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内容摘要:
信息网络化;推动大宗商品供应商和物流企业的信息共享,促进物流供应链的透明化;开展信息配货服务,提高货物满载率;推广应用车船定位系统,达到实时跟踪、过程控制 、全程管理;推进 XX 陆协同联运,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现代化的物流配送模式。 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提高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融合全区各景点、交通、住宿、饮食、购物等旅游信息资源,建设面向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的智慧旅游感知体系、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智慧旅游运营中心、智慧旅游产业联盟、智慧旅游产业基地的智慧旅游框架体系。 围绕旅游推介、行业管理和旅游服务需要,积极应用 RFID、二维码、视频监控、移动定位等信息技术,建设智慧旅游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通过平台网络宣传、虚拟展示,打造 XXXX 旅游新形象;通过平台的客 流感知、统计分析系统,科学调配旅游资源;通过平台的互联互通、协同运作机制,形成包括游客、旅行社、景区、酒店、行业协会等为主体的长效旅游监管服务体系。 建设以旅游自助服务终端、自助导览、停车诱导等系统为核心的数字景区,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媒体、多形式、多终端支持的旅游服务。 重点实施 XX 智慧旅游示范岛建设工程。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培育商贸服务新模式。 拓宽电子商务服务领域,大力建设以 XX 产品、大宗散货等为主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 鼓励应用电子交易、电子物流、电子结算等新型交易方式,扩大市场辐射范围和交易规模,构筑无 形市场的总部经济,实现实体市场和网络市场共同发展。 推进电子商务进商场、进市场、进企业、进社区、进 XX 农村,打造多点覆盖体系。 完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构建多种支付渠道,健全电子商务信用服务,规范电子商务认证服务,保障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展采购、库存、销售、配送及商品展示、信息发布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应用,推广普及大型商场数字终端设备,力促现代商贸服务业的业态创新。 专栏三:陆港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工程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陆港物流综合信息平台 推广 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运输 、仓储、包装、配送、流通等环节的应用;整合现有的物流信息化系统,实现物流链各环节的信息发布服务、查询服务、配货服务、物流业务交易支持等功能;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提升物流行业监管 XX 平。 到 2020 年,与 XX 大宗商品交易所等相关交易系统联动,实现物流全程的智慧化。 专栏四:智慧旅游建设工程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旅游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提供统一融合的旅游服务门户,完善旅游智慧服务与咨询系统,为各类旅游者提供全景式、全天候、个性化的导航、导游、导览、导购、导餐、和导娱等智慧服务,提升游客体验;提高旅游行业中各主 体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业务运作效率,实现对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相关企业的规范管理和服务;建立景区感知系统,实时获取景区人流密度、预警景区自然灾害信息、监测景区环境指标等。 XX 智慧旅游示范岛 完善 XX“数字景区”建设,完成基于 3DGIS 系统的风景区检测、监控、管理平台建设;重点发展无线移动网络接入,建设支持移动终端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和网上旅游营销系统;建立 XX 沙雕、 水 钓、游艇等旅游资源数据库和对景区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与保护的管理系统;依托 XX 山佛教文化、“印象 XX”和佛教学院的影响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的完美结 合,打造 XX 智慧旅游示范岛。 (三)加大信息服务力度,着力推动 XX 农经济改造提升。 充分依托物联网等信息化先进技术,推进 XX 农业信息化建设,并促进现代 XX 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达到“品牌保障、价值提升、模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的目的。 围绕智慧 XX 业建设,整合提升传统 XX 业。 根据 XX 业转型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 XX 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推动物联网、无线通信等技术与 XX 产品捕捞、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融合,为智慧 XX 业建设奠定基础。 建设和完善 XX 港 XX 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 XX 与 XX 业综合视频监控系 统、 XX 与 XX 业地理信息系统、 水 域管理系统,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实现 XX 定位、动态管理、防灾和安全救助一体化以及 XX、 XX 的有效保护。 以中国 XX 国际 XX 产城为依托,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建设面向全国 XX 产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和涵盖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全方位 XX 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体系,提升 XXXX 产品品牌价值和美誉度。 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培育高端精品农业。 建设以“ XXXX”、“ XXXX”、“ XXXXXX”等 XX特色精品农业为主的示范基地,引导和鼓励基地利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积极稳妥推动农业生 产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促进 XX 传统农业向景观化、精致化和品牌化发展。 加强 XX 农村信息服务,促进基本信息服务均等化。 按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改造升级与开发新建相结合、整合资源与普及培训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增强 XX 农业信息服务能力。 结合新 XX 农村建设,开展信息化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 健全镇村两级 XX 农业信息服务站,畅通 XX 农业信息服务渠道,实现市场、科技、政策和劳务等信息进村入户。 专栏五:智慧 XX 业建设工程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XX 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整合现有的业务系统,做好船载卫星导航定位 系统和 XX船自动识别系统的整合升级,实现 XX 业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交换共享和对 XX 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有效监管和规范服务,为XX 民和企业提供技术、市场营销、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信息服务。 完善指挥平台监测、救助功能,建成重点 水 域、无人岛、 XX港、码头、 XX船实时监控系统,实现 XX 业与 XX 的全方位、全过程监控、管理和服务。 水 XX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以中国 XX 国际 XX 产城“中国 XX 市网”为依托,积极引导有条件的 XX 业捕捞、 XX 产加工、流通企业加盟,建设面向全国 XX 产行业的 水 XX 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上 交易、在线结算、定价服务、配送服务等功能形成全国 水 XX 产品交易中心、集散中心、定价中心、信息中心、配送中心。 建设覆盖生产、流通、营销等环节的 水 XX产品溯源系统,设立政府追溯监管子系统、企业追溯服务管理子系统和消费者追溯服务管理子系统,实现 XX 水XX 产企业“可监管、可溯源、可信任”。 (四)加快信息惠民步伐,合力提升社会公共服务 XX 平。 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强化融合服务理念,在公众关注的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社区服务等民生领域,深化公共事务系统建设,不断提升各领域信息化为民服务 XX 平。 推进卫生资 源共享,加快智慧健康工程建设。 以“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为基本宗旨,以完善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大基础数据库为重点,加快智慧健康工程建设。 推进新型的公共医疗服务、标准化的社区健康服务,逐步实现跨系统、跨机构、跨部门的卫生数据资源共享和辖区市民全程健康管理。 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使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医院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互为服务、相辅相成。 加强卫生信息化向XX 农村延伸,推进城乡远程医疗、区域影像、双向转诊和移动医疗,促进数字卫生城乡