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点穴的方法内容摘要:

左回右抱未必吉分明怪穴生贤良。 皆言钳口之患也。 又曰,也有形好理不好,也有形怪理不怪,又曰欠缺不齐,乃天地之奇。 皆言龙虎不必登对也。 学者于此数语,豁然贯通,始有终身着脚处。 壬子癸三山取穴见黄砂是真穴;丑艮寅三山取穴见紫粉石、五色土是真穴;甲卯乙三山取穴见榴石、白砂、 黄色土是真穴;辰巽巳三山取穴见五色土、气物是真穴;丙午丁三山取穴见黄砂、石晷是真穴;未坤申三山取穴见紫粉石、五色土是真穴;庚酉辛三山取穴见紫砂石、五色土是真穴;戌乾亥三山取穴见砂石是真穴。 三曰两水合襟 予初年看地只在两水合襟处,极力搜求,务期必得。 若似当然不易,后多览故坟,遍历山川情意,乃知大谬不然也。 往往水合前则山嘴必尖,流神必直,龙虎必长,真气荡然,无一可者。 除是合于左转右以出而得右砂稍栏合于右转左以出而得左砂稍截。 庶几穴中可裁,若不论龙穴结作,而以合水为期,则送龙枝脚,三条五条亦有合水者。 行龙桡掉,长或三节五节,亦有合水者。 此皆可以作穴乎。 又有大龙结作于群山轴辐之中,登穴则见群峦簇簇,而分毫不见田水,此亦可以合襟论乎。 古人曰,也有真龙无朝水,只把桉山为近侍,桉外潮水暗回圈,此穴定非中下地。 又曰两水合处莫当中,流水倾泻嘴为凶,翻身逆转朝来脉,发福绵绵为坐空。 又曰,两水合处莫当前,不在左边在右边,仙人倒杖宜横下,下手虽宽也进田。 夫坐空与下手宽处,堪舆之大忌也。 合水直流,宁倒朝横下,而不以为嫌,则古人低昂之意,确有在矣,岂无故而漫语耶。 故予以钳口合水为风水家之大魔障,非缠绕数年不能脱洒,非至人指 示不自省觉到觉悟时,便为转动之机矣。 学者其无障于迷途乎。 四曰主峰正顶 古人曰,若是正逑需正下,若是驾折两边安。 又曰情顾左右,穴居两边,又曰龙从右来,穴居左裁龙从左来,穴居右裁。 又曰误葬只因求正面。 仙人多是下偏坡。 又曰金虚不可中心下,土实正当角上裁。 又曰左奶为南,右奶为北。 又曰侧裁如把伞,平观合提盘。 又曰扁大临弦出,粗雄向侧寻,皆言作穴之法,有正有侧,亦不可拘拘正顶也,盖穴之有正有侧,自古皆然,予谓山宜正葬者,其法有二,其一审示来龙,其一裁度砂水。 凡山之小者,可正下,顶之平脉之缓者,可正下,以其 龙无煞,并美意不泻于两边。 故不以顶正为嫌也。 至于山形稍粗大硬直倾泄者,皆是死气,皆名为煞,当头直下,必至伤人,龙之不善者,宜姑置之,若来龙奇特,砂水秀异,断不可舍者,宜细阅其两旁身边稍缓稍平处,此即美意所锺,宜于此处图之。 凡此皆审示来龙之意也。 至于砂水意不可遗。 山虽可正下,然砂水太直,岂敢毅然当中。 宜挨左挨右扦之,剪去水一边尤善。 左砂有煞,点于右,右砂右煞点于左,拘拘于正顶,不亦乖乎。 凡此皆裁度砂水之意也。 稽于古法,尤有真的。 如跳墙虎之爪,穴飞天龙之耳,穴太阳之金角,太阴之月角,凤形鹤形之眼角,皆侧下之。 至 于龙身粗硬,断不敢下两边,出有龙虎者,又宜于龙虎臂动处平处求之,如凤形当面太硬直,则点凤翼。 啊人形当面太硬直则点在肩井,肩井为咬虱穴,咬虱之下,为扇肉穴,扇肉之下为曲池,倘臂太直,点于尽头平处,为掌心穴,臂若飞扬如舞之状,则点于略平坦处,为袖口穴,今之俗师,每见一峰端正,即头下穴,不论是非以此误人十常八九。 哀哉。 五曰阔大明堂 夫明堂于风水关系甚大。 所以聚后龙之气,界穴前之水,皆需此也。 葬经曰,乘风则散,明堂太阔,风不乘之,以散吾真气乎。 