学生课前准备,写一篇演讲稿或抒情散文,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写好演讲稿或抒情散文。 教学过程: 请每一位学生都登台演讲或朗读,并由同学自己做出评价。 本文由教育网址导航编辑整理 输入 ,掌握一手教育咨询,下载最新免费试卷,马上设为主页吧。 教师发表教育论文
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在从事写作的三十年间,写作和翻译了六百多万字。 有人说鲁迅是位天 才,可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 ”意思是说,他的知识和成就,是由于珍惜时间,努力工作和学习得来的。 鲁迅充分利用时间,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工作。 他曾经说过:“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他工作起来不知疲惫,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
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随堂落实‚小练笔‛) 4﹡索溪峪的‚野‛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的透漏出自己的情感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版权所有:济宁市黄家街小学 模板设计:五年级语文组 范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