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十三五”审计事业发展规划内容摘要:

, 切实加强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政策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的审计,揭示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从体制、机制和政策本身的合理性、公平性上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财政各项政策性专项资金的整合,不断提高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的综合绩效,促进 XX区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开发区(园区)审计。 开展对开发区、工业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等开发建设的跟踪审计调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大企业发展, 推进大平台建设。 ——加强国有企业绩效审计。 开展国有企业运营及绩效审计,推进企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国有企业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提升国有经济发展质量。 ——加强产业扶持政策落实及资金使用情况审计。 开展服务业发展、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 农超对接”、“家电下乡” 等专项政策、资金审计,落实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内外贸融合,提高专项政策和资金的绩效。 ——加强平台建设扶持政策及资金使用情况审计。 开展 科技创新基地及平台建设、人才、文化、信息化等专项扶持政策措施、资金的落 实情况审计, 为提高全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 ——加强“三农”政策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 加大“三农”资金扶持政策措施、专项资金的落实使用管理情况审计力度,提高 13 使用绩效,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 (五) 推进投资绩效审计,促进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进一步加大对关系宏观政策、基础产业、民生利益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点建设资金的审计力度,积极 构建以投资绩效审计为核心,竣工决算审计、跟踪审计、工程造价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多种方式并举的投资审计 模式。 逐步扩大投资审计覆盖面,推进投资审计从偏重于竣工决算 审计、侧重于审核工程造价向项目效益审计、建设项目管理审计和全过程跟踪审计转变。 ——完善《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将重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立项、审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投资概算及预算、项目招投标、施工、工程变更管理、资金拨付及使用、竣工决算、项目后评估等各个重要环节全部纳入审计监督范围。 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数据库,建立项目综合管理监督部门的定期信息及处理沟通机制。 到 2020年, 力争 所有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全面开展绩效审计,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告。 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有效整合、优化运用社会审计资源。 完善国家建设项目组织 社会审计机构 参与审计(审价)管理办法、审价质量考核办法、社会审计机构的核查机制和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办法, 提高规范化水平。 ——落实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制度。 优先选择政府投入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发挥竣工决算审计促进问责和问效的重要作用。 14 ——积极探索投资跟踪审计。 对重要投资政策执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重大 突发性公共事件投资应对的情况实施跟踪审计, 促进提高投资绩效,充分发挥投资审计预防性作用。 到 2020年基本形成投资跟 踪审计方法体系。 ——坚持工程造价审计为投资绩效审计服务。 逐步实现由审计机关组织审价向监督社会中介机构审价质量、利用社会中介机构审价成果转变。 ——加强对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和管理情况的审计监督。 从政策、风险、民生、质量、管理、责任等方面入手, 重点关注抑制盲目重复建设、防止产能过剩、促进节能减排和加强环境保护, 建立健全和落实投资领域责任追究制,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促进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 审计监督。 揭示和查处工程建设领域中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深挖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 ,反映因工程资金不落实或严重超概算而增加财政投入或导致地方政府负债增加的问题 ,加大问题整改督查和责任追究力度 ,并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改善建议。 ——组织开展“两新”工程等城乡统筹项目实施情况审计监督。 突出总体情况、土地政策、拆迁安置、工程建设、建设资金等五方面,总结成功经验,揭示“两新”工程等城乡统筹项目推进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议,促进“两新”工程高效、有序、规范推进,加快城乡统筹步伐。 (六)加强民生领域审计,积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5 围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对重点 民生工程和民生资金的审计,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围绕“农村土地综合整 治” 等工程项目,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审计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促进财政资金更多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 ——继续对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 和廉租住房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农村危房改造等为主要内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展审计 , 促进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教育审计。 关注优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支持政策的落实,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强区建设。 ——加强对突发 重特大公共事件的跟踪审计, 关注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公共卫生资源均等化等改革措施的实施情况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加大救灾资金审计力度, 促进完善救灾制度和机制。 ——推进城市“三无”、农村“五保”、残疾人、孤残儿童等特殊人群保障资金和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审计工作,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和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建设。 (七)加强环境资源审计,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建设“现代田园新 XX”的基本要求,到 2020 年,全面开展环境资源审计工作,建立起资源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环境资源信息化审计体系和 现代化的环境审计管理体系,深入推进生态 XX建设。 ——围绕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矿产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开展审计, 揭露和查处无序开发、低效利用以 16 及破坏浪费资源等重大问题,促进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加强对水环境治理等生态建设方面的审计, 揭露和查处防治措施不落实、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 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促进建立健全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 ——开展节能减排政策履行、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抑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新能源建设等情况的审计,揭示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重点企业在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法规、管理和使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认真履行节能减排责任与义务,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法规。 (八)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健全责任问责追究机制 从完善地方政府治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加大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力度,构建具有 XX特色的经 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 为相关部门评价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重要依据。 ——制定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 建立和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轮审制度 , 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 在一个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 加大对权力高度集中、掌握稀缺资源、自由裁量权大等重点岗位的审计监督。 加大任中审计力度,提高任中审计比例。 ——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规范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约束机制, 制定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分类、责任告知、离任交接、审计评价、结果运用、整改督 17 查、问责、公开等实施办法 , 完善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年度报告制度。 ——不断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突出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 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履行经济责任,以及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作 为经济责任审计和评价重点, 扩大审前公示范围,创新审计方法,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力度。 ——科学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按照“以权定责、以责定评、以评定审”的经济责任审计原则,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 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抓好审计结果整改和问责落实。 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 度,探索形成纪检监督、组织监督和审计监督有机结合的经济责任问责体系。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抓好审计结果的整改落实和监督检查,有效运用审计成果, 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等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作为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履行经济责任、提升全部政府性资金和资产效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 加大问责力度。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 联席会议和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制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