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讲稿邓中甲资料内容摘要:
对教育方面很有贡献的人,包括陈修园。 也出了一批适合于师带徒这类的教材,《医方集解》、《汤头歌诀》。 都是汪昂的。 它是比较典型的一个早期的方剂教材,适合初学的。 它大量的选的都是他以前的人们,历代的这些行之有效的好方子。 里面很少他自己的方。 他从规范它的项目组成、功用主治以及简要的一些方义分析。 基本都这个格局已经形成,但到后来的 八四年后的《成方切用》,这加减法丰富了。 以及到《成方便读》都属于这一教学类的。 但是《医方集解》为其中一种代表。 它在方剂分类方法上,开 创了一个综合分类法。 作者是清代初期的。 67 岁写出《医方集解》, 79 岁时写出《本草备要》。 都是教科书形式,很少写临床,也不附病案。 开创了中医教科书的设计。 《汤头歌诀》是用来配套的,作为学生教学当中记忆的、记诵方。 方歌还有个背诵的方法。 我们觉得要先诵后背,不急着背。 天天就朗读,朗朗上口地读,读一段时间以后,每次都从前面的方开始往后面读,学到后面,从前面往后读,其中一大部份的读到后来脱口而出了。 重点在有些难背一点的记一下。 还是再朗读,这样的效果好得多。 在明清时期,我们刚才谈了两个特点。 一个是方药共同发展, 一个是由博返约。 由博返约的过程一个是规范了。 一个有些探讨细致了。 所以这个时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 也对后来的教学开展,因为在上个世纪的前半期开始,在 至少中国 的 大陆地区,很多省办了一个学校。 也开始像《医方集解》的有很多也作为教科书。 也 就逐渐 地 由小生产的教育方式,走向大生产体制制度,教育方式在过渡。 应该说跟清的这段时期的一个经验的积累。 早期教材的出现是有一些影响的。 (7) 近代、现代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特别这里总结的是近五十年来, 四九 年以后的五十多年这个时间内。 方剂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大量古代方书 的 校勘出版 , 随着出版业,出版手段,信息传递工具,各方面的现代化发展。 所以从五十年代以后,多次 地 继承整理中医的古籍。 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中药新药的研究与生产。 特别这里总结的是近五十年来, 四九 年以后的五十多年这个时间内。 方剂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随着出版业,出版手段,现代信息传递工具,各方面的现代化发展。 所以从五十年代以后,多次的继承整理中医的古籍。 多次出版,这个就给保存这些文献,给学习继承和研究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文献整理, 我历来有看法,不仅仅要出版古代东西,不仅仅是版本考证、考据、训诂等等 这些工作 ,文献整理还有一个理论的整理和规范过程。 这方面方剂学做 是 做了不少, 但 还是很不够的。 另外在这个时期,总的这个时期的特点,继承整理和现代化研究两个方面,都在做了工作的。 继承方面,大量古代方书校勘出版,方剂出现了很多现代的工具书。 包括我们国家带有法律指导意义的,象《药典》。 在这些工具书当中, 《中医方剂大辞典》用了二十多年时间, 集中很多人,搞得很细。 这个 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彭怀仁教授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孜孜不倦搞出来的。 在中医各学科比较当中 都是突出的。 在现代化研究当中, 实验方剂学 这个学科的雏形已经出现 , 因为它能够和具有中医特点的方剂融为一体还为时还早。 但不管怎么样跨出了方剂实验的一步。 当然, 什么东西都应该是有多元化的,既有实验,又有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各方面的,不能够是千篇一律,非要非此即彼,一元化。 怎么样实验方剂要符合中医的特色,特别 是思维 特色, 在还是待研究的问题。 就 中药新药的研究 和 生产,特别 到 九十年代以后逐步地规范,尽管在历史长河里 这 是很短暂的,但 是 毕竟开始做了。 我觉得后面要做的是 “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 ”后面要做的事还很长。 因 为现在 虽然 多 版 教材的目的是使得小生产式的内容能够适合大生产的教育和生产体制的使用,这 类 整理规范过程是个漫长的。 完全 强调规范, 它 特色很多没有了。 不规范,大生产教育体制又不适应。 这个矛盾解决过程,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方剂学发展 简史的第一章,我们就 简要 讨论到这里。 每个时代 主要掌握每个时代的特点。 同时以几本方书作 为一个代表。 