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宏观部分齐全)内容摘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宏观部分齐全)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 , 有效的 , 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 , 无效的。 解答: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 (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 , 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 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 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 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 是国民收入 (产出 )理论 , 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 (产出 )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 , 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 (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 , 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 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 , 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 , 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 , 分析方法也不同 , 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 、 有效的 , 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 、 无效的。 例如 , 在经济生活中 , 某个厂商降低工资 , 从该企业的角度看 , 成本低了 , 市场竞争力强了 , 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 , 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 , 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 ,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 求也会降低。 同样 , 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 , 可以增加家庭财富 , 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 , 社会需求就会降低 , 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解答: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 , 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 , 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 , 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 例如 , 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 看起来 , 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 , 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 其实不然。 如果 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 , 则面粉是中间产品 , 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 , 则是最终产品。 同样 , 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 , 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 , 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 , 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 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 , 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 , 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 , 其大小有时间维度 ; 但是二者也有联系 , 流量来自存量 , 又归于存量 , 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 拿财富与收入来说 , 财富是存量 , 收入是流量。 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 解答: 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 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 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 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解答: 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 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 解答: 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 要计入 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 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 (包括社会保险税 )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 后者计入 如营业税 )也计入 解答: 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 , 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 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 , 而是政府的收入 , 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 , 因此 , 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 收入法计得的 一致 ,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 举例说 , 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 100 美元 , 这 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 实际上 , 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 5 美元的营业税和 3 美元的折旧 , 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 92 美元。 因而 , 从收入 法计算 , 应把这 5 美元和 3 美元一起加到 92 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 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 (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 (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 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 (包括社会保险税 )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 的。 (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 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 , 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 (3)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 如我买卖了一万元某股票,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并不是价值的生产。 (4)购买一块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 会保险税增加对 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 为什么。 解答: 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 (一般是社会保险局 )按一定比率以税收的形式征收。 社 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 但影响个人收入 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确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和会有什么影响 (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 解答: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 , 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 , 但这种贸易只 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 对两国 举例说 , 甲国向乙国出口 10 台机器 , 价值 10 万美元 , 乙国向甲国出口800 套服装 , 价值 8 万美元 , 从甲国看 , 计入 有净出口 2 万美元 , 从乙国看 , 计入有净出口 2 万美元 ; 从两国 和看 , 计入 价值为零。 如果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 , 两国贸易就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 10 台机器 , 从收入看 ,甲地区增加 10 万美元 ; 从支出看 , 乙地区增加 10 万美元。 相反 , 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 800套服装 , 从收入看 , 乙地区增加 8 万美元 ; 从支出看 , 甲地区增加 8 万美 元。 由于甲乙两地属于同一个国家 , 因此 , 该国共收入 18 万美元 , 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 18 万美元 , 因此 ,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 , 计入 价值都是 18 万美元。 (a) 一银矿公司支付 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 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 10 万美元; (b) 银器制造商支付 5 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 40 万美元。 (1) 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 用增值法计算 (3) 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 用收入法计算 解答: (1) 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 40 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 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 30 万美元,即 40 万美元 10 万美元30 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 40 万美元。 (3)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 5 美元 )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 (10 (30 5) 美元 ) 用收入法计得的 40(万美元 )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 相同的。 : 书本 、 面包和菜豆。 它们在 1998 年和 1999 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 , 试求 : 1998 年 1999 年 数量 价格 数量 价格 书本 100 10 美元 110 10 美元 面包 (条 ) 200 1美元 200 元 菜豆 (千克 ) 500 450 1 美元 (1)1998 年名义 (2)1999 年名义 (3)以 1998 年为基期 , 1998 年和 1999 年的实际 多少 , 这两年实际 化多少百分比。 (4)以 1999 年为基期 , 1998 年和 1999 年的实际 多少 , 这两年实际 化多少百分比。 (5)“ 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基期的价格。 ” 这句话对否。 (6)用 1998 年作为基期 , 计算 1998 年和 1999 年的 算指数。 解答: (1)1998 年名义 100×10 200×1 500×1 450(美元 )。 (2)1999 年名义 110×10 200×450×1 1 850(美元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宏观部分齐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