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院学生工作总结01内容摘要:

的心理负担。 四是开展了毕业生纪律教育,结合学生处分解除工作,重申学校纪律,强化行为管理。 五是精心组织了以“爱心承诺,激情十年”为主题的 2020 届毕业生爱心承诺活动,组织开展了 2020届毕业生爱心承诺活动, 1300 多人参加承诺,承诺率 37 %,承诺总金额首次突破 50 万元,承诺总人数达 4400 多人,承诺总金额超过 200 万元;同时组织开展了“绍兴文理学院毕业生爱心承诺活动十周年纪念大会”,提炼了活动价值,探讨了活动方法,为爱心承诺活动持续发展提出了设想。 人民日报、中国日报 (英文 )、中国教育报、浙江 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作了报道。 许多高校、单位纷纷推广爱心承诺,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把爱心承诺四字输入 google网站,约有 332,000项符合爱心承诺的查询结果。 目前,承诺活动不仅成为文理学院毕业生教育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也成为了绍兴文理学院的品牌之一,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美誉度与知名度。 三、深入实际,不断规范心理健康工作 迎接省教育厅评估。 10月 30日,省教育厅首次组织的全省高校心理健康师范单位评选结果揭晓,我校在专家组考评中成绩优异,被授予“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称号,这 次全省共有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我校在内的 17所高校获此殊荣。 专家组肯定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起步晚,但领导重视,成效明显,走上了一条相对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道路,具有比较广泛的视野、方向和工作范围。 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工作网络层次感很强,具有现实意义。 进行了 06 级新生心理普查。 全校施测新生人数 4990 人,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的筛查标准, 根据两类标准 筛选出 学生共 412 名,占全校新生总数的 %。 检测工作结束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向相关学生发出了邀请信(其中元培学院符合这两类标准的学生 自行负责访谈),建议他们去中心了解情况。 截止目前近 200 人来咨询室进行了交流。 完善了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要求班级每周向院(系)报送《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各院(系)每月填写一次《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报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在处理突发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中及时填写 《学生心理危机事故情况表》,记录清楚危机事件的前后过程,处理方式及结果,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保存工作。 本学期共处理干预各院系的心理危机事件 8 起,防止了一些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恶化和过激行为的发生。 组织第四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 活动。 开展了现场心理咨询、心理影视片赏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座谈会、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活动。 尤其是心理健康系列讲座活动成效突出,场场精彩,吸引了大批的同学参加,成为宣传月活动的一个亮点。 另外还邀请杭州师范学院心理学教授黄丽举办了一次心理咨询案例研讨会, 装修设置的团体辅导室,开展了“人际关系训练营”、“两性成长团体”等团辅活动。 加强心理咨询队伍建设。 组织各院(系)心理辅导员和其他部分学生工作干部共 10 人参加心理咨询员(师)资格认证培训,其中有 8 位老师通过考核。 获得心理咨询师(三级)资格。 对 06 级班级心理委员进行课程式培训,并将心理委员的课程学习及其开展的工作与课外学分挂钩,形成一个培训、使用、成长系统的管理模式。 共有 86 名 06 级班级心理委员参加学习通过结业考核,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颁发的“心灵使者”证书。 完善了心理健康制度建设。 先后出台了《绍兴文理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绍兴文理学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暂行办法》、《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规范》、《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委员工作制度》等文件。 四、资困助学,积极构建全程帮扶体系 认真开展特困 生认定。 出台了《绍兴文理学院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结合我校实际形成的论文《关于高校特困生认定工作的若干思考》,获浙江省高校资困工作论文三等奖;出台的特困生公示制度,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文汇报》、《东方早报》、《大众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都作了深度报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