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摄像的轴线规律讲义广播电视编导内容摘要:
到的很多利用飞行器航拍的画面中,就通过这样的角度,以较大景别并结合运动拍摄的手段,来得到广阔、深远的画面感觉,用以表现环境风貌、景物分布等状况。 俯角度拍摄时,地面上树立的高景物、站立的人物有一种斜向聚会的效果。 同时由于画面背景不是天空而是景物或者地面,不存在景物完全重叠的问题,因此景物层次分明,十分独立,背景净化。 这时画面中具有竖线条的景物,有一种被压缩感。 大俯拍(垂 直俯拍)时,则看不出竖线条的存在,与地面平面景物形成点面关系,不能体现景物的高大关系,而可以体现环境的宽广和规模。 俯角拍摄在表现人物活动时,强调的是活动所处的环境空间的概念,以及人物在环境中的位置关系,有一种宏观表述意义。 ? 俯拍可以比较清晰地展现人物所处的位置,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显现一种整体气氛。 因此我们常用俯拍角度作为大场景调度手段的一种。 但是另一方面,俯拍角度则不利于人物的细微动作和面部表情,也就无从谈起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所以,在拍摄进行叙事和抒情的要求下,要尽量慎用俯拍 镜头。 由于在俯拍画面中被摄对象被进行了一定压缩,所以从心理感觉上来讲,这样的画面对被摄对象有轻视贬低的意味,我们经常在拍摄一些如低级、猥亵、渺小的人物时,可以通过这样的角度起到一个蔑视对方的效果。 但同时,用俯角拍摄对脸型较胖的及脸颊宽阔的人来说在形象表达上能够起到良好的修饰作用。 三 、仰角 (仰摄 ) 图 33? 仰角度的机位和被摄对象的位置关系、仰角画面样式 仰角拍摄时机位通常低于人眼正常的位置,画面效果是一种自下往上、由低向高的仰视效果。 这时摄像机镜头低于被摄主体水平线。 仰角拍摄时水平面上的景物不能得到很好的展现,只有具有纵向线条的景物可以比较清晰地表现。 在外景中,这时的画面总是带有更多范围的天空,地平线处于画面下部,或者没有地平线。 在前景和背景位置 上的被摄对象形象差距明显,前景突出而背景不显著或者失去背景。 垂直的景物这时被伸展拉长,可以表现其高度和气势。 而如果用仰角拍摄人物的话,尤其是将人物置于前景的位置时,形象显著变得高大,可以突出表现人物气质。 这时与背景中的景物距离感增大,画面透视效果比较强烈。 由于在仰拍画面中被摄对象形象相对显得更加高大,所以从心理感觉上来讲,这样的画面对被摄对象有赞美欣赏歌颂的意味,我们经常在拍摄一些如英雄、崇高、庄严的人物时,可以通过这样的角度起到一个敬视对方的效果。 因此略微的仰拍有利于人物的形象表达,但是无论稍仰和 大仰拍,则要有一定的叙事情节做基础,否则在无叙事根据的情况下进行的仰角表达,在视觉上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这是因为,在人物距离机位位置较近,景别较小的时候用广角拍摄时候会使人物容易产生透视变形。 另外,在有前景景物的前提下,也要慎重采用仰角拍摄,否则将得到相反的画面视觉效果。 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上跳水台就是用大仰角度相摄的异常的影像形态。 深刻地展示了当时马小军内心情绪。 二、 水平方向拍摄角度 拍摄方向指在同一水平面内,摄像机位围绕被摄主体在一周 360○范围内变化时候,相对被摄对象所形成的正面、 侧面以及背面等的位置关系。 不同的拍摄方向,也将带来不同的视觉形象和不同的造型效果,以及视觉心理效果。 图 34? 拍摄方向( 360度圆周方向正面、侧面、斜侧以及背面机位角度) 正面方向拍摄 正面方向拍摄时,摄像机镜头在被摄主体的正前方,与被摄对象形成 0度角。 正面方向拍摄的画面可以明显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和横向线条。 这时人物正面形 象完整、明显,动作、表情清楚。 正面方向拍摄是使画面中人物和观众之间产生亲近感、交流感的重要方式。 同时,正面角度气氛稳重,严肃,在各种相对比较严肃、庄重的电视节目类型中,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播音员和主持人在屏幕上出现都基本上使用这样的拍摄角度。 正面方向拍摄时画面纵深方向透视效果不显著,画面立体感和空间感较弱,所以适合比较小的画面景别,用来重点表现画面主体形象。 所以在构图时应注意,要避免画面布局不合理,产生呆滞,呆板的视觉形象。 图 35? 正面拍摄画面效果 侧面方向拍摄 当摄像机位置处于被摄对象的正左方或右方,与被摄对象成 90度角的时候,形成正侧方向拍摄角度;当摄像机位置处于被摄对象的前后非正面、背面和正侧面的位置时,则形成了斜侧方向拍摄角度。 其中又包括前侧方向和后侧方向两种。 (一)正侧面方向 正侧方向拍摄的画面中,被摄对象以侧面形态出现。 面貌表现作用并不主要,而它的运动姿态和侧面轮廓则是这样角度能够展示的重点内容。 尤 其是在表现人物的横向运动的画面中,侧面角度线条变化丰富,运动感觉明显。 用正侧面画面可以表现对话、交流等场合。 在拍摄双人正侧面的镜头中,比如会谈、握手等镜头,双方以基本平等的势态出现在屏幕中,画面是均衡的,平势的,能够体现出一种平等气氛。 正侧面也可以用在景物的拍摄中,用以表现景物和物体平等的对比关系。 图 36? 侧面拍摄画面效果 (二)斜侧面方向 当摄像机位置处于被摄对象的前后非正面、背面和正侧面的位置时,形成了斜侧方向拍摄角度,这种情况被称为斜侧方面拍摄。 其中又包括前侧方向和后侧方向两种。 斜侧方向拍摄角度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用到。 斜侧面方向拍摄时主体处于一种不对称结构关系,形体透视产生变化,能较好地展现人物及物体的立体形象,画面纵深感强。 