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全县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进行督查调研报告内容摘要:

人常在。 (三)办理服务事项少,工作停顿。 对一些运行较好的便民服务中心调研显示,中心直接为基层群众服务的事项只有信访、民政等少数窗口的若干项目,个别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长期无人坐班,全年没有基层站所开展服务,没有受理任何业务事项。 (四)内部管理不到位。 目前各乡镇(街道) 便民服务中心内部管理多由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书记负责,内部管理人员少,且人员兼顾工作多,相互工作衔接不够,已经建立的一系列规范化运作程序(业务“五办”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等服务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五)工作人员难以做到全天候集中办公。 基于各乡镇实际情况,每个工作人员都分管了多项工作,难以全天候坐在中心办公,人员不能坚守岗位,工作时断时续。 造成群众办事有找不到人的现象。 三、主要困难及问题成因。 造成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困难重重,运行效果不 如人意的原因比较复杂,从主观上看,有宣传、认识上的因素,从客观讲,有定位与农村实际不相符,操作与现行体制不对接等因素,其中客观原因是主要矛盾所在。 宣传不够。 从调研和座谈了解的情况来看,农村有些群众甚至不知道有便民服务中心,或者不清楚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能和作用,造成群众找中心要求提供服务的寥寥无几。 职能设置与群众需要不甚相符。 长期无业务造成领导重视,干部轻视,群众漠视,缺乏生命力。 在调研中一些群众甚至认为便民服务中心是 “ 形象工程 ” 、 “ 政绩工程 ”。 一是认为中心所提供的服务不是大多数农村群众所需要的,农村群众最需要的是信访解调、农业科技服务、法律援助,按目前的运行机制,中心重视的是行政服务,对群众最需要的服务力不能及。 二是认为中心集中设立办公窗口是多余,认为乡镇各站所办公地点相对集中,设立中心意义不大。 三是认为各站所在中心设立窗口限制了职能发挥,本来可以进村入户服务的,农民反过来需要到中心办理,增添麻 烦,比如粮食直补、救济补贴等,服务到户更加实惠;有些事项到职能站所可以一次办结的,现在需要中心、站所来回跑,效率低下。 服务事项少造成人员闲 置。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等因素,当前农民要求提供行政服务的事项不多,多数服务事项和行政事项需要直接到县里办理,中心一些服务人员长期清闲。 而同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