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_图文内容摘要:

15 附学习卡: 16 《运白菜 》 学习内容:三位数连减 学习目标: “运白菜”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 (两步 )及其验算。 ,积累从多角度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体会计算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养成精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 运用连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课件、学习卡片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集体指导 出示书中“运白菜”的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共有白菜 1000棵,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 二、小组和个别学习 1.估算 解决问题:还剩多少棵白菜。 提问:你能试着先估计还剩多少棵白菜吗。 说一说自己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进行汇报交流。 把 256和 280都看成 30, 850300300=250; 也可以把 256看成 250,把 280看成 300, 850250300=300。 立计算 出示学习指南: 1).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连减法该如何计算。 2).尝试着独立完成学习卡片,可以写出多种方法。 3).小组交流,组员要轮流介绍方法,各自发表意见,最后挑选出一种简洁 并易于理解的方法,准备全班交流。 学生汇报: 850256280=314(棵) 850 594 256 280 594 314 850 256 280 = 594 280 =314(棵) 17 850 594 256 280 594 314 850( 256+280) =850536 =314(棵) 256 850 + 280 536 536 314 4.小结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巩固检测 算一算、再进行验算。 个别学习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1) .完成检测卡,到教师处进行批阅。 (合格的同学进入到练习卡片的学习,没合格的同学需要改正错误后才可以进入到练习卡片的学习。 ) 2) .练习卡片完成后到相应的答案区对答案,改正错误时,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学讨论或请老师帮助。 三、小结 学习卡片 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1000372210 集体交流。 3) .完成练习卡后进入发展学习。 18 板书设计: 运白菜 还剩多少棵白菜。 850256280 850( 256+280) = 594280 = 850536 = 314(棵) = 314(棵) 850 594 256 850 256 280 + 280 536 594 314 536 314 答:还剩 314 棵白菜 教学反思: 《节余多少钱》 学习内容:三位数加减混合 学习目标: “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重点: 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学习难点: 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准备:课件、学习卡片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二、小组和个别学习 出示问题 1“亮亮和奶奶 8月份花了 745元, 8月份节余了多少元。 ” 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讨 论 组织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一、集体指导 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意 19 算式中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还有其他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个别学习检测诊断学习结果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卡。 学生认真阅读学习指南后独立完成检测卡,有困难的同学向老师询问。 教师巡视,对遇到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 ,全部正确及改完错误的同学继续做发展卡。 ,提醒学生到答案区对答案,引导发展卡有错的同学改错,理解有困难的题可以在组内交也可以求助老师。 二、小结 学习卡片 出示问题 2“九月份节余 260 元,十月份节余的钱比九月份少 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 ” 提问:求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 哪个信息已经知道。 不知道的信息是什么。 通过哪两个信息能求出来。 独立解决,可以画一画,做一做。 集体交流,全班汇报。 学生独立观察说一说要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 260 为什么用了两次。 试一试:平均每个月节余 225 元,估一估 几个月节约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 组织集体交流 20 板书设计: 节余多少钱 每月节余多少元。 632+786980 =1418980 =438(元) 教学反思: 21 《里程表(一)》 学习内容:综合应用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学习重点: 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学习难点: 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讲授新课。 ( 1)保定到石家庄多少千米。 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 2) 813689 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 说一说,画一画。 ( 3)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 在图中画一画算一算。 ( 4)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的第 2题和第 3 题。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 1234 题 板书设计: 里程表(一) 277146=131(千米) 689146=543(千米) 里程 \千米 北京 —— 保定 146 北京 —— 石家庄 277 北京 —— 郑州 689 北京 —— 洛阳 813 北京 —— 西安 1200 22 教学反思: 《里程表(二)》 学习内容:综合应用 学习目标: “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增强应用意识。 、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难点: 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都做过车没。 学生:做过。 老师:那你们有观察过,汽车的里程表嘛。 学生:没有。 老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里程表吗。 学生 1:不知道啊。 学生 2:是汽车一天行驶的路程吗。 老 师:不是。 学生 3:好像是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吧。 老师:恩,是的。 就是起床从开始行驶到现在行驶的距离就是里程。 老师:今天呢,我们就来解决一下有关于汽车的里程的问题。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度数是 35 千米。 淘气记录了数数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度数。 同学们现在根据 PPT 上面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来讨论一下什么是里程。 学生 1: 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路程,应该是 ........。 老师:星期一出发时度数是 35千米,回家时是 160 千米, 160 35才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 学生 2:我知道了,用当天的度数减去前一天的度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老师:恩,回答正确。 二、玩中学,带领学生一起做教材第 25页“练一练”第 1题。 (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里程的含义。 ( 3)让学生独立完成。 23 ( 4) 12 月底比 6 月底多用了多少度电。 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多用呢。 有哪些原因呢。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的第 2 题和第 3 题。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 4题 板书设计: 里程表(二) 前一天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 四 星期五 35 160 350 555 745 955 16035=125 350160=190 555350=205 745555=190 955745=210 125+190+205+190+210=920 教学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