拍摄二人画面时,斜侧方向拍摄画面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与正侧面二者平等、均衡的情况不同,斜侧拍摄画面可以突出面向镜头一方。 如拍摄两个对话中的人物时,一方处于斜侧面向镜头,而另一方则处于后侧方背向镜 头,主次关系顿显。 通常在进行场面安排镜头设计的时候,谁说话则处于前侧的一方,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斜侧角度尤其是前侧角度是在进行画面构图和场面调度时候常用的一种拍摄角度。 图 37? 斜侧拍摄画面效果 背面方向拍摄 背面方向拍摄时,摄像机镜头在被摄主体的正后方,与被摄对象形成 180度角。 背面方向拍摄时镜头方向与画面主体方向一致,有很强 的参与性,在表现被摄对象主观感觉的镜头的中经常被采用。 如在一些纪实风格的侦破、警示题材的纪录片和公安、侦探题材的影视剧中,经常出现那些摄像机跟主角身后参与案件现场侦探等工作的镜头,这些镜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突出了这些片子跟踪纪实的风格,增强了作品表现力。 背面方向拍摄时被摄对象的形貌已经不是画面要表现的重点,这时画面主要表现的,除了对象自身的视点以外,还有对象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图 38? 背面方向拍摄画面效果 背面方向拍摄人物,人物的肢体语言成为塑造人物的主要方面,观众由于无法直接观察人物的面部表情,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和猜测来判断人物的心理活动,所以大大增强了观众的好奇心和参与感。 背面方面拍摄人物,凭借它特有的方式,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样的角度还能够做到隐没被摄主体形象的作用,在有的时候被摄对象不方便出现在镜头中的时候采用。 如采访未成年人犯罪的节目当中,由于法律的约束,被摄对象不能以正面的形象出现在镜头 前,摄像师就可以采用背面的角度进行拍摄。 一些摄像人员常常对背面角度拍摄不够重视,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每一个拍摄方式都有它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独有的特点和优势,任何一方面的忽视都是电视画面造型的一大损失。 三、 客观性角度和主观性角度 心理角度也称为叙事角度。 在用拍摄角度为进行叙事服务时,可以将角度分为三类:客观角度、主观角度和主客观角度。 这三种角度对于电视画面分别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段。 摄像人员只有对它们特点和手法深入研究,才能将之在创作中灵活运用,以便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准确把握电视内容的要求。 客观角度 客观角度是一种客观纪实的角度,它从观众了解事件本身这一最朴素的要求出发,不代表任何人的主观视线,纯粹客观的、公正地对被摄对象进行表达。 客观角度拍摄位置取决于普通人正常的观察习惯,是一种最可以便捷地、明确地反映被摄对象状态。影视摄像的轴线规律讲义广播电视编导
相关推荐
方能不辱使命。 于是,怀抱着拳拳报效之心,我置身于一个新的历程。 不论最初在人大还是后来到政协,所有的活动与会议,我从来都是提前到场,面对领导、群众、记者、录像,认真听、记、写、思考,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地发表见解,撰写提案。 参政议政十七年,始终如一。 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有一项重要工作是写提案。 我每年经过实地考察而撰写的提案,总在六、七份左右,被立为重点与优秀的提案为数也比较可观。
60 多块送到我抚州老家去充电,然后又 冒着严寒,顶着风雪, 把电板、缴费卡,手机号卡送到客户手中。 就这样许多客户被我的事业心所感动。 我的移动业务也就 蒸蒸日上。 良好的自我形象是移动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原来的我 平时在个人形象上没有太多的要求,什么自然啊、亲切啊、微笑啊, 总觉得 并不 那么重要。 从事移动工作之 后 ,看似简单的事情原来也不是那么简单, 因为我们的
型、道具、服装 „ „ 等有关广告片拍摄的所有细节部分进行全面的准备工作,以寻求将广告创意呈现为广告影片的最佳方式。 第一次制作准备会: PPM 是英文 PreProduct Meeting 的缩写。 在 PPM 上,将由制作公司就广告影片拍摄中的各个细节向客户及广告公司呈报,并说明理由。 通常制作公司会提报不止一套的制作脚本( Shootingboard)、导演阐述、灯光影调、音乐样本、堪景
公司 )等企业紧密合作,使校企合作在体制机制上得到保障,实现校企双赢。 校企合作组织结构图如图 311 所示。 图 311 校企合作组织结构图 7 校企合作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对各自的职责与权利以协议文件的方式作了明确规定。 如,共同成立了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确立组织机构 和人员,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互派师资、共同开展培训认证、共同开发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