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账号认证内容摘要:

支持 下面是经典古文名句赏析。 不需要的朋友 , 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 谢谢 经典古文名篇(一); (唐)字梦得《刘梦得文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马说韩愈(唐)字退之《昌黎先生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之千里者,一食 (sh237。 )或尽粟一石( d224。 n);策之不以其道,食 (s236。 )之不能 尽其材(才),鸣之; 3.师说韩愈(唐);古之学者必有师;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圣人无常师;李氏子蟠,年十七 经典古文名篇(一) 1. 陋室铭 刘禹锡(唐)字梦得 《刘梦得文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马说 韩愈(唐) 字退之《昌黎先生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 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 (sh237。 )或尽粟一石( d224。 n)。 食 (s236。 )马者不知千里而食 (s236。 )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sh237。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 (s236。 )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ye)。 其真不知马也。 3.师说 韩愈(唐)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 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d?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fǒu)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 (t225。 n)子、苌 (ch225。 ng)弘、师襄、老聃 (d224。 n)。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 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周敦颐(北宋) 字茂叔《周元公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 (f225。 n)。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失道寡助 《孟子 ?公孙丑》(战国)名轲 字子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还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叛)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告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 (yua)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 (b236。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