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汇编内容摘要:

又 患 . 无 硕 . 师名人与游 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 . 问 尝 . 趋百里外 援 . 疑 质 . 理 1礼愈 至 . 1 俟 . 其欣悦 1 负 . 箧 曳 . 屐 1四 支 . 僵劲不能动 1媵人持 汤 . 沃灌 1同舍生皆 被 . 绮绣 1 腰 . 白玉之环 1右备容 臭 . 1 烨然 若神人 略无 慕艳 意 2余则 袍 敝 . 衣处其间 《小石潭记》 水 尤 . 清洌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 许 . 头 怡然 不动 尔 远逝 往来 翕乎 斗 . 折 蛇 . 行 其岸势 犬牙 差互 凄 . 神 寒 . 骨 悄怆 幽邃 1以其境过 清 . 《岳阳楼记》 滕子京 谪 . 守巴陵郡 此则岳阳楼之 大观 也 乃 . 重修岳阳楼 属 . 予作文以记之 横无 际涯 朝 晖 . 夕阴 百废 具 . 兴 前人之述 备 . 矣 然则 北通巫峡 南 极 . 潇湘 1迁客 骚人 1 若夫 淫雨霏霏 1连月不 开 . 1日星隐 曜 . 1樯倾楫 摧 . 1 薄 . 暮冥 冥 1则有去 国 . 怀乡 1忧 谗 . 畏讥 1 至若 春和景明 波澜不 惊 . 2沙鸥翔 集 . 2 郁郁 青青 2而或长烟 一 . 空 2静影沉 璧 . 2此乐 何极 2宠大辱 偕 . 忘 2居 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 2予尝求古 仁人 之心 2 或 . 异二者之 为 . 把 . 酒临风 3 先 . 天下之忧而忧 3 后 . 天下之乐而乐 3 微 . 斯人 3吾谁与 归 . 《醉翁亭记》 望之 蔚然 而深秀者 有亭翼然 临 . 于泉上者 醉翁之 意 . 不在酒 得之心而 寓 . 之酒也 云归而岩穴 暝 . 晦 . 明变化者 野 芳 . 发而幽香 佳木 秀 . 而繁阴 伛偻 提携 杂然而前 陈 . 者 1宴 酣 . 之乐 1非 丝 . 非 竹 . 1 觥筹 . . 交错 1 颓 然 乎其中者 1树林阴 翳 . 1太守 谓 . 谁 1而不知太守之 乐 . 其 乐 . 也 二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1玉盘珍羞直万钱 1玉盘珍羞直万钱 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文言文课内阅读篇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 1— 7 题 风烟 俱 ( )净,天山共色。 从 ( )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 缥碧 ( ),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 轩 ( ) 邈 (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 戾 ( )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 ( )事物者,窥谷忘 反 ( )。 横 柯 ( )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 2.理解填空。 (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 (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点。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文中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 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6.翻译句子 ( 1)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2)鸢飞 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回答 1— 6 题 先生不知 何许 . . ( )人 也,亦不 详 . ( )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 不求甚解 . . . . ( );每有 会意. . ( ),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 .( )知其如此, 或 . ( )置酒而招之;造饮 辄 . ( )尽,期 . ( )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 吝情 . . ( )去留。 环堵 萧然. .(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 屡 . ( )空, 晏如. .( )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 自终. .( )。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 戚戚. . ( )于贫贱,不 汲汲. .( )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 俦 . ( )乎。 衔 觞 .( )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翻下列句子。 ( 1)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2)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3)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文中哪句话说明五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赞中的哪句话与传文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课外阅读所知,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阅读《马说》,回答 1~ 5 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①故 虽 . 有名马 ②不 以 . 千里称也 ③才美不外 见 . ④且欲与常马 等 . 不可得 ⑤ 策 . 之不以其道 ⑥ 其 . 真无马邪 2. 我能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① 突 出 伯 乐 对 千 里 马 的 决 定 性 作 用 的 句 子是:。 ② 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③ 千 里 马 才 能 被 埋 没 的 直 接 原 因是 ,根本原因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的理解: (不必都答)。 ① 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