方剂学 03 讲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治法概述 前面我们讨论了教材的绪言和总论的第一章,下面我们接着讨论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在序言里面谈到方剂学定义的时候,谈到方剂 学是阐明和研究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说明方剂学包括了治法和方剂两个环节。 治法是什么呢。 我们先看治法概述,也就是从总体上把握治法的一些特点。 因为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或者运用方剂的。 在后面各论的方剂里,还要具体的讨论治法。 这里讨论治法的概述。 《黄帝内经》奠定了治法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为一体。 总结了一整套临床辨证论治的体系。 但治法这个提法有广义狭义的不同。 广义来讲,治疗方法也包括治法,一般我们说,你这个病用什么治法,有的说吃中药,用方、用方药 来治疗,或者用针炙来治疗,都是治法。 这是很广义的,泛指的这就是治法。 我们方剂学里面讨论的治法是狭义的。 它指的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的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法是治疗法则。 这个法则它有个前提,它的产生是在你通过辨清证候,辨证,证候清楚了,把病因病机搞清楚了,针对病机产生的治法。 因为治法针对病机产生,方剂是在治法指导下组成,所以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 中间治法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治法的定义,它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的采取的治疗法则。 针对性,针对什么。 针对病机。 作为治法, 理论上奠基,前面提到过,是在《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汇聚了当时对临床治病过程当中的很多治法的认识,散在的汇聚在里面的不同篇章里面。 这个都反映出来了。 后世通过整理,对这一治法形成很多说法,譬如 “十剂 ”的思想,譬如说很多医家后来 “十剂 ”他也发展了, “十二剂 ”, “二十四剂 ”,都是一种对《内经》基础上对治法的一种发展。 到最后清代由博返约,程钟龄的《医学心悟》,把它归纳为大法的八法。 八法实际上仍然基于《内经》的基础,这个我们现在所讲到的,常用的 “寒则热之,热则寒之 ”;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 ”; “实则泻 之,虚则补之 ”等等这都是源于《内经》的。 所以基本上奠定了治法的一个框架。 《伤寒杂病论》对治法方面,是融理、法、方、药为一体。 形成了辨证论治一个体系了,我们辨证论治,在《伤寒论》是临床辨证论治体系建立这个标志吧。 那整个辨证论治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分析一下的话,它是两个阶段,辨证的阶段关键是捕捉病机,论治的阶段关键是确立治法。 所以这两个阶段,针对病机产生治法,然后方剂是一种手段,只能说是重要手段或者手段之一。 所以论治阶段为什么说关键在治法,而不是说关键在方剂呢。 理、法、方、药,因为治法,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必须遵 照这个治法。 如果肝气郁结,用方要遵照它疏肝理气,用针灸仍然要遵从这个治法。 方剂是重要手段,或者是使用最多的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这是治法的重要性。 在辨证论治整个过程当中,反映出来的一种重要性。 因为你辩证的根本目的,在于捕捉病机,论治的关键在于确立治法。 所以方剂必须要针对病机,体现治法。 这是一个在《伤寒杂病论》开始建立的这一套体系。 临床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的体系。 但中医的治法,人们是不是搞清楚了呢。 在教学当中的贯彻,还不是很够的。 为什么说我们从我们的产品,从学生这个实际的一种能力反映来看,治法具有多层次 的特点。 我们学生往往容易认为,什么好像都是一个治法。 补法也是治法,补肾阳也是治法,光补命门之火也是治法,温经散寒都是治法,这一治法,是当作什么关系呢。 治法多层次这个概念如果不清楚的话,在临床上,你不能够准确的表述你这个治疗的思想,实际上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这里指的具体治法,我写了两个层次,实际上第二层次具体治法层次,它还有细的,下面的层次。 但有的认为治法可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实际上是治则。 治疗原则。 它是针对的所有疾病都必须遵守的治法上的共性。 