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原文与译文内容摘要:
1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2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3 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可 105 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4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1 大道弥漫,无所不在,周流左右。 2 万物都是籍著他生的, 106 他不自夸自诩。 大功都是由他而来的,他不彰明昭著。 3 他爱抚滋养万物,却不以主宰自 居,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样子。 当万物都依附归向他时,他 仍然不以主宰自居,这样,他的名份可就大了。 4 由于他从始至终不自以 107 为大,这就成就了他的伟大。 第三十五章 1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2 乐与饵,过客止。 3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 108 用之不足既。 译文 1 秉持大道之象者,普天下都前往归向他。 普天下都归向他,也不会互相妨害,反 而得享安息、平安、太平。 2 人间的美乐佳宴,使匆 109 匆过客们沉溺不前。 3 大道出口成为话语,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入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 第三十六章 1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 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将欲 110 废之,必故兴之。 将 欲取之,必故与之。 是谓微明。 2 柔弱胜刚强。 3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 1 要收敛的,必先张驰一下。 要削弱的,必先加强一 111 下。 要废弃的,必先兴起一会 儿。 要夺取的,必先让与一点儿。 这是微妙的亮光。 2 柔弱的胜于刚强的。 3 鱼不能离开水(而上岸),国家的主权和势能也无法(离开道)向人展示清楚。 112 第三十七章 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 将自化。 3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4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1 道,通常看起来无所作 113 为的样子,实际上没有一件事物不是他成就的。 2 王侯若能持守他,就一任万物自己变化。 3 变化中有私欲发作,我便用那无以名状的本原来镇住。 在这个无以名状的本原里,欲望将 断绝。 4 欲望断绝、人心平静了, 114 天下自然便安稳了。 第三十八章 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2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3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115 4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5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6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 116 华。 故去彼 取此。 译文 1 道德高尚的人,不必以道德诫命来自律,因为他内心自有道德。 道德低下的人, 需要恪守道德诫命,因为他内心没有道德。 2 道德高尚的人是无为 117 的,其道德不是刻意为了实现什么。 道德低下的人是在追求道德,其 道德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3 有大仁爱的人,是在追求仁爱,却不是刻意实现某种目的。 有大正义的人,是在追求正 义,而且其正义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 118 4 有大礼法的人,是在追求礼法,却没有人响应,就抡起胳膊去强迫人了。 5 所以,丧失了大道,这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这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这才强调 正义;丧失了正义,这才强调礼法。 所谓礼法,不过表明了忠信的 119 浅薄缺乏,其实是祸乱 的端倪了。 6 所谓人的先见之明,不过采摘了大道的一点虚华,是愚昧的开始。 所以,大丈夫立身于丰 满的大道中,而不站在浅薄的礼法上;立身于大道的朴实中,而不站在智慧的虚华上。 据 此而 120 取舍。 第三十九章 1 昔之得,一者。 2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 贞。 3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 121 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 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4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此非以贱为本邪。 非乎。 故致 誉无誉。 122 5 是故不欲 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 1 古人所得的,是一(唯一者,原初者,化一者,即道)。 2 天空得一而清虚,大地得一而安稳,神只得一而显 123 灵,江河得一而流水, 万物得一而生 长,王侯得一而天下归正。 3 推而言之:天空若不清虚,恐怕要裂开了;大地若不安稳,恐怕要塌陷了;神祁若不显 灵,恐怕要消失了;江河若不流水,恐怕要干枯了;万物若不生长,恐 124 怕要灭绝了;王侯 不能使天下归正,恐怕要跌倒了。 4 贵是以贱为本体的,高是以低为基础的。 所以王侯都自称孤家、寡人、不善。 这不正是以 贱为本体吗。 不是吗。 所以最高的荣誉恰恰没有荣誉。 5 所以不要追求晶莹如美 125 玉,坚硬如顽石。 第四十章 1 反者道之动 7,弱者道之用。 2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126 1 相反,是道的运动所在。 柔弱,是道的力量所在。 2 天下万物都生于实有,实有出自虚无。 第四十一章 1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 不足 127 以为道。 2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 3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4 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5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6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7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 128 贷且成。 译文 1 优秀的人听了道之后,勤勉地遵行。 一般的人听了道之后,仍是似懂非懂、若有若 无的样子。 俗陋的人听了 道之后,大声嘲笑。 若不被这种人嘲笑,那还叫真 129 道吗。 2 所以《建言书》上说:道是光明的,世人却以为暗昧。 在道里长进,却似乎是颓废。 在道 里有平安,看起来却像是艰难。 3 至高的道德却好像幽谷低下,极大的荣耀却好像受了侮辱, 130 4 宽广之德却被视若不足,刚健之德视若苟且,实在的真理视若虚无, 5 至大的空间没有角落,伟大的器皿成形在后, 6 声音太大时,人在其中就听不到什么;形象太大时,人在其中就看不到什么。 131 7 道是隐秘的;然而只有道,善施与、又能成全。 第四十二章 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8。 2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9。 3 人之所恶,唯孤、寡、 132 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5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1 道先于万物而自在,这 133 是他的实在,称为一。 道被言说为道,这是他的名份,称为 二。 道的实在,能被言说为道的名份,是因为他有表象,称为三。 