又曰界水则止。 明堂太阔,何所凭籍。 以界止脉之水乎。 常见公卿 大地,俱有山丘砂水,逆转横栏,以翕合聚堂气,堂气既聚则真气自凝,人丁无不昌盛。 若山砂懒散,堂气荡然,如勇将统弱兵,乎之不应,策之不前,万事垂首,听其败坏。 设使山砂紧拱,堂气周回,如武夫将士,听合于大将之前,叱吒可生风云,运动可驱山海,凡所营度,何底成功也。 此皆应于影响,非臆见也。 又常见大家之山,千峦万岭,必拥于前,虽不见水与田,而气象轩昂,骤登显贵,以阔大明堂论之,彼何有也,若有阔的明堂,除是得一砂紧拱,内局自成家务乃可当之,所谓汪汪千倾明堂外内局周围如转环也。 若无内局水口十分交锁完固,亦可无确。 但发福差池 ,不如内局尤善,所谓明堂能容万马,水口不容一舟也。 非此二者,即后有清龙真脉,前有秀异朝善,亦主贫穷孤寡。 五六代方能发福。 然亦暂贵而不富,有官而无禄,或刹时富贵,而不能长久,盖真气既散,力量自减,定主有头无尾,得一失三也。 若龙穴不真明堂又荡,又无内局水口则一败涂地,无疑矣。 今之俗师与庸劣主人,见明堂阔大,则视之如宝,极力图谋,即败亡踵至,犹然不省,殊可悼也。 又曲说以宽人之忧曰,明堂大朝山远,则受福必迟,更二十馀年,食出外洋,则大富大贵矣。 又改歌决以或其主曰,明堂容万马,富贵传天下。 久之终当发福。 彼转身后,发与 不发何与哉。 智者当自有主持。 不可茫然听其鼓动也三畏 风水所以趁吉避空,夫吉可趁,空可避,故先求无祸,乃可希福,非知其不可而辨之,即良法美意,何从入手,故此三畏次五俗着焉。 一曰到头硬直 凡作穴之处务要平正稍硬直,皆谓之煞。 大能伤人,所诶斗脉者死,断不谬也。 今之庸师,见一山下来,如臂之直,即谓之有脉,辄为人迁葬。 主人亦利其有脉,而锐意从之,不知死绝之祸,捷如影响。 古人曰,枪头莫下,鼠尾休扦,又曰劝君莫下枪头、穴,葬下人丁绝。 又曰血脉平和人少死。 无非阐明斯理也,故予以为第一可畏。 莫甚于此,非惟 硬直如枪头者,不敢乱下,或一边直来略无停息,或峦头粗大如饱腹之状或体势稍直,如覆锺之形又有棚面金星如横几者,又有直体金星,如卧梳者,俱为死气,并能伤人,见此宜断断舍之。 二曰穴前倾泻 古人曰,砂主人丁水主财,水聚则财聚,水散则财散,古今不易之理也,盖水乃无情之物,以就下顺流为性。 有物以阻之则其势自横,无物以阻之则百理顺流而去。 坟宅之前若见水去即万顷田庄,无不破尽,所谓明堂如箕米,子孙穷到底。 又曰龙虎似推车,田地不流些是也。 非惟长流水直乃可败人,至于穴前阴流之水倘直泻无归,其祸尤速,可不慎乎。 所谓 阴流不顾家,葬下事如麻也。 然流神之曲直亦能掩人之耳目,多至自欺。 水虽直流,未有若竹竿之顺者,转左转右之间,一丈五尺者,其常也,时师见此则语其主曰,如生蛇之屈曲,可无患矣。 不知自水边观之,若右屈曲之势,登穴观之,只一望而荡然也。 何有尺寸之间哉。 必得一砂关栏,一水曲左归右可十馀丈,又自右转左亦十馀丈,出水成横水样,乃可谓之屈曲。 古人跃,山有大曲水有大转,必有王侯居此间,又曰三横四直过东西,九曲凤凰池,又曰左插笏,右插笏,不是真龙无此出,左排衙,右排衙,不是真龙无此砂,皆不欲其直泻也。 三曰顺砂过堂 夫顺逆二字乃地理开卷第一义也。 此二字不明总是说梦而已。 发微论曰,今之俗师有看山四五年,而懵然不晓顺逆者。 竟与盲葬何别也。 不止地理之顺逆,只以水口去;来为主,如水倒左,凡左边有高山高陇,或圳坟树木,下至田之层级,凡一级高一级,皆谓之下砂,谓之进神;出愈长而福愈盛,若上水边有此,不论长短,皆谓之顺砂,谓之退神,窜而过堂,尤为至毒,即万顷田庄,无不破尽。 