所有疾病,不管你是内伤杂病,外感热病,不管是哪一科的,所有疾病必须 遵守的治法方面的共性。 这叫治疗的原则,简称治则。 我们《中医基础理论》里面讨论的,扶正祛邪,任何疾病都要遵守这个治疗原则。 平调阴阳,调整气血津液,包括调整气血津精,包括知规权变,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三因思想。 所有的疾病都必须遵守的治法方面的共性。 把它称为治则,最高层次的。 治则:所有疾病必须遵守的治法共性。 治法,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所确立的治疗法则。 在治法这个层次里有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的区分,像 “十剂 ”里面讲的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 “十剂 ”里面谈到的,它既是功效的概括,又是治法的概括,以及 “八法 ”里面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这些都是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它不是所有的。 补法就针对虚证这一类。 虚证这一类共同遵守这个治法。 清法针对热证,热证这一类共同遵守的。 这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一个治法。 这叫治疗大法。 我们在临床上使用呢,是具体治法。 具体治法就是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疗法则。 那落实到具体,当时、当地、当具体这个人,所采用的一个治法。 当然我们这个治法就要降到最具体的程度。 那它的前提就辨证病机要最具体。 治法针对病机产生,病机药最具体。 我 们现在看临床上有没有这个情况,有许年轻学生这些方剂,都学了,都毕业了,毕业实习的时候。 我有时候带实习,看这些学生,病人要问他,我怎么不好呀。 你虚了。 病人吓得很,我年纪不大,都虚了。 再问他怎么虚呀。 肾虚。 喔,结婚都没结,都肾虚了。 肾什么虚。 肾阳虚。 人家更害怕了。 这里讲的都是一种大法。 都讲不到具体的。 你怎么能停留在高层次治疗大法上去,谈他一个具体的病例呢。 应该落实下来。 一个肾阳虚,这个是一个病机,肾的,肾精不足,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几个大类型。 下面有具体的。 肾阳虚以后,可以反映在什么方面呢。 可以肾阳虚,热力 来源极差,严重的甚至于阳虚到阴盛格阳,对吧。 那这是一种具体的病机了。 或者肾阳虚仅仅火不生土,完谷不化,泄泻,或者水肿,这个方面,或者肾阳虚反映在生殖功能低下,而肾阳虚可以阳痿不育,对吧。 这也是一个,他平常生活照常还比较正常,甚至于腰酸脚弱,再结合经常畏寒,他这个肾阳虚很轻,在这个阶段主要反映在表阳不足上,严格说,程度较轻,这一类都可以归到肾阳不足的范围来,你层次不清的话,跟人家随便说一声,那你把这个不同层次混淆的情况,你治法上绝对不会精确。 现在这个很普遍,如果跟师学徒,或者自学成才,这些在学习当中,他写 病历,笼统一个肾阳虚,三个字,这个病机确定的,治法补肾阳,这个不精确的。 不是落实到具体层次的。 而仅仅起个作用,容易吓人。 别人一听我这么年轻都肾阳虚了。 也就是说,由于你这层次不清,这教学当中也应该注意,你病历书写要求,辨证的准确性,层次的具体性上,如果不这样要求的话,中医学发展很困难。 我说一个现象吧,八十年代很多老中医,开始在政协、人大,各方面呼吁,中医要立法,叫你立法嘛,立到现在立不出来,为什么呢。 立法了,那你医疗证明就有法律意义了,对吧。 那你就立个证明,肾阳虚,休息一周。 你拿出什么标准。 什么指标来。 你的肾 阳虚,你可以是已经要垂危的病人,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表情淡漠,呼之能应,紧接着就要阴盛格阳了。 老年到慢性病衰竭到后期,这个时候了。 而有的肾阳虚,照样打篮球,照样生活。 你那下面的具体层次不清楚,那怎么行呀。 当然将来你逐渐证候规范,一个肾阳虚,有一级肾阳虚,二级肾阳虚,三级肾阳虚,西医也有很多,一个 “+”,两个 “+”,对吧。 一级肾阳虚照常工作,两个 “+”,你可以轻一点工作,三个 “+”,你可能要休息休息了,四个 “+”要住院了。 你要把你的证候类型,分层次分清楚。 所以不能够,我们的学生,治法,方剂学了,出去再跟别人讲 ,你就是一个肾阳虚。 不行。 肾阳虚,或者脾肾阳虚,完谷不化,肾阳不足,阳痿不育,你要把它落实到具体的,这个层次。 这个我们需要反复几代人工作,规范化。 这在过去小生产积累那样基础上,这工作非做不可,否则你得到的地位不会彻底。 这是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治法还有多体系的特点。 病机的多体系的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体系特点。 六经治法体系。 卫气营血治法体系。 三焦治法体系。 脏腑治法体系。 