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职高专:航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证教师保持证书有效,并鼓励持证教师进行适任职务晋升。 ② 选送专业教师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理论及实践培训,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取得相应船员适任证书,使本专业专任教师不仅符合国内海事法规的要求,而且符合国际公约的要求,做到 “ 上船能顶岗(当船长或驾驶员),上岸能教书 ”。 ③ 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或进修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专业教师队伍中硕士以上学位达 40%、 40 岁以下的教师硕士学位取得率力争达到80%以上。 ④ 建立完善的新教师培养计划和新教师指导制度。 对院校新分配来校的大学生,先安排到中海集团各专业公司所属船舶顶岗实习,待取得三副以上任职资格后方能回校任教;对新调入的教师,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 高等教育学 ” 、 “ 高等教育心理学 ” 等课程的学习,通过参加培训和考试,取得高校教师上岗资格。 同时,系部指派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新教师实行指导和培养。 ⑤ 专兼结合,优化教师队伍。 采取专职外聘和兼职外聘有机结合的办法,充分利用背靠中海、背靠企业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聘请具有高层次、高学术水平的企业培训师、客座教授及专家来校讲课;聘用船公司的船长、驾驶员、水手长作为兼职教 师担任实操技能课程、船舶生产实习指导等。 ⑥ 加快师资的引进步伐。 引进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具有无限航区 3000 总吨及以上船舶驾驶员任职资格的现职中青年船员充实教师队伍。 ⑦ 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倾斜政策,从国内重点大学、著名专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引进具有本科学历或硕士以上学历,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航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2 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中、青年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并可作为学术带头人的后备力量;重视骨干教师及教学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加快教学带头人的培养和学术梯队的形成。 ⑧ 开展各类师资培训,教学法的学习、教学示 范课、教学研究活动、教学公开课、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赛、教学比武等系列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⑨ 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业务进修、学术交流、考察等。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 建设目标: 遵循航海类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无限航区 3000 总吨及以上船舶驾驶员岗位能力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船舶驾驶员岗位所涵盖的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结合岗位适任证书的考核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块和课程内容。 通过航行认识实习、课程实训、航海仿真模拟、设置工作情景、专业理论学习、岗位适任证书考核和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达 到无限航区 3000 总吨及以上船舶驾驶员的适任要求。 以学生“爱企业、英语好、技能优、能动手”为出发点,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进一步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使毕业生符合企业对航运人才的要求;开发并使用教学软件,在现有专业主干课程中,遴选 2~ 3 门课程进行重点建设;结合专业特点开发和建设综合素质课程,要探索航海教育方法的改革,“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要得到深化和发展,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措施要在专业教学中得到贯彻和执行;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适时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做动态的调整;努力构建出一个与上海建设国 际航运中心需求相适应、既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又满足 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促进专业先进技术发展要求的教材体系,促进专业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建设子项目: ①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调整和完善 ②精品课程与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③综合素质课程的建设 ④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⑤教材建设 ⑥航海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及教学团队建设 重点举措: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航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从 2020 级开始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入校的第一学期完成 “ 熟悉和基本安全 ” 、 “ 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 ” 、 “ 船舶高级消防 ” 、 “ 精通急救 ” 等上船所必需的专业技能适任培训,通 过我国海事主管机关的评估及考试,取得相应的专业技能适任证书。 第二学期上船进行航行认识实习(不少于一个月),在船期间完成《船舶结构》、《船艺训练》等课程部分内容的教学。 第三、四学期完成所有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并参加无限航区 3000 总吨及以上船舶驾驶员的适任考证( 10 门课程)。 第五学期全部安排船舶驾驶员综合业务与岗位技能训练,为第六学期毕业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期间完成 GMDSS、 RADAR 与 ARPA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适任合格证书,还要完成所有的岗位技能实训(包括:海图作业、航线设计、货物积载与系固、 航海仪器使用、电子海图、船舶操纵与避碰、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并通过我国海事主管机关的评估及考试。 第六学期毕业顶岗实习。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培养航海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如:课堂理论教学、专业实训、课程大型作业、边讲边练、校内外实习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仿真模拟器与真机相结合教学等灵活多样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教学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 让实训室、生产船舶成为教学的主课堂。 充分利用船舶操纵模拟器,实现航 海教育手段上的重大改革,实现从传统的航海教育模式向新模式的转变: ▼教学形式多样化:分为合班上课,分组实践,交叉实践,主讲教师与助教协同授课,在教师监控下学生轮流担任指挥员等;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 , 使用电子海图,动态视景软件,自动避碰雷达,计算机模拟航海实景等; ▼ “ 航海学 ” 、 “ 船舶值班与避碰 ” 、 “ 船舶操纵 ” 三门课程的部分内容要达到模拟实船操纵教学的仿真效果。 教材建设: 鼓励专任教师积极参加全国交通航海职业技术教育统编教材的编写。 