古人于来水去水,论得甚严,以其有关顺逆也。 故曰天门欲其开,地户欲其闭,又曰所喜者三门宽阔,所以爱者五户闭藏,又曰水来自左,无左亦可,水来自右,无右亦就,又曰宁剪下 砂莫剪上砂,宁剪进神,莫剪退神,皆谓是也。 盖山水性情,水来这边,定是逼窄,山高田高,水去这边定是阔旷,山低田低,此山水自然之性也。 倘能扭转山川性情,使水来边一步宽一步,水去边一步紧一步 ,则颇有神解之妙。 其于地理思过半矣。 古人曰,两水夹一桉,定作退田断,又曰退官退田笔,尖尖随水出,进官进田笔,弯弯兜水入,又曰东宫窜过西宫,长房败决,右臂尖射左臂,小子贫穷,皆言顺砂过堂,祸之惨也。 夫见顺砂固难堪矣,况过堂乎,稍有知识者必畏焉,至若龙逆局逆则一枝顺砂不妨。 夫五俗三畏既明,则地理之大概可知,贰山易寻矣, 然其中必有妙法,非四字决,又何以悉微旨而为入手工夫乎。 所谓缩动平自寻龙点穴言也。 栏之一字,自裁剪收气言也。 于此融会于心,则大地不容秘矣。 一曰缩 此寻山之密旨也,识此则易,昧此则难,每见一洞,峰峦稠密,砂水盘旋,四山秀丽,中必有山,然富贵大地,必结于群山辐轴之间,断不在近水平田旷野平畴之外,故宜缩后三五节求之,何也,缩后则龙虎缠护俱觉齐全,而纳气必深,若太出太露则山冈不绕,四无遮护,纳气必浅,所谓真穴藏假穴现,又谓天子之堂深九重,又谓穴如美女藏踪迹,岂肯抛羞见外人,皆其忆也。 有一种大龙虽到头尽处 而四面手足缠绕多,隔水群山又来遮护凑合,此则尽而不尽,露而不露,故不以为嫌,若稍见四面山稀,明堂阔荡者,终为散气之局,亟宜向后图之。 余初年看山,每见山之集乱,则眩惑不能分析,辄惆然不乐,意地必在尽头也。 屡出旷野求之,竟尔凑泊不成,茫然无得,如此逗留十五年,乃一旦默悟其旨,若有神明启之,稍见集乱之山则超然以喜,缩入数节推求,皆迎刃而解,所获甚多,不知者每谤予得山易而速,岂知其把柄在手,自有不言而喻之神,在我亦不知其所以然也。 盖以十五年之难,而成一朝之易,或者知其易而不知其难,所以诋毁无忌也。 所谓下学而上达,盈 科而后进,深造而自得,不有固然者哉。 喜人又以贵人之出入,论山之拥从,尤亲切有味,谓人必无挺身独行之理,虽小小丞尉,亦有随从数人,自是官愈尊而拥从愈众,若帅府总戌则二三百皆其部,曲山之拥从多少而大小分数顿殊,岂异是哉。 予谓必缩入数节以取来从龙虎之多正谓是也。 古人有龙怕孤单,穴怕寒之说,又有独立无依,切忌当头下穴之说,又有风吹水劫,是谓不知所裁之说,皆此义也。 然此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 二曰动 此寻山点穴之法也,与下文平字不宜分拆,当合而观之,始尽其妙。 凡到穴处,动而平则其穴为真矣。 既缩后寻觅, 但见真龙住处,有极好星峰既宜以此法求之,或中间或闪左闪右,或结于顶或垂于末或有摺纹动处,即观其是窝是乳,是坡是坪,细细取之,于略动处而观其阴阳变化何如。 盖行龙星体有阴有阳,至于结穴之处,又有少阴少阳,星体阴阳,人或知之,至少阴少阳,能知者千中无一,时师能语及此,当改容礼之,不可作凡常也。 何谓少阴,千窝坦之中,微微作动,略有些隆起处是也。 何谓少阳,于硬突处,微微作动,略有些平坦处是也。 然所谓隆,所谓坦,只在二寸三寸多至四寸五寸之间,不宜看得太粗,所谓恍惚高低,依稀绕抱,远看似有,近看似无,正谓此也。 