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自己整理)内容摘要:
政体的类型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民主共和制 历史背景 封建传统相对强大、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封建传统薄弱、资产阶级革命彻底 国家元首与产生方法、职能 国王,世袭、终身、礼仪性 总统,总揽军政大权,选举产生有任期 国家元首地位 国家象征, “ 统而不 治 ”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总揽军政大权 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 总统任命、议会通过 国家元首、议会、政府关系 ( 二 ) 罗斯福新政 危机发生的原因 : 1)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基本矛盾 —— 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供过于求。 2) 主要原因:供给与需求、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3) 政策原因 :长期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结果 4) 直接原因 (导火线 ):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新政措施 : ① 整顿财政金融; ② 调整工业生产 ③ 调整农业生产; ④ 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特点: 采取政府对国家经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全面干预的办法 (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实质: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思考:学习了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考虑到底 “ 新 ” 在什么地方。 ①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自由放任 —— 政府干预) ②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的形式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有利于工人、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 和阶级矛盾。 ③新的起点:私人资本主义 —— 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战后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影响: 进步性:⑴直接影响: 度过了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 ⑵间接影响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初步社会保障体系。 ⑶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局限性: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最深远的意义在于: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三、法国共和制度建立的艰难历程 革命原因 : 1) “ 旧制度 ” 的衰微 ( 1)财政危机的 加剧 (P30) ( 2)等级对立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 3)启蒙运动启发了第三等级的反抗意识。 —— 根本上,就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美国独立战争的推动作用 3)火线:三级会议,网球场宣言(制宪议会) 开始标志: 法国大革命,当时的社会状况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大革命的爆发 (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 初步成果 :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和 1791宪法,法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实现了国家的初步改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 阻碍 法国政治体制的演变 ( 1)大革命前:波旁王朝 君主专制 ( 2) 1789年 —— 1792年:君主立宪制 《人权宣言》; 1791年宪法 :国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 三权分立:立法权:一院制议会 行政权:国王 司法权:选举的法官 《人权宣言》主要内容 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自由、财产、安全和反对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评价: 宣示了新制度的原则,反映了要求摧毁封建专制制度和等 级制度的愿望,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意义: 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 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 法国共和制度建立的艰难历程 ( 3) 1792年 —— 1804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民主共和制 共和国: 17921804年 1)面临危机:普奥联军入侵法国(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 2)共和国成立,吉伦特派当权时期( .- ) 3)处死路易十六: 1793年 1月 4)雅各宾派当权时期(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 - ) 恐怖政策 : 表现: 战时总动员、限价法令、断头台 评价:稳定局势;人人自危。 危机过后仍不结束 ,导致内部分裂 ,丧失民心 (垮台的根本原因 ) 热月政变: 1794年 革命高潮结束 实质 :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正常统治秩序,是进步的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 1. 法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震撼了欧洲的封建秩序,为资产阶级革命树立了榜样 ( 4) 1804年 —— 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帝制 1) 1799年雾月政变,拿破仑独裁政权的建立 2) 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对内: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经济上: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法律上:颁布《民法典》等法律。 对外:多次反击欧洲反法联盟并侵略多国及与英俄争霸 实质:资产阶级的军事帝国 ( 5) 1815年 —— 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 (百日政权的建立) 国内的支持 :P35 国际时机:欧洲国家忙于开维也纳会议重建欧洲秩序。 