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__人生感悟内容摘要:

2.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充分 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作者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二、自主诵读、感悟体验 (一)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思考: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作者发出了什么人生感慨。 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找出你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 你的理解和感受;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现在,谁愿意读读你画的句子) (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 A、谈谈你的感受。 (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 B、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 你能通过朗读感染大家,让大家体会时光易逝。 谁还愿意读读。 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读。 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读一 读本人有大量小学到高中的各科全套教案及试题 联系方式: 74462071 : 74462071 好吗。 C、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 这个单元的读写例话就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边一闪而过;„„ (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 A、首先谈谈你的体会好吗。 (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的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B、结合你画的句子,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过渡: 是啊,从这些句子中作者体会到了时光流逝的踪迹。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 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叹息、惋惜。 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谈体会,朗读,说理由 (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进修;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 ( 1)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吗。 (你真善于学习)老师也查到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组合,大家来读读吧。 ( 2)请你再读读最后几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吗。 ( 3)相信大家读了这段文字后,会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的体会。 ( 4)下面,请大家带着你的这种体会,放开声音读读这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作者认为不能虚度此生,应该有所作为,他是在告诫自己,更是在唤醒人们。 让我们带 着这种体会,一起来来读读最后一个自本人有大量小学到高中的各科全套教案及试题 联系方式: 74462071 : 74462071 然段。 过渡: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请同学们想一想读了这篇课文,使你想到些什么。 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可以是一些关于时间的文章、诗词、格言、警句、故事,或者是自己、他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也可以是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的。 ) 四、学生超市 ( 1)认真去读《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 2)读一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 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 织一次演讲; (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 4)办一期珍惜时间的手抄报。 (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 9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 “ 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优雅、勃勃生机 ” 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本人有大量小学到高中的各科全套教案及试题 联系方式: 74462071 : 74462071 领悟文 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板书: 6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自己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 1) “ 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 本人有大量小学到高中的各科全套教案及试题 联系方式: 74462071 : 74462071 ( 2) “ 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 ( 3) “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 3.抓品读,促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诵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 9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3.扩展阅读。 教学过程 : 一、感悟道理 1.重点探究: “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水也不会枯萎了。 ” 桃花心木为什么 不会枯萎了。 “ 我 ” 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二、扩展阅读 1.读短文《高原红柳》,有什么感受。 高原红柳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 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 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 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 本人有大量小学到高中的各科全套教案及试题 联系方式: 74462071 : 74462071 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 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 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 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 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 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 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春天来了,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了鹅黄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片绿叶。 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 “ 观音柳 ” 和 “ 菩萨树 ”。 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 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 他常说: “ 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 ” 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 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 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 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个援藏的同志说: “ 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 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 他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大家说: “ 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札根的。 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 ” 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讲: “ 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 ” 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他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 2.交流感受。 向高原红 柳学习 —— 读《高原红柳》有感 今天,我读了《高原红柳》这篇课文,深深地被她那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所感染。 本人有大量小学到高中的各科全套教案及试题 联系方式: 74462071 : 74462071 当我读到 “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怕了。 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 ” 这两句话的时候,真为红柳感到担心。 我心想:在这可怕的天气里,风已刮得天昏地暗了,那沙丘下的红柳可怎么办呢。 它们只是一种普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