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原文及翻译内容摘要:

史的高度上,会发现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在真理与谬误、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等矛盾斗争中前进的。 而辩证法的丰富内涵就包含在全部人类文明史中。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传统文学艺术中有不少体现辩证思维的范畴,就与之有明显的渊源联系。 例如“ 有”与“无”,出自老庄哲学,“有无相生”体现了事物 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际也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辩证关系。 后世的作家、艺术家,他们逐步从老庄哲学中引申出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过“有声”、“有色”的艺术,而进入“无声”、“无色”的艺术深层境界,才是至美的境界。 与之相关,“虚”与“实”的概念也随之应运而生,而“虚实相生”理论也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美学中独具特色的理论。 “奇”与“正”这对范畴涉及艺术创作中整齐与变化相统一的创造、表现方法,为中国古代作家、艺术家所常用。 “正”指正常、正规、正统、整齐、均衡,“奇”指反常、怪 异、创新、参差、变化,二者在艺术创造中是“多样统一”规律的具体表现之一。 在创作者们看来,其意味着事物与事物或形式因素之间既有对称、均衡、整齐以有参差、矛盾、变化,彼此相反相成,正中见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于是产生出和谐的、新颖的艺术美。 倘若寻根究源,“奇”与“正”作为对立的哲学范畴,正始见于《老子》五八章:“正复为奇”。 而将这对范畴移用于文学理论中,则始于刘勰《文心雕龙》。 不容否认,在中国哲学辩证法发展史上,老子的学说及其影响值得大书特书一笔。 (二) 第十一章 [原文 ]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 车之用③。 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译文 ]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注释 ] 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 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②毂:音 gu,是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 ③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无 指毂的中间空的地方。 ④埏植:埏,和;植,土。 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 ⑤户牖:门窗。 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 给人便利, 无 也发挥了作用。 [引语 ]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 对此,老子在本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 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 他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 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子的作用在于载人运货;器皿的作用在于盛装物品;房屋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这是车、皿、室给人的便利。 车子是由辐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行驶,当然也就无法载人运货,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 器皿没有空虚的部分,即无“无”,就不能起到装盛东西的作用,其外壁的“有”也无法发挥作用。 房屋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采光、流通空气,人就无法居住,可 见是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 本章所讲的“有”与“无”是就现象界而言的,与第一章所说有“有”与“无”不同,后者是就超现象界而言的,读者应注意加以区别。 [评析 ] 在《道德经》一开始,老子用大部分篇章,通过认识天地、刍狗、风箱、山谷、水、土、容器、锐器、车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