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456单元教案(三疑三探模式)内容摘要:

1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 /香炉 /生紫烟, 遥看 /瀑布 /挂前川。 飞流 /直下 /三千尺, 疑是 /银河 /落九天。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设疑自探 小朋友们,上节课大家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对,那么和“诗仙”李白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还有一位特别有名的大诗人,人们把他称为“诗圣”。 他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杜甫的诗 —— 《绝句》。 二、解疑合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自悟。 ( 1)读一读: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 2)看一看:边读诗边看插图,感知诗句的意 思。 ( 3)议一议:跟同桌议一议这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象。 ( 4)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 5)背一背: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 1)交流理解。 先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再提出不懂的地方,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疑,教师作点拨、讲解。 ( 2)展示图画。 引导学生在赏画、评画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大意。 ( 3)朗读古诗。 读出适当的语气。 再读诗句,感悟春景之美。 ( 1)教师范读。 ( 2)自读、小组合作读。 ( 3)配乐、配画,入情入境诵读古诗。 游戏感受古诗中的对仗。 ( 1)回顾以前学过的对对子的课文。 ( 2)找朋友:两个 —— 一行 黄鹂 —— 白鹭 西岭 —— 东吴 千秋 —— 万里 三、质疑再探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调动全班同学进行帮助解决。 四.运用拓展 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并讲讲诗句的意思。 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者再找找杜甫其他的诗,试着背一背。 板书设计: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学反思: 1雷 雨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句每段的意思,知道雷雨前、中、后的自然景象。 通过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图文结合,引导学生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 指导学生用准确的词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设疑自探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 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引发学生对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 二、解疑合探 A、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教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认读词语卡片。 (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 1)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 2)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 3)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 了。 ( 4)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识记字形,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 )用换偏旁识字法记“虹”。 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B、 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老师引读。 (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让学生 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三、质疑再探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调动全班同学进行帮助解决。 四、运用拓展 “词语串串烧”。 越来越亮 越下越大 越( )越( ) 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 )不( ) 完成课后“读读抄抄”练习。 板书设计: 18 雷雨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压 逃 越 垂 彩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看课件演示,写出本课的生字。 (压、网、虹、雷) 边看图片边回顾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中、优等生评价。 二、解疑合探 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自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用“ „„ ”标出这些景物怎么样。 ②指名回答。 (板书:云黑) ③比较句子,说说哪句写 得好。 为什么。 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④指导朗读。 (范读、指名读、齐读) (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①看课件,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这时的天气变化。 ②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什么。 (板书:风大) ③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说明风大的语句。 ④(运用演示法)蜘蛛怎样从树上下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用“垂”字。 ⑤指导读第二自然段。 ⑥男生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这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板书:电闪 雷响) ⑦比较句子“闪电亮,雷声响”“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说一 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⑧“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这两个句子的顺序能不能颠倒。 为什么。 ( 3)齐读第一、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象。 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 1)看课件(雷雨中的景象)。 ( 2)自读第四、五、六自然段,然后告诉同桌,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 3)指名回答,再指导朗读。 板书:雨急 雨密 雨(大→小) ( 4)指导学生用“渐渐”练习说话。 ①把句子补充完整: 春天,天气渐渐。 渐渐长大了。 渐 渐。 ②学生用“渐渐”练习说话。 ( 5)齐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 1)看课件(雨后的美景)。 ( 2)自读第七自然段,然后告诉同学们,你读懂了哪些词句。 (板书:空气清新) ( 3)指导用高兴的语气读第七自然段。 ( 4)边看图边轻声读第八自然段,然后告诉同学们,通过朗读,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彩虹挂) ( 5)采用把句子补充完整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挂”字。 我把 挂在。 墙上挂着。 挂在。 ( 6)指导朗读第八自然段。 ( 7)创设情境,伴乐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 8)指名口述第七、八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三、质疑再探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调动全班同学进行帮助解决。 四、运用拓展 把课文中你认为好的句子摘抄下来。 你留心过天气的变化吗。 如果留心过可以写下来。 如果没有留心过,今后可要留心观察啊。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设疑自探 读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借助生字表,认读生字,同桌互读。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解疑合探 A、学习生字 ( 1)观察字形,交流发现。 如:“压、逃”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 2)示范讲解。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 又要缩短。 ( 3)让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遍,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遍,争取第二遍比第一遍写得好。 三、质疑再探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调动全班同学进行帮助解决。 四、运用拓展 用生字组词。 选自己喜欢的词句,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 板书设计: 18 雷 雨 叶不动 枝乱摆 雷雨前(图):乌云 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 蝉不叫 蜘蛛逃 雷雨中(图):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天亮了 空气清新 雷雨后 (图): 雨停了 彩虹 蝉 蜘蛛 青蛙 教学反思: 19 最大的“书” 教学目标 : 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 学习生字词。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 大教师手拿书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书 )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 ?(学生说)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 最大的书。 (故意漏写双引号 ) 学生纠错 :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 :为什么加引号。 二、解疑合探 A、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思考 :最大的 书 指的是什么 ? 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师 :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 书 ,这本 书 永远也读不完。 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 你还有哪些 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 3)巩固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送生字宝宝回家 :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检查读书情况。 一人读一自然段。 B、理解词语。 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师生释疑。 对词语的理解作如下设计 : 刨根问底 :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出示出来,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另一方面从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问的孩于,总爱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从而理解 刨根问底 的意思。 宝藏 :让学生说说叔叔要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来理解词语意思。 地质勘探队员 :指导学生说说他们是千什么的。 三、质疑再探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调动全班同学进行帮助解决。 四、运用拓展 教师范写 底 ,讲解写字要领 : 底 :第三笔是竖撇,第五笔是 竖提 ,上下都有点。 学生描黑,临写。 还有哪些字有 竖撇 ?学生练写 册 、 厚。 、 质 ,教师针对写字情况进行指导。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复习生字,质疑课题。 复习生字 质疑课题 师 :培根曾说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你想从这本 最大的书 获得哪些知识呢 ? 学生质疑,归纳 : 1)、 书 中有什么内容 ? 2)、这本 书 有什么作用 ? 3)、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自己读书、多思考等 ) 二、解疑合探 (一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 :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学生在班里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 : (1)、岩石 书 : A、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 指名学生读。 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 指导读第一句话 :岩石就是 39。 书 39。 啊 :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 B、 书 中的字 :(课件出示第六段内容》 说说 书 中有哪些字 (如雨痕、波痕、矿物 D 指导读 :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 C、 书 中的画 (出示第八自然段内容 j 书 中有什么画 ?(树叶、贝壳、小鱼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