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生化分离工程内容摘要:

酸 阴离子树脂 碱 —酸 —碱 最后以去离子水或缓冲液平衡 2) 离子交换吸附 3) 洗脱 —— ( 1)改变溶液 pH 值( 2) 改变溶液离子强度 4) 树脂再生 : 是指使离子交换树脂重新具有交换能力的过程 酸性阳离子树脂 酸 碱 酸 缓冲溶液淋洗 碱性阴离子树脂 碱 酸 碱 缓冲溶液淋洗 方式有:顺流再生和逆流再生。 平衡 、 上样吸附 、 洗脱 、 再生。 颗粒大小:愈小越快 交联度:交联度小,交换速度快 温度:越高越快 离子化合价:化合价与高,交换越快 离子大小:越小越快 搅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越大越快 溶液浓度:当交换速度为外扩散控制时, 浓度越大,交换速度越快 ,主要有哪几类 要求:良好的亲水性、具有较大的均匀网格结构、粒度越小分辨率越高 种类:多糖类 离子交换纤维素 交联葡聚糖 交联琼脂糖 聚乙烯醇类 Mono 系列 Amersham Pharmacia 色谱分离技术 ssBA BAR ABRK ]][[ ]][[ ssBA AB ARBRK ]/[][ ]/[][ BAK1 什么是色谱分离技术。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 (分子的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吸附力、 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 )的不同,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 固定相 (多孔介质)和 流动相 中,当流动相流过固定相时,根据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不同,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经过多次分配(吸附 解吸 吸附 解吸 … ),而达到分离的技术。 2 色谱分离技术的分类 1) 按两相所处的状态分类 : 气相色谱法 , 液相色谱法 (液固色谱 , 液液色谱 ) 2) 按固定相的几何形式分类 : 柱色谱法 , 纸色谱法 , 薄层色谱法 3) 按分离原理分类 : 吸附色谱法 , 分配色谱法 , 离子交换色谱法 , 尺寸排阻色谱法 , 亲和色 谱法 3 什么是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以及如何计算。 N理论塔板数 tR保留时间 W1/2半峰宽 Wb峰底宽度 理论塔板高度: L柱长 4 吸附色谱及其分类和基本原理 原理 :利用溶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吸附力 (范德华力,包括色散力、诱导力、定向力以及氢键 )的差异而实现分离。 5 什么是分配色谱。 利用溶质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的方法。 6 离子交换色谱的分类及应用 离子交换剂中基质的组成和性质,可将 其分成两大类 : 疏水性离子交换 色谱,亲水性粒子交换色谱 前者: 疏水性离子交换剂中的 基质是 人工合成的、 与水结合力较小的树脂。 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 (分别包括强、中、弱三种电荷基团 ), 螯合离子交换树脂 (对金属离子有较强的选择性 ) 应用:分离氨基酸 7 凝胶色谱的分离原理及分类 原理: 当含有各种组分的样品流经凝胶层析柱时,大分子物质由于分子直径大,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沿凝胶颗粒的间隙以较快的速度流过凝胶柱。 而小分子物质能够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向下移动的速度较慢,从而使样品中各组分按相对分子质量从大到 小的顺序先后流出层析柱,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分类: (1) 聚丙烯酰胺凝胶 (2) 葡聚糖凝胶 (3) 琼脂糖凝胶 8 离子交换及疏水作用层析的原理 离子交换剂是由基质、电荷基团 (或功能基团 )和反离子构成的,基质与电荷基因以共价键连 接,电荷基因与反离子以离子键结合。 离子交换剂与水溶液中离子或离子化合物的反应主要以离子交换方式进行,假设以RA+代表阳离子交换剂,其中 A+为反离子, A+能够与溶液中的阳离子 B+发生可逆的交换反应,反应式为: RA++B+ RB++A+ 疏水作用层析 :经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与烷基氨反应,生成改性的琼脂糖,具有新的吸附能力,并且对蛋白质还有分辨能力,主要是由于蛋白质表面的疏水区域与载体上烷基残基的疏水区域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样就通过疏水基团的疏水力分离生物大分子。 22/1 )( WtN R 2)(16bRWtNNLH9 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原理及应用 10 蛋白质分离的常用色谱方法有哪些。 免疫亲和层析 、 疏水层析 、 离子交换色谱 ( 最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手段 )、 u 课后习题 1 P281 u 色谱方法共分几类。 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有哪些。 并简述其原理 u 何为理论塔板高度和理论塔板数。 如何计算。 u 简述高效反相液相色谱的工作原理。 u 简 述 HIC 的工作原理。 经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与烷基氨反应,生成改性的琼脂糖,具有新的吸附能力,并且对蛋白质还有分辨能力,主要是由于蛋白质表面的疏水区域与载体上烷基残基的疏水区域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样就通过疏水基团的疏水力分离生物大分子。 u 简述凝胶色谱的工作原理。 电泳 、动电现象 荷电的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移动 (当电场沿切线方向作用于带电表面时,双电层的两部分分别受到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胶粒在分散介质中朝着某一电极迁移的现象 ,称为 “电泳 ) 表面带电的胶粒与周 围介质(固 液或液 液界面)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作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电场现象,主要类型有 电泳、电渗、流动电位与沉降电位 等四种动电现象。 当电场沿切线方向作用于带电表面时,双电层的两部分分别受到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胶粒在分散介质中朝着某一电极迁移 动电过程 参考教材 ( 1)自由界面电泳 ( 2)自由溶液中的区带电泳 ( 3)在不同支持物上的区带电泳 ( 4)在有机溶剂中的凝胶电泳 ( 5)亲和电泳 ( 6)等速电泳 ( 7)等电聚焦电泳。 ( 1)颗粒的性质( 2)电场强度( 3)溶液的性质 ( 4) 焦耳热 ( 5) 支持物 ( 6) 扩散 ( 7)缓冲液的性质。 (1) 琼脂凝胶和琼脂糖凝胶 (2)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不连续凝胶电泳 (4)制备凝胶电泳 ( 1)电泳槽:是凝胶电泳系统的核心部分,管式电泳槽、垂直板电泳槽、水平板电泳槽 ( 2)电源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00~600V,载体两性电解质等电聚焦电泳 1000~2020V,固相梯度等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