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末复习提纲内容摘要:
. : “见”通“现” xi224。 n,表现。 . 之不能尽其 材 . :“ 食”通“饲” s236。 ,喂养。 “材”通“才” c225。 i,才能。 邪 . : “邪”通“耶” y233。 ,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食 . 也: “食”通“饲” s236。 ,喂养。 ( 二 ) 词类活用 互相 轩邈 . . 轩、邈: 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向高处伸展和向远处伸展。 以 乐 . 其志 乐 :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策 . 之不以其道 策 : 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不知其能 千里 . . 而食也 千里 : 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腰 . 白玉之环 腰 : 名词作动词, 腰佩。 余则 缊 . 袍敝衣 . . . 处其间 缊 . 袍敝衣 : 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手 . 自 笔 . 录 手 : 名词作动词,动手 ;笔 : 名词作状语,用笔。 8.才美不 外 . 见 外 : 名词作状语,向外。 9.食之不能 尽 . 其材 尽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10.任意 东西 . . 东西: 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11.猛浪若 奔 . 奔: 动词作名词,奔跑的马。 12.横柯 上 . 蔽 上: 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13.风烟俱 净 . 净: 形容词作动词,散净。 14. 亲旧 . . 知其如此 亲旧: 形容词作名词,亲戚朋友。 15.性嗜 酒 . 酒: 名词作动词,喝酒。 16. 主人 日 . 再食 日: 名词作状语,每天。 ( 三 ) 古今异义 经纶 . . 世务者 经纶: 古义: 筹划 ,治理。 今义: 比喻治理国家的才能。 录毕, 走 . 送之 走: 古义: 跑。 今义: 行走。 媵人持 汤 . 沃灌 汤: 古义: 热 水。 今义: 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人多以书 假 . 余 假: 古义: 借 今义: 虚伪的,不真实的。 尝 趋 . 百里外 趋: 古义: 奔,快走。 今义: 趋向,归向。 6. 负 . 势竞上 负: 古义: 凭借 今义: 负担。 7.争高直 指 . 指: 古义: 指向 今义: 手指 ; 指点。 8. 好 . 鸟相鸣 好: 古义: 美丽的 今义: 优美的。 9.从 流 . 飘荡 流: 古义: 江流 今义: 流动。 10.故 虽 . 有名马 虽: 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11. 是 . 马也 是: 古义: 这 今义: 判断动词。 12.山 河 . 表里 潼关路 河: 古义: 黄河 今义: 泛指一切河流。 13. 把 . 酒问青天 把: 古义: 端起 今义: 介词。 14.自 将 . 磨洗认前朝 将: 古义: 拿起 今义: 将要。 1 或 . 置酒而招之 或: 古义: 有时 今义: 或许。 10 1 造 . 饮辄尽 造: 古义: 往、到 今义: 制造。 1 每有 会 . 意 会: 古义: 体会,领会 今义: 会议。 1右备容臭 臭: 古义: 香气 今义: 难闻的气味。 (四) 几种特殊句式 倒装句 ( 1) 宾语前置 在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经常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形成宾语前置的句式。 如:弗之怠正常语序应为“弗怠之”。 ( 2) 状语后置 如: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于富贵”介宾结构作状语后置,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 3) 定语后置 马之千里者 省略句 ( 1) 省主语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②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 省略主语“五柳先生”,译为(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 2) 省宾语 因以为号焉。 应为“因以(之)为号焉。 ”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 3) 省介词 寓逆旅“寓”字后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寓(于)逆旅。 ” (五)一词多义 绝 天下独 绝 . ( 独一无二 ) 百叫无 绝 . ( 断;停止 ) 上 负势竞 上 . ( 向上 ) 横柯 上 . 蔽( 在上面 ) 无 直视 无 . 碍( 没有 ) 百叫 无 . 