在学者识见 高明,心目之窍,详察而自得之。 昔人曰寂然不动君休问,又曰先看来龙动不动,又曰山体静,妙在略肥略突,臼者为略瘦略歉,于稍突稍歉中,稍分动静,于略动略静中,稍分阴阳,亦善于发挥造化,阐明元旨也。 此动之精义,俨乎可想,确乎不易也。 至于块然一片无作动者。 皆纯阴纯阳,未经变化,而气不中和也。 知者当舍而去之耳。 可拘拘求穴哉。 此动之一字,非惟庸师不识,即素号高明,朗谈元妙者,亦懵然也。 惟罗纹土宿,三十馀遐,穴山老人一寸金穴法,乃与此相表里互发明耳。 学者熟读而详辨之,方有得也。 三曰平 山既作动或窝钳或乳块,俱 宜于平处求之,动而平者,穴乃天成,动而不平者,终难取穴,此亦阴阳之义也。 凡山之硬直者。 皆谓之阴有宽缓平坦处,乃谓之阳,平洋之地,若铺毡,然此纯阳也。 故以突起为贵,葬于纯阳者,固无不绝,至于山谷之地,多硬直粗顽,阴常有余,阳常不足,点穴者不患其无阴,而患其无阳,必得六分阳,四分阴乃为合式,阴多阳少,突兀不平,即为斗煞定主伤人,久之必绝。 此一定不易之理也。 纵十分来龙秀异,山水环绕,亦必葬下伤人,否则三代孤独伶仃及后昌盛。 古人曰惟有乳穴最难裁,又曰乳长不堪作穴,又曰直冲中气不堪扦,堂气裁归在以便,正脉稍离三五尺, 个中作法最精元,又曰直丁直扦,有气要安无气,又曰饶与小人从耳入,接迎君子从脑冲之,皆言穴之贵平也。 有一种地,来龙砂水俱好独是脉直,有倚左倚右之穴,又有粘穴抛穴离穴,皆于倾中取平,硬中取偏,不敢斗煞之意也。 奈何俗师正犯此忌。 每见一山陡然直下,若掉臂然,则喜其有脉而斗煞插之,至于死绝相踵,犹懵然不悟。 然亦不仅时师之过也。 以山臂乳直下为有脉者,吾广东之通弊也。 至于山之稍缓稍平者,则谓之无脉,而摇头不葬,时师安得不投主人之所好而丛中窥利乎。 祸福于彼何干。 古人曰,来不来,坦仲裁,住不住,平中取,又曰,人眠山上龙方住, 水聚天心穴始安,又曰作穴处端正可坐,展席可卧,皆以平为贵也。 或者又曰如子之言,则平者皆可作穴矣,何事劳求而后得乎。 岂知理本无偏,言各有当,纯阳之不可葬,犹纯阴之不可葬也。 二者何差毫釐,但平中一突,人所易知,而斗煞直下者,人多不识,吾粤地势卑下,山中之地十倍于平洋,故于此言之极详耳。 岂平洋地皆可作穴耶。 所谓平,自山中之稍平者言之,非指平洋也。 若平洋则各有家数。 何故又贵于平,合古人之言观之则无弊也。 古人曰斗脉者死,离脉者绝,不斗不离,乃为真穴,又曰纯阳葬了纯阳绝,纯阴葬了纯阴绝,阳龙须要下阴胎,阴龙须要安阳穴, 又曰缓处何妨安绝顶,急来不怕葬深坭,皆言阴阳不可偏胜。 如刘白头十绝穴,如覆箕,如犁嘴,如马眼,此指纯阴言也。 如鼈裙,如山坡,如草坪,皆言纯阳也。 其海不为均乎。 余见世人每葬平地,或山脚馀气之中,不旋踵而水蚁满棺,坭浆黑骨,倾覆败绝,甚可哀也。 岂曰平地可葬,而弗辨于阴阳也哉。 *四曰栏 栏者阻也,此裁砂裁水千古不传之秘也。 愚者暗昧不明,智者卓识独觉,古人曰虽有好龙穴而不汕于裁剪砂水,依旧不发,龙穴虽不甚真的而砂水裁剪得宜,亦能发福三代,此至言也。 盖水性善流阻,则住。 无阻则千里直泻,水既聚而财亦聚,水 任其直流,财何能聚,所谓砂飞水走,财散人离。 又曰一水去,二水去,众水众山一齐去,山山随水不回头,失祖离宗无助救。 又曰穴前之水忌直流,水流百步十年忧,若是水 流千里远,一十四年退败休,又曰穴前之水怕流长,明堂倾泻响当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