因为我们在学习方剂的时期,一般来讲,还没有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在这个基础课阶段,还没有开那些经典课 ,所以学生不一定了解,这种多体系的特点。 西医有时也不了解中医多体系这个特点。 说医学体系嘛,就是一个,我这个辨病的方法,寻找病因,我找到病原体,我公布出来。 我在美国纽约研究出来,也就是公布出来了,你伦敦的实验室,莫斯科的实验室,北京的实验室,都搞出来了,可以重复,大家一样用。 你这倒好了,你这个医生这样来说,他的这个病我用卫气营血辨证来解决,那个医生说我《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也能解决。 再来一个说,脏腑辨证用之最好。 那这个治法多体系制,由于它的病机体系,辨证体系是多体系的。 治法体系,病机体系,辨证体系,为什么多体 系。 归根到底是一种定位模型问题。 不管学方剂,学中医必须了解这个特点。 病位模型所决定的。 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要定位,定位,人们很不了解的,对中医,中医的定位是乱定的。 有的开玩笑说,学中医的没头脑的,为什么呢。 你心主思,对吧。 心主神志,心管了,还要脑子干什么呢。 他这种功能定位。 这话不是我编的,哲学书上有。 人类的很多东西,包括思维方式,都不是单打一的,不是说上帝给你一种方式,你就是结构定位。 有结构定位,就有功能定位。 有自己观察分析寻找原因,就有间接推导综合推导来寻找原因。 这个都是哲。方剂学讲稿邓中甲资料
相关推荐
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 — 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 只要高潮 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 了。 上面文段选自《 ____________》 , 请结合课外阅读积累 , 说说在这封信中 ,傅雷告诫儿子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起伏。 (3 分 )
的加密措施,对数据进行加密。 尽可能选用具有一定加密功能的数字设备,以对流经的数据进行加密,录象资料可通过水印手段进行加密。 (七)系统的可扩展性 随着系统的扩容,用户数量会不断扩大,对新功能的要求也将不断增加。 这要求系统具备 良好的可扩性,因而在建设初期,除了满足现有要求之外,还必须考虑系统的可扩容性,以保证今后发展的需求。 某 市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总体方案设计 第 17 页
码电路调制器高频部分发 射 电 路高频部分解调器编码电路执 行电 路与 执行 机 构发 射 机 接 收 机执 行 机 构 图 无线电遥控设备方框图 无线电遥控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 发射机主要包括编码电路和发射电路。 编码电路由操纵器 (操纵开关或电位器等 )控制,操纵者通过操纵器;使编码电路产生所需要的控制指令。 这些控制指令是具有某些特征的、相互间易于区 分的电信号,例如:用频率为 270Hz
F2|= n( m> n), a= b= c= 5,∴ m- n= 6 m2+ n2= 4c2, m2+ n2-( m- n) 2= m2+ n2-( m2+ n2- 2mn)= 2mn= 4179。 25- 36= 64,mn= 32. 又利用等面积法可得: 2c178。 y= mn,∴ y=516。 14. 26 ; 三、 15. 解:( 1)设 F2( c, 0)( c> 0), P(
地 质疑。 ⑤ 关注生成状态: 包括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学习的效果 等。 同时我们提出一个观点,如果教师很难在一堂课上对全体学生都做出评价,那么完全可以选择部分学生作为评价的对象,评价这一部分学生的重点应该放在他们在 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方面,并做到‚三个统一‛: ① 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的统一:知识的评价是看它的生成与建构水平,能力的评价是看学会自我建构知识的水平。 ②
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提醒:开头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 4.文中某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或在开头,或在中间) 答题要点:有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作用;四是在结构 上为下文的铺垫作用。 18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