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精简版)内容摘要:
习了哪些内容。 (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谁来把这两部分内容说一说。 课后反思: 17 ( 2)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和抽象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 2小时走了 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速度=路程247。 时间) 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 92 4 71 3 125 2 151 6 98 247。 4 73 247。 3 65 247。 2 52 247。 6 二、新授 默读例 3,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2247。 32 65 247。 125 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 1) 2247。 32 如何计算。 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18 (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 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32小时走了 2 km这个条件。 (将线段平均分成 3份,其中 2 份表示的就是32小时走的路程) (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已知32小时走了 2 km,要求 1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3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 2 个21,算式: 221 再求 3 个3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 221 3 ( 5) 综合整个计算过程: 2247。 32= 221 3= 223 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 —— 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计算65247。 155,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 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65247。 125=65512= 2( km) ( 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 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三、练习 P31“做一做”的第 2题。 练习八第 4 题。 课后反思 : ( 3)分数混合运算 1 小时走了。 千米。 32小时走 2 km 19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 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 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 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 1) 428+63247。 9― 17 5 ( 2) +247。 4― 3 ( 3) 247。 [(+) ] ( 4) [7+(— )] (― 39) 二、新授 教学例 4 (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 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 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 8m ,每朵花用 32 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20 ( 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 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巩固练习: P34“做一做” ( 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然后全班校对。 引导学生比较计算分数连除或连乘除的两种算法,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统一约分后再计算比分步计算简便。 (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三、练习 练习九第 1题:前三题提倡学生选择统一成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练习九第 24题 ( 1)第 2 题:可以先求每层有多高,再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到 6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 5 层楼的高度。 ( 2)第 3题可引导学生形成两种思路: A、先求每小时录入了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再求 8小时可录入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 B、先求 8小时是 3 小时的几倍,再求 8小时录入几分之几。 ( 3)第 4题同样有两种方法: A、可以先求一共能装多少袋,列式: 240247。 4143;B、可以先求装完的43有多少千克,综合算式是 24043247。 41。 四、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 59 题。 课后反思 : 解决问题 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21 弄清单位“ 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 :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32,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54,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 35 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 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54=体内水分的重量 指 名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授 教学例 1 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54 =体内水分的重量 (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 1”。 单位“ 1”是已知的 还是未知的。 怎样求。 (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 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 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 (根据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54 =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247。 54 =小明的体重) 水分 28 千克 水分占体重的54 体重。 千克 22 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157,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 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 1”。 (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 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出示线段图) 爸爸: 小明: 爸爸的体重157=小明的体重 ①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 χ千克。 ②算术解: 35247。 157= 75(千克) 157χ = 35 χ= 35247。 157 χ= 75 巩固练习: 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练习 练习十第 1— 3 题。 (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 1”,最后再进行解答。 第二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 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 件) 练习十第 6 题(引导学生先求出单位“ 1” —— 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 1500+ 1000,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 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课后反思 : 爸爸体重的157 35 千克。 千克 23 解决问题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 ,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 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 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 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 40 千克,吃了85,还剩多少千克。 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 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 1”,如果单位“ 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 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 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 85 ,还剩 15 千克。 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24 ( 1)吃了85是什么意思。 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 1”。 ( 2)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 =剩下的重量 ( 4)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买来大米 X 千克。 x-85x=15 教学例 2 (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 2)比航模组多41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 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41 (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解:设航模小组有χ人。 χ+ 41 χ= 25 ( 1+ 41 ) χ= 25 χ= 25247。 45 χ= 20 三、小结 今天我。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精简版)
相关推荐
老师可以先说,再引导学生编、说。 如:多字少一半──夕;王二小,白又胖,一屁股坐在石头上──碧;十日十月──朝。 五、找“朋友” 指导学生根据要求找出生字(卡),并给生字组词。 1.翘舌音朋友: 生甲:我是“朝”字,我是翘舌音,谁是我的翘舌音朋友。 生乙:我是“霜”字,我是翘舌音,我是你的朋友。 生甲;谁是平舌音。 你也是我的朋友。 生丙:我是“紫”,我是平舌音,我是你的好朋友
X4NGpP$vSTTamp。 ksv*3t nGK8! z89Am YWpazadNuKNamp。 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 zn%Mz849Gx^Gj qv^$UE9wEwZQc@UE%amp。 qYp@Eh5pDx2zVkumamp。 gTXRm 6X4NGpP$vSTTamp。 ksv*3tnGK8! z89Am YWv*3tnGK8! z89Am
) ( ) ( ) y226。 zi lǜ y226。 fēi jī jī hu236。 tā men tā de tā r227。 n tā xiānɡ s238。 nɡ x237。 nɡ ( ) ( ) ( ) ( ) ( ) ( ) ( ) ( ) ( ) ɡu238。 ɡuān ɡu238。 q249。 ɡu238。 ni225。 n ɡu238。 ji227。 xiǎo sh237。
26。 ( ) ji224。 o( ) 哈 喝 觉 hā( ) hē( ) ju227。 ( ) zhe( ) bi224。 n( ) ɡěi ( ) 着 zhu239。 ( ) 便 给 zh225。 o( ) pi225。 n( ) jǐ ( ) zhu224。 n( ) h225。 i ( ) shān( ) 转 还 扇 zhuǎn( ) hu225。 n( ) sh224。 n( )
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3) 初步练习,掌握算法。 练习四第 1 题的第一排。 (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说出笔算的过程。 通过练习,老师重点看学生对竖式的书写是否 正确,有针对性地提问竖式中某一步的含义及各个数表示的意义,为学生自主学习例 2打下基础。 2.教学例 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52247。 2 = (1) 让生用小棒分一分,再用竖式计算,想:十位上的余数怎么办。 (2)
、读《桂林山水》片段,回答问题( 15 分) 我攀登过( )的泰山,游览 过( )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 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 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 危 峰兀立 怪石嶙峋 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词语( 2 分) “兀”字是(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