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中考试题集锦内容摘要:

5. 阅读全段,简说陈涉失败的原因。 ( 3分) 答: 6. 翻译:“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一句。 ( 4分) 十二、 比较阅读。 [甲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乙 ]项籍 ①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 ② 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 人 敌 .。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 俱 . 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释:①籍:项羽的字。 ② 项 梁:项羽的叔叔 1. 下面每组中加点词意思、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吴广 素 . 爱人 我行我 素 . B. 皆已失 期 . 不 期 . 而遇 C.学万人 敌 . 敌 . 众我寡 D.梁与籍 俱 . 观 与时 俱 . 进 2. 对下面 加点的 字 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夺 而 . 杀尉 ( 表示顺接,相当于“然后” ) B. 尉果 笞 . 广 ( 鞭打 ) C.梁 以 . 此奇籍 (因为) D. 虽 . 吴中子弟 ( 虽然 ) 3.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梁掩其口,曰: “ 毋妄言,族矣。 ” 梁以此奇籍。 4. 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 ①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 “ 彼可取而代也。 ③ 高祖 (刘邦) 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 “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答案 一、 1.(1)逃亡 (2)去、往 ,皇上派 (他〕在外面带兵。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 :天下苦秦久矣。 :(1)士兵 对 陈胜的敬畏 (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 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 (2)做事周密细致 ; (3)有很强的 组织领导才能。 二、 2.① 误了期限,按照 (秦朝 的 )法律 , 都要 被 杀头。 (意对即可 ) ② 全 国 百姓苦于秦 朝统治 已经很 久了。 (意对即 可 ) ③ 士兵 们 (或:士兵 中 )到处 谈 论 (晚上 发生 的事情 ),都指指点点 地看着陈胜。 (意对即 可 ) 4.① 号 称 天下的百姓反抗 秦 朝 的 统治,会得 到很多 人的 响 应。 ② 《陈涉 世 家》 中这段 文字侧重写起义 的 原因 和 策划(谋划)的经过 ; 《过 秦 论》 中的这段文字 侧重 写起义的 影响 和起义引发的 结果。 (意对即 可 ) 三、 1.( 3 分) D 2.( 4 分) ( 1)指代平民 ( 2)估计、揣测 ( 3)适逢、恰巧遇到 ( 4)应当 3.( 4分) 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 2分) 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 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 ( 2分)(意思对即可) 四、 1. ①素:向来 ②比:等到 ③将:统帅,率领 ④亡:逃亡( 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 1分) 2. 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 4分。 每句 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 无语病即可) 3. 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 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 4分,各 2 分) 4.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 人。 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 4分 , 各 2分) 五、 1. D 2. D 3.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行吗。 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六、 1.( 1)及,等到( 2)有人(本题 2分。 每小题 1分) 2.( 1)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 2)众多 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人了。 (本题 4分。 每小题 2 分,译错 1 处扣 1 分,扣完为止) 3.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 2分,只答后一句也可) 4. ① 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 ( 1分) ② 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 1分) 七 、 1. 西 史学 文学(本题 2分,对两处得 1分, 1处 ) 2. 屡次 一伙人、一班人 发动,发起 难道(本题 2 分,每词 分) 3. 即使仅能免于死刑,然而守卫边关而死去的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 (本题 2 分,借第令、固等关键词语必须译出。 ) 4. ① 感激拥戴陈胜吴广,愿为其用。 ② 形势所迫(失其当斩),不得不反。 (本题 2 分,每条 1 分) 5. 大泽乡 天下苦秦久矣(本题 2分,答对一处得 1分) 八、 1. (1)等到 (2)有的 (有的人 ) 2. B 3. (1)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 (2)陈胜的许多老朋友都主动离开了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亲近他的人了。 4. (甲 )陈胜率众起义,深得民心,建立了政权 (乙 )陈胜起义建立政权后丧 失民心,丢失了政权。 5. (1)顺从民意,深得民心;违背民意,丧失民心。 (2)答题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某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如: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人不要忘本、要讲诚信、做人要懂得珍惜感情等均可。 九、 1. 4分。 ① A; ② C;(各 2分)( C、 A也对)。 2. 2分。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或: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疆而死的人,本来占十分之六七。 (错、漏译关 键词:如借第等,一处扣 ,扣完为止。 ) 3. 2分。 有远大抱负(或有建功立业思想),有 敢于反抗的精神,有卓越的宣传组织能力。 (能体现其中两方面的意思,给两分;只答一方面,给 1分。 ) 十、 1. C 2. (用土)筑台 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3. ( 1)抓住时机 ; ( 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 ; ( 3)激怒众人。 每一个要点 1分。 4.(诸郡县)苦秦吏 十一、(一) 1. ( 1)去;往( 2)无义 ( 3)结构助词相当“的”字( 4)你 2. 假如有一日我们做官发财了,可不要忘记了我们穷哥们 3. 说明陈涉青年时期的伟大 抱负。 (二) 4. ( 1)去,到( 2)累次,一再 5. 陈涉违背了当初“苟富贵,无相忘”的诺言,背弃原来兄弟,丧失人心,所以失败。 6. 客人在宫里进进出出,越来越放纵,常常谈论陈涉贫困的故事。 十二、 1. D 2. D 3. 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 “ 不要 说狂话 . . . ,要被 灭族 . . 的。 ” 项梁 因此 . . 觉得项羽是个 奇 .才 .。 4. ① 陈涉对暴秦的统治不满,有追求平等的理想; ② 项羽对秦充满仇恨,有灭秦的豪情壮志; ③刘邦对秦皇帝充满羡慕之情,流露出对富贵 功名的世俗追求。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试题集锦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2020 年)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 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 2 分) ① 以头抢地耳 ② 长跪而谢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 是也 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公将鼓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2 分)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2唐雎以 “士之怒 ”回击秦王的 “天子之怒 ”,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 2 分) 二、 2020 年浙江省温州市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 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 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 (1)秦王怫然怒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3)秦王色挠 (4)长跪而谢之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 )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18.唐雎以 “士之怒 ”反击秦王的 “天子之怒 ”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