三而一的道生养了万 物。 2 万物都有背道之阴和向道之阳,两者相互激荡以求平和。 134 3 人们所厌恶的,不就是孤、寡、不善吗。 王公却用这些字眼儿自称。 4 所以,有 时求益反而受损,有时求损反而获益。 5 先人教我的,我也用来教你们:自恃其强、偏行己路的人绝没有好下场。 这句话,就作为 教训的开始。 135 第四十三章 1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 2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3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文 136 1 天下最柔弱的,驾御、驰骋于天下最坚强的。 没有实体的,进入没有空隙的。 2 我由此便知道无为的益处。 3 这种无言的教化,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人能得著啊。 137 第四十四章 1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2 甚 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3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138 1 名声与生命,哪一样与你更密切呢。 生命与财富,哪一样对你更重要呢。 得著世 界与丧失生命,哪一样是病态呢。 2 贪得无厌的人必有大损害,囤积财富的人必有大失丧。 3 所以,知道满足,便不 139 受困辱;知道停止,才能免除危险,可以得享长久的生命。 第四十五章 1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2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40 3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 1 那完善至极的,看起来却好像欠缺的样子,然而永不败坏。 那丰盈四溢的,看起来 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然而用之无穷。 141 2 最正直的好像弯曲,最聪明的好像愚拙,最善辩的好象口讷。 3 安静胜于躁动,一如寒冷抵御炎热。 唯有清静,是天下的正道。 第四十六章 1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142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1 天下有道的时候,最好的战马却用来种地。 天下无道的时候,怀驹的母马也要 143 上战 场。 2 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罪过就是贪婪。 所以 ,以知足为满足的人,其满足是永恒 的。 第四十七章 1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 144 知弥少。 2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译文 1 不出屋门便可知天下,不望窗外便可见天道。 出去的越远,知道的越少。 2 所以圣人不必经历便知 145 道,不必看见就明白,不靠努力而成就。 第四十八章 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 无为而无不为。 3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46 译文 1 追求知识会越来越膨胀自负,追求真道会越来越谦卑虚己。 一直谦卑虚己下去,就 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 2 在无为的境界里,便可以无所不为了。 147 3 得天下常常是靠无事,倘若极尽其能事,便不能得天下了。 第四十九章 1 圣人无常心 10,以百姓心为心。 2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148 3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 11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译文 1 圣人没有一己之心,而是一心为了百姓的心。 149 2 良善的人,以良善待他;不良善的人,也以良善待他,从而结出良善的果子。 3 信实的人,以信 实待他;不信实的人,也以信实待他,从而结出信实的果子。 4 圣人在天下,以其气息使人心浑然纯朴。 百姓们全神贯注,凝视凝听,圣人则 150 把他们当婴 孩看待。 第五十章 1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 三12。 2 夫何故。 以其生生之厚。 151 3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 其刃。 4 夫何故。 以其无死地。 译文 1 人一生出来,就进入了死亡。 人以四肢九窍活著, 152 人以四肢九窍死去,人以这四 肢九窍,将自己的生命送到 死地。 2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世人太贪婪今生的享乐了。 3 听说善于得到并持守真生命的人,行路不会遇到老虎,打仗不会受到伤害。 在他面前,凶 牛不知怎么投 153 射它的角,猛虎不知怎么扑张它的爪,敌兵不知怎么挥舞他的刀。 4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已脱离了死亡的境地啊。 第五十一章 1 道生之,德 13 蓄之,物形之,势成之。 154 2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3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4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155 译文 1 万物都是由道所生,又。老子道德经原文与译文
相关推荐
功呢。 因此,持有积极心态的督导者,善于看到别人的进步、市场的进步、社会的进步,而不只是看到自己的进步。 于是充满了危机感,充满了不断进取的压力。 准则五:沟通无极限 一个成功的人,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 沟通是开放的,只有当你开诚布公地、不计前嫌地、不带偏见地使自己的心灵与别人沟通,才能赢得真诚、赢得信任,才能化解误解、偏见、矛盾、隔膜和冷漠。 一个善于沟通的督导者,会持之以恒,用坦诚的
( )11.If Winter 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This is written by ______,one of the leading Romantic poets. Keats Wordsworth Bysshe Shelley Blake ( ) Swift39。 sGulliver39。 s Travels gives an
11黄铜矿型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11层压薄膜 11择优取向的多晶硅薄膜的制备方法 11用作光伏电池组件密封层的多层离聚物薄膜 1芳香烯二炔衍生物、有机半导体薄膜、生产方法和电子器件 12具有紫外发光性能的氧化锌纳米片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12高长径比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的制备方法 12在宽度上具有改善的长度变化均一性的含聚乙烯醇缩醛的薄膜
有错误的)。 做正确的事的规则就是谁有道理就听谁的。 这就意味着你从心态上将上司和你放在了一个平等的位置了,并随时准备抵制上司的“瞎指挥”。 显然,这是需要勇气的。 做正确的事,还难在个人的能力上。 比起正确地做事来,做正确的事要有更高 的能力和见识。 一位销售经理,按照正确地做事的标准来衡量,他只要按照上司的意图提出销售目标和计划,经上司批准后执行就可以了。 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如有困难和麻烦
how do I say this. (walks into the kitchen, Chandler follows closely, he turns around and gets startled) . Oh, hi, you know that girl from the Greek restaurant with the hair (holds his hands up to
ve...is like a giant pigeon...crapping on my heart. Lalalalala (some guy gives her some change and to that guy) Thank you. (sings) Lalalala...ohhh! [Scene: Ross39。 s Apartment, the guys are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