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问卷内容摘要:

七年级语文下期第六单 1.写字,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修养。 能写一手好字,可以让人赏心悦目,称羡不已。 读下面两句诗,然后用楷书工整地抄写在方框内。 3 分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眼睑 (jiǎn) 悲怆 (chu224。 ng) 抽搐 (ch249。 ) 窥伺 (s236。 ) B.剽悍 (biāo) 束缚 (sh249。 ) 妒忌 (d249。 ) 困窘 (jiǒng) C.缀行 (chu242。 ) 假寐 (m232。 i) 搏击 (b243。 ) 意旨 (zǐ) D.旷野 (ku224。 ng) 鬃毛 (zōng) 翘起 (qi225。 o) 覆 (f249。 )盖 3.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 不动声色 蹦来蹦去 临空跃起 目瞪口呆 B. 斑斑驳驳 生意葱茏 进退维谷 略胜一筹 C. 眼花嘹乱 秩序井然 石破天惊 慷慨以赴 D. 遒劲有力 相得益章 面面相觑 团结玉侮 4. 下面对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斑驳 (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 生意 葱茏(一种商业活动) B. 娴熟 (熟练) 进退维 谷 (穷尽、困境) C. 眸子 (眼睛) 悲怆 (非常悲伤) D. 观瞻 (具体的形象给人的印象) 剽悍 (勇敢,强健) 自一位同学的讲演稿,请指出错误并写明修改办法。 4 分 ① 同学们,我们不能忘记,曾有多少志士仁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的兴亡英勇奋斗;②我们也不能总沉醉于我国有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和四大发明。 ③作为祖国 21 世纪的建设者,我们将要担负的责任并不轻快,④我们更不能不忘记,当年少先队员的誓词 —— 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 3 分 ( 1) 这句名言不仅说 明了一种生活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出这个道理。 ( 2) 请举出一个能证明这个道理的事实论据。 7.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3 分 ______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 __________,散发着浓烈的祝福; ________,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 生命是酒 ② 生命是咖啡 ③ 生命是茶 A. ②③① B. ①②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8.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 ,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是香,量力而行。 ” 请你把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中的有关语句作适当删减填入上联,使之构成对偶句式。 2 分 9. 下面是一段简短的议论性文字。 参考提示,为语段的前两个空白处各补一个句子,并在第三个空白处用一句概括性的话为这段文字作结。 要求补写的三个句子合乎文意,与整段文字衔接顺畅。 3 分 掀开中国历史的重重帷幕,一个个发人深省的事例浮出了岁月的烟尘,清晰地昭示着后人。 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听从比干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 假如 ( 1)。 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商鞅之谏而变法,又哪能称雄于六国。 如果 ( 2)。 综上所述,不难 看出 ( 3)。 提示:吴王夫差 伍子胥 蔡桓公 扁鹊 楚怀王 屈原 鲁庄公 曹刿 齐威王 邹忌 唐太宗 魏征 ,不超过 15 个字。 3 分 本报讯(记者 陈发赐)昨天下午,高级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周瑞金在浙江东方学院为我市新闻工作者和东方学院的新闻专业学生作题为“知识经济与‘三个代表’思想”的演讲。 周瑞金为温州人,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担任过《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昨天的演讲会上,周瑞金详细介绍了美欧及亚洲国家的新经济发展历程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并和我国的经济发展作了比较,阐述了我国发展经济的迫切性。 标题: 11. 研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出你该说的话。 3 分 已知:①备考前夕:某学校初一( 2)班 21∶ 30 下晚自习②家长有令:晚自习后须自学一小时。 求证:期望值的合理程度。 解:眼皮十分沉重 答:九年寒窗苦,苦海无边 这是一道“数学”题,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至少写出两条)另外,请提一条关于学习的合理化建议。 ⑪信息 ⑫ 建议 : 12.走进名著: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4 分 ①( )借东风 —— 巧用天时 ②( )进曹营 —— 一言不发 ③( )打宋江 —— 过后赔礼 ④( )照镜子 —— 里外不是人 13. 古诗文 8 分。 ( 1)下面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屠自后断 /其股 B 恐前 /后受其敌 C.其一 /犬坐于前 D 意 /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 ( 2)按要求默写。 6 分 A.《约客》中用对句写景,富有 时令和地方特色的诗句是。 B.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许多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到建设祖国的浪潮中,老一辈的建设者无不欣慰的说:“真是 , ”。 (用赵翼《论诗》绝句中的相关诗句回答) C.神州六号是中国人飞天梦的实现,因为人类自古以来就有飞天的梦想 ,所以诗人们常以鸟为抒情的对象。 请你写出两句与“鸟”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二、文言文阅读( 15 分)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 ②一狼洞其中 ( ) ③屠自后断其股 ( ) ④止增笑耳 ( ) 1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狼阴险狡诈的一句是( ) 2 分 A.缀行甚远 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C.目似瞑,意暇甚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5.请在下面各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动词(限一个字),概括前四段的大意: 1_____狼 2_____狼 3_____狼 4_____狼 2 分 16.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写出两个。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 (1) 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止增笑耳。 18.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对付像狼一样的恶人。 谈谈你的看法。 2 分 三、现代文阅读。 ( 38 分) (一)珍珠鸟 21 分 ⑪真好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 舒适又温暖的巢。 ⑫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⑬我把它挂在窗前。 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 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 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⑭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笼。 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⑮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我们就这样一点 点熟悉了。 ⑯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 我呢 ?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更小哟,雏儿 !正是这个小家伙 ! ⑰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 瞧,多么像它的母亲 :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⑱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 那些大文豪的名字。 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 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⑲我不管它。 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⑳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⑴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至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蹦来蹦去。 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⑵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这样,它完全放心了。 索性用那 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 “嗒嗒 ”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⑶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 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