绝( 不 ) 许 不知何 许 . 人也 ( 处所,地方 ) 一百 许 . 里( 左右 ) 以 因 以 . 为号焉( 把 ) 以 . 此自终( 凭借 ) 以 . 中有足乐者( 因为 ) 俯身倾耳 以 . 请( 相当于“而” ) 如 晏 如 . 也(„„ 的样子 ) 亲旧知其 如 . 此 ( 像 ) 言 闲静少 言 . ( 说,说话 ) 黔娄之妻有 言 . ( 言语,话 ) 之 马 之 . 千里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 ) 奴隶人 之 . 手( 结构助词,的 ) 食 一 食 . 或尽粟一石( sh237。 吃,动词 ) 食 . 之不能尽其材( s236。 通“饲”,喂养 ) 策 策 . 之不以其道( 动词 , 用鞭子打 ) 执 策 . 而临之( 名词,马鞭 ) 能 安求其 能 . 千里也( 动词,能 够) 虽有千里之 能 . ( 名词,才能 ) 其 安求 其 . 能千里也( 代词,它 ) 其 . 真无马邪 ( 难道,表反问语气 ) 其 . 真不知 马也( 大概,表推测语气 ) 若 烨然 若 . 神人( 好像 ) 口体之奉不 若 . 人也( 如 ) 至 礼愈 至 . ( 周到 ) 至 . 舍( 到达 ) 书 每假借于藏 书 . 之家 ( 书籍 ) 与朱元思 书 . ( 信 ) 从 当余之 从 . 师也 ( 跟从 ) 尝趋百里外 从 . 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向 ) 从 . 流飘荡( 顺,随 ) 山河 山河 . . 破碎风飘絮( 国家 ) 山河 . . 表里潼关路( 华山、黄河 ) 11 (六)重点字词 水皆 缥碧 . . ( 青白色 ) 争高 直指 . . ( 笔直地向上 ) 横 柯 . 上蔽( 树木的枝干 ) 蝉则 千 . 转不穷( 表示多 ) 因 . 以为号焉( 于是 ) 造饮 辄 . 尽( 就 ) 曾不 . . 吝情去留( 竟不 ) 曾不 吝情 . . 去留( 舍不得 ) 曾不 吝情 去留 . . ( 偏 义复词,去,离开 ) 环堵 萧然 . . ( 空寂 ) 环堵 . . 萧然( 形容居室简陋 ) 短褐 . . 穿结( 粗麻布作的短上衣 ) 短褐 穿结 . . ( 打补丁 ) 箪 . 瓢屡空(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 箪 瓢 . 屡空( 饮水用具 ) 箪瓢 屡 . 空( 经常 ) 不 戚戚 . . 于贫贱( 忧愁的样子 ) 不 汲汲 . . 于富贵( 心情急切的样子 ) 其言兹若人之 俦 . 乎( 辈,同类 ) 衔 觞 . 赋诗( 酒杯 ) 故虽 . . 有名马( 因此) ( 即使 ) 祗辱 . . 于奴 隶人之手( 只是) ( 辱没 ) 骈 . 死于槽枥之间( 两马并驾 ) 骈死 . . 于槽枥之间( 并列而死 ) 不 以 . 千里 称 . 也( 凭借 )( 著称 ) 且 . 欲与常马等不可 得 . ( 尚且 )( 能够 ) 策之不以其 道 . ( 正确方法 ) 执策而 临 . 之( 面对 ) 无从 致 . 书以观( 得到 ) 以是 . . 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 ) 既 . 加冠( 已经 ) 既 加冠 . . ( 男子 20岁成年 ) 又 患 . 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心 ) 又患无 硕 . 师名人 与游 . . ( 大 )( 交游 ) 执经 叩 . 问( 请教 ) 德 . 隆 望 . 尊( 品德 )( 声望 ) 德 隆 . 望 尊 . ( 高 ) 稍降 辞色 . . ( 言语和脸色 ) 援 . 疑 质 . 理( 提出 )( 询问 ) 或遇其 叱咄 . . ( 训斥 ) 俟 . 其欣悦( 等待 ) 负 . 箧 曳 . 屣( 背 )( 拖 ) 穷冬 . . 烈风( 隆冬 ) 略 . 无慕艳意( 一点儿 ) 不知 口体之奉 . . . . 不若人也( 吃的穿的 ) 缊 . 袍 敝 . 衣( 破旧 )( 破 ) 到乡翻似 烂柯人 . . . ( 指晋人王质 ) 暂凭杯酒 长 . 精神( 增长,振作 ) 干戈 . . 寥落( 两种兵器,文中借指战争 ) 照 汗青 . . ( 史册 ) 意 . 踌躇 ( 心情 ) 不胜 . . 寒( 禁受不住 ) 胜: 禁得住。 何似 . . 在人间( 哪里比得上 ) 但愿 . . 人长久( 只希望 ) 千里共 婵娟 . . ( 月亮 ) 把 . 酒问青天( 端着 ) 零丁洋里叹 零丁 . . ( 孤苦无依的样子 ) 山河 . . 表里潼关路( 华山 )( 黄河 ) ( 七 ) 理解背诵 1. 《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 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赤壁 》: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 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 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 王维在《 送 12 元二使安西 》中通过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来表达对友 人的深挚感情;王勃更是乐观,他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用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5.