拿破仑个人的作用 原因①法国连年战争,消耗了国力 ② 以反法 同盟为首的欧洲封建势力的进攻 ③ 法国奴役其它欧洲国家的人民,引起广泛的反抗 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法国革命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 但他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掠夺了欧洲许多国家,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导致他的最后失败 ( 6) 1830年 —— 1848年:七月王朝 君主立宪制 波旁王朝: 在政治上日趋反动:路易十八极力恢复君主、贵族和教会的政治特权;继任的查理十世对立宪制更是深恶痛绝。 引起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 法国文学家雨果的《悲惨世界》就反映了 复辟时期的社会黑暗。 1)七月革命的背景 ( 1)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主要原因 ( 2)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议会选举的胜利--根本原因 ( 3)《七月敕令》的签署--导火线 2)七月革命的经过和结果 ( 1)经过 1830年 7月 27- 29日。 推翻波旁王朝统治,起义取得胜利。 ( 2)结果: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 代表法国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对七月王朝的认识 积极意义:结束了复辟的波旁王朝的反攻倒算,增加了选民人数,进一步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 结束了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半个多世纪的斗争,封建地主 阶级从此退出了历史政治舞台,资产阶级专政建立起来,此后未再出现复辟。 局限性:对财产的限制较大,其民主权的扩大只限于中上层资产阶级,实际上,七月王朝是一个 大资产阶级政权。 ( 7) 1848年 —— 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民主共和制 1)二月革命 “ 狂欢 ” ( 1) 背景: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根本原因 ②七月王朝反对任何改革,对内镇压人民革命,维护金融贵族利益。 严重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引起中下层资产阶级和工人的普遍不满--主要原因 ③欧洲农业歉收和工商业危机,人 民生活难以为继--直接原因 ( 2)结果: 1848年 2月 222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七月王朝统治,起义在三天内获得胜利。 成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问题:第二共和国时期,临时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结果怎样。 第二共和国时期措施: 一方面,临时政府宣布法国人民享有普选权、劳动权和全民免费教育权;由于工人掌握了大量武器,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工人的改革。 另一方面,新政府又排斥工人代表,增加税收,并且决定强行解散国家工场。 同时,组织别动队,准备对付工人武装。 结果:工人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开始激化,最终触发了巴黎工人的六月起 义。 2)六月革命: ( 1)六月起义的原因: 直接原因:资产阶级政府颁布解散国家工场的法令; 根本原因:工人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开始激化。 ( 2)六月起义的经过和结果: 1848年 6月,巴黎起义工人以 25万以上的政府军队,经历了 22日至 26日 5天的战斗,最后被镇压下去。 起义工人 万多人被杀, 万人遭到监禁或流放。 ( 3)六月起义的性质和意义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失败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 ,还未发展到被消灭的程度。 二月革命与六月起义的对比 二月革命要求推翻金融贵族的统治,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六月起义是法国的工人阶级要求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所以马克思说,六月起义 “ 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第一次大交锋。 这是保存或消灭资产阶级制度而进行的战斗。 ” ( 8) 1852年 —— 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 帝制 (拿破仑神话的延续) 问题: “ 拿破仑神话的延续 ” 是指谁、何时、建立的什么政权 ?1848 年第二共和国建立,它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 路易 ∙波拿巴于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原因 : 1)利用其伯父的威。专题八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自己整理)
相关推荐
研制超薄机械零件,如鸣响报时器、日月星盈亏、计时马表、两地时间显示、温度测量器及指南针等,创制出精密复杂的机械表,屡获殊荣。 在 1889 年举行的第十届巴黎环球钟表展览会中,爱彼表参展的 Grand Complication 陀表,具备问表、双针计时器及恒久日历功能,精湛设计引来极 大回响,声名大噪,享誉国际,为爱彼表在表坛树立了崇高的地位。 时至今日,爱彼表在 Audemars 与
线如下: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结构简式: A ; D。 ( 2)写出反应类型:反应 ① ;反应 ②。 ( 3)反应 ③ 的试剂: ____。 ( 4) lmol F 分别与足量的溴水和 NaOH 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 Br2 mol, NaOH mol。 ( 5) E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已知苯环上羟基很难直接与羧酸发生酯化反 应)。 ( 6)与
— 识别特点: 材料面上 —— 明确增加了任务指令 —— “双给”: “给写作材料” —— 提供一个争议性大,具有对立性、真实性、现场感和层级发展的叙事体事件。 “给驱动任务” —— ①材料后面的写作要求,一般带“谁”、“怎么”等疑问词,它往往指向“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是作文的范围,不能离开此要求,离开则属离题。 ②明确给定写作内容及写作角度。 (三) “任务驱动” 内涵解读:
【答案】 C 【解析】 对铁 锤分析可知,其受重力与木桩的作用力;设向下为正方向,则有 0m g F t m v ,得:mv mgF t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铁锤对桩的平均冲力为 mv mgt , C 正确; 考点: 考查动量定理的应用 【名师点睛】 在应用时要注意先明确正方向,然后才能列动量定理的关系式求解. 30.【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2017届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