组织开发满足航海专业建设发展需要的教材,编写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教 材、综合实训教材和配套教学参考资料,努力填补现有教材的空白,逐步实现专业教材的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化,形成具有专业特点的高质量教材体系。 同时,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航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4 企事业单位专家指导审核,使教材质量不断地动态发展,以适应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课程建设: 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课程体系是否完善、课堂教学质量高低是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大问题。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遴选几门专业主干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具体计划如下: ①“十二五”期间争取使专业课程 设置更加趋于合理,课堂教学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多媒体教学普及率达到 100%,同时,开发并使用教学软件,要完成部分核心课程网络化建设。 ② 抓住课程建设的重点,根据各门课程师资力量的不同情况,争取在 3~ 5年内将《航海学》、《气象与海洋学》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现有专业主干课程中,再遴选 3~ 5 门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将《船舶值班与避碰》、《 GMDSS》、《海上货物运输》、《船舶管理》建设成为市(院)级精品课程。 ③ 随着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 STCW 公约》的修正和(或)修订情况 , 适时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 内容做动态的调整,注重课程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和动态灵活性。 ④ 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建设几门具有行业特色的综合素质课程。 航海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及教学团队建设: 航海英语目前已成为航海教育、学生适任考证的瓶颈,更是用人单位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要加大航海英语教学改革力度,提升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重点举措:加强航海英语(驾驶)教学团队建设。 培养和引进英语好、懂专业的 “ 双师型 ” 英语教师人才。 教学、导学、督学等几个环节一起抓,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 借鉴中挪联合办学成功的经验,进一步 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增加英语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强化英语教学,尤其是口语和听力训练。 目标:在 35 年内突破这个瓶颈。 我们一定会采取切实的措施,软硬件一起建,教和学一起抓,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见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航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5 第五部分 实施步骤与建设任务 1. 航海实训中心建设 ① 20202020 年新建船舶保安实训(设备陈列)室 1 个,满足 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标准和国内海船船员适任上岗相关标准最新要求,满足教学与培训的要求。 ② 2020 年新建航海多功能实训室和海图实训室各 1 个,满足 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标准和国内 海船船员适任上岗相关标准最新要求,满足教学与培训的要求。 ③ 2020 年添置及更新部分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 (GMDSS)仪器及设备,设备安装到位,系统调试、验收通过,投入使用。 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20202020 年期间) ① 每年引进 2 名具有无限航区 3000 总吨及以上船舶任职资格的现职中青年高级船员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并可作为专业带头人的后备力量。 指派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新教师实行指导和培养。 ② 培养俞国平、付贵生、吴忠等一批中青年教师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 骨干教师。 ③ 每年安排 2 名持证教师上船参与航海实践。 ④ 聘用船公司的船长、驾驶员等兼职教师总数达 20 人以上到校担任实操技能课程、船舶生产实习指导。 ⑤ 聘请具有高层次、高学术水平的企业培训师、客座教授及专家来校讲课。 ⑥ 开展各类师资培训,教学法的学习、教学示范课、教学科技研究活动、教学公开课、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赛、教学比武等系列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⑦ 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业务进修、学术交流、考察等。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 ① 2020 年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完善, 2020 年完成课程标准的修订; ② 2020 年完成 2 门综合素质课程的建设; ③ 每年建成 1 门院级精品课程,力争 2 年内建成 1 门市级及以上精品课程;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航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6 ④ 每年进行 12 门主干课程教学改革; ⑤ 组织教师主、参编国家高职高专航海类专业规划教材 3— 5 本,特殊培训教材若干本; 2020 年完成《电子海图》教材编写; ⑥ 2020 年根据国家海事局颁布的适任考试大纲,完成实训指导书、实训手册修订和编写; ⑦ 按计划完成航海技术专业上海市教学团队各项建设任务。 2020 年开始启动新一轮的航海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启动航海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力争在 35 年内突破航海英语教学瓶颈。 第六部分 专业建设预期目标及责任人 专业名称 航海技术 建设负责人 肖建农 建设内容 20202020 (预期效果、验收要点) 航海实训中心建设 1.新建船舶 保安 实训(设备陈列)室 1 个 预期目标: 20202020 年新建船舶保安实训(设备陈列)室 1 个, 购置相关设备模型、实物,所有仪器设备 安装到位,调试、验收通过,投入使用。 满足 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标准和国内海船船员适任上岗相关标准最新要求,满足教学与培训的要求。 验收要点: ①提供设备购置、建设合同等相关支撑材料 ②完成相关设备模型、 实物的购置、安装与调试,验收通过,投入使用; ③编写完成相应实训指导书,制定操作规程,配备专职管理员 1 人; ④设备模型、实物将满足国家海事主管机关关于航海教育的设施设备基本要求,满足仿真、模拟教学的需要。 责任人: 俞国平、 张逸欣 2. 添置及更 新部 分全 球海 上遇 险与 安全 系 统(GMDSS)仪 器及 设备 预期目标: 2020 年添置及更新部分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 (GMDSS)仪器及设备,设备安装到位,系统调试、验收通过,投入使用。 验收要点: ① 提供设备购置、建设合同等相关支撑材料 ②完成设备的系统购置、安装调试, 通过国家海事主管机构和航运企业权威专家的评审和验收, 投入使用。 ③实训室改建后,能满足 STCW78/马尼拉国际公约标准和国内海船员适任上岗相关标准最新要求,满足以真实设备为主,模拟器设备为辅,保证 GMDSS 教学; ④按教学计划开设实训课程,能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训; ⑤提供社会船员实训。 责任人: 顾惠鹤、沈震清 3. 新建航海 多功 能实 训室 和海 图实 训室 预期目标: ①新建航海多功能实训室 1 个, 建成 航海多功能 实训室共享平台, 供 电子海图 、 英语听力与 会话、货物配积载、航海气象 评估 教学和 训练 用。 ②新建航海海图实训室 1 个,满足国家海事主管机关关于航海教育的设施设备基本要求。 验收要点: ① 提供设备购置、建设合同等相关支撑材料 ②完成航海多功能实训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