《 过零丁洋 》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词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7. 唐朝诗人高适的两句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慰藉之中给离别友人以信心和力量;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则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 娟 ,表达了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8. 张养浩在《山坡羊 潼关怀古》这首散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的句子是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9.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着新旧事物变化发展哲理的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10. 《与朱元思书》一文,作者善于抓住水光山色的特点描山绘水,其中突出水大流急的一句是 急湍甚箭 猛浪若 奔。 11. 《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表达了自己“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的豁达胸怀; 12.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 人感慨道:“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末复习提纲
相关推荐
运用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一目了然。 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容量大,直观,便于学生浏览涉猎更多的读写知识,开拓其视野,更好的积累提升写作能力。 九、说教学预测 通过口语表述,美文欣赏,片段写作,学生会能更好的感悟理解母爱,理解母亲对孩子的付出是平凡的无私的伟大的,在母爱的呵护关爱下,孩 子们才能健康的成长。 同时通过细节描写深入的体会母爱的深沉,抒写出真情,感恩母亲。 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
六年级数学 第一学年期中考试卷 一、直接写出得数 6% 43+21= 31-41= 1243= 51247。 3= 7214= 20240。 94= 3287= 0132= 52240。 23= 21247。 32= 75247。 1= 1475240。 1475= 二、 填空 22%(每题 2 分) 9240。 ( ) = 43 = ( ) : 8 = 15 =( )(填小数) 52 小时
涔而泪潸潸了。 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作者通过这样的描述,就是体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限 哀伤和无可奈何,最后明白抓住时间不是可能的,唯一能做的是用好时间。 结合课文和教师的讲解,理解上述句子,并由此进一步理解文章中心。 教学活动四 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 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
又 患 . 无 硕 . 师名人与游 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 . 问 尝 . 趋百里外 援 . 疑 质 . 理 1礼愈 至 . 1 俟 . 其欣悦 1 负 . 箧 曳 . 屐 1四 支 . 僵劲不能动 1媵人持 汤 . 沃灌 1同舍生皆 被 . 绮绣 1 腰 . 白玉之环 1右备容 臭 . 1 烨然 若神人 略无 慕艳 意 2余则 袍 敝 . 衣处其间 《小石潭记》 水 尤 . 清洌 参差披拂
的诗。 ②《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 ___________的作品,他与 __________合称“王孟”,是唐代 __________诗派的代表。 ③《渡荆门送别》是唐代 ________主义大诗人 ________所作,人称他为“ ________”。 ④《游山西村》是 ________代的爱国主义诗人 ________所作。 4.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往来翕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凄神寒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悄怆幽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