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全文及翻译内容摘要:

用兵的规律好像水的流动,水的流动,是由于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的规律是避开实处而攻击虚处。 水流是根据地形来走流向,用兵是根据情况来采取致胜方略。 所以,战争无固定不变的态势,流水无固定不变的流向。 能够根据敌情发展变化而采取灵活的措施取胜的人,才叫做用兵如神。 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哪一个固定常胜的,四时没有不更替的,白天有短有长,月亮也有晦有朔。 【 军争第七 】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 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 “ 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 译文 】 孙子说:根据一般的战争规律,统帅受命 于国君 ,聚集民众,组编军队,到前线与敌人对垒,在这过程中没有比争取先机之利更困难的。 争取先机之利最为难办的是,把遥远的弯路变成直道,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采取迂回的途径,以小利引诱敌人,出发在敌人之后,却可 以先敌人到达,这便是懂得变迂为直谋略的人。 所以军争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危险的一面。 假如尽带全副装备和辎重去争利,那么就会行军迟缓;如果放下笨重的装备去争利,辎重就会损失。 因此,假如卷起盔甲,轻装急进,昼夜不停,加倍行程赶路,走行百里去争利,那么三军的将帅都可能被俘,强壮的战士先到,疲弱的士卒掉队,其结果只会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赶到;走五十里去争利,上军的将领会受挫折,只有半数兵力赶到;走三十里去争利,只有三分之二的兵力赶到。 因此,军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就不能取胜。 凡是不了解列国政治动向的,就不能预定外交方针;不熟悉山岭、森林、险要、阻塞、水网、湖沼等兵要地理的,不能率军行进;不重用向导的,就不懂得地形的利益。 用兵靠诡诈立威,依利益行动,把分散与集中作为变化手段。 部队快速行动起来犹如疾风;舒缓行动时犹如森林,攻击敌人时犹如烈火,防御时像山岳,荫蔽时像阴天,发起进攻有如 迅雷 猛击。 掠夺敌乡,应分兵进行;开拓疆土,取得敌国丰富的资源,衡量利害得失, 然后相机行动。 事先懂得以迂为直方法的就胜利,这是争取先制之利的原则。 《军政》上说: “ 作战中用语言指挥听不到,所以设置金鼓;用动作指挥看不见,所以设置旌旗。 ” 所以夜战多用金鼓,昼战多用旌旗。 金鼓、旌旗是统一全军行动的标志。 战士的视听既然齐一,那么,勇猛的战士不得单独前进,怯懦的战士也不得单独后退,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使其士气衰竭;对于敌人的将领,可以使其决心动摇。 初战时气锐,继战时气衰,战至后期,士气就消亡了。 因而,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人的锐气,攻击懈怠欲归敌人 ,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 用严整的部队,用沉着冷静的军旅对付浮躁喧乱的部队,这就是从心理上制伏、战胜敌人的办法。 用靠近战场的部队等待远途来奔的敌军,用休整良好的部队等待疲劳困顿的敌军,用饱食的部队对付饥饿的部队,这就是从体力上制伏、战胜敌人的办法。 不要去拦击旗帜整齐部署周密的敌人,不要去攻击阵容堂皇、实力强大的敌人,这是以权变对付敌人的办法。 所以,用兵的原则是:不要去仰攻占据高地的敌人,不要去迎击背靠山丘的敌人,不可跟踪追赶假装败退的敌人、不要去进攻精锐的敌军,不要去吃掉充当诱饵的小部队,不要去遏止 回撤的敌人,包围敌人要虚留缺口,敌军已陷入绝境,不可逼迫太甚。 这些都是用兵的法则。 【 九变第八 】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 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 译文 】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组织军队,聚集军需,出征时在 “ 汜地 ” 不要驻扎,在 “ 衢地 ” 要结交诸侯,在 “ 绝地 ”不可停留,在 “ 围地 ” 要巧设计谋,在 “ 死地 ” 则殊死奋战。 有的道路不宜通过,有的敌军可以不击,有的城邑可以不攻,有的地盘可以不争,有时甚至国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 所以,将领能够通晓灵活机变的战术,就算得上懂得用兵。 将领不通于灵活机变的好处,即使了解地形,也不能懂得地利。 治军即使懂得 “ 有的道路不宜通过 ” 等 “ 五利 ” ,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作用。 因而,聪明的将领考虑问题,一定兼顾利与害两个方面。 在不利的条件下看到有利的一面,事情就可以顺利进行;有利的条件下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便可及早解除。 要使诸侯国屈服,就要以祸患来威逼它;要使各国诸侯忙于应付,就让它做不得不做的事;要使各国诸侯疲于出动,就用小利去引诱它。 用兵的方法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是要依靠自己有敌人不可攻破的条件。 将领有五种致命的缺点:只知死拼,可能被诱杀;贪生怕死可能被俘虏;浮燥易怒,刚忿偏急,可能被敌人凌侮;矜于名节,可能入敌人污辱的圈套;过于仁慈,可能导致烦扰。 大凡这五点,都是将领素质的缺陷,也是用兵的大害。 军队覆灭、将帅被杀,必定由这五种因素所引起,是不能不清楚认识的。 【 行军第九 】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 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 、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杖 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 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缶,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歙歙,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 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 译文 】 孙子说:领兵作战,判断敌情,应该注意:穿越山岭,应临近谷地行进,驻扎居高向阳的地方,敌人已据高地,不要仰攻,这是在山地上对军队处置的办法。 渡水一定要在离水流稍远的地方驻扎,敌人渡水而来,不要在水滨迎战,让敌人渡过一半还有一半未渡时攻击,这样才有利;想与敌人交战,不要靠近水边而迎敌;在江河地带扎营,也要居高向阳,不要面迎水流,这是在江河地带对军队的处置方法。 穿越盐碱沼泽地带,一定要迅速通过,切勿停留;如果在盐碱沼泽之地与敌 遭遇,一定要依傍水草而背靠树木,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处军的原则。 在 平原 旷野,要驻扎在平坦地面,右边依托高阜,前低后高,这是在平原地区处置军队的原则。 以上四种处军的好处,就是黄帝战胜四帝的原因。 大凡驻军总是喜欢干燥的高地,避开潮湿的洼地;重视向阳处而避开阴暗之处;靠近生长水草的地方,驻扎干燥的高地,军队就不发生任何疾病,这才有了胜利的保证。 在丘陵堤防处,一定要驻扎在它的阳面 ,且右边依托着它。 这是用兵的有利条件,是地形给予的资助。 上游下雨,河中必有水沫漂来,若想过河,一定等水沫消定以后。 凡地形中有 “ 绝涧 ” 、“ 天井 ” 、 “ 天牢 ” 、 “ 天罗 ” 、 “ 天陷 ” 、 “ 天隙 ” 等情况,一走要迅速离开,不要接近。 我方远离它,让敌方接近它;我方面对着它,敌方背对着它。 军队行进中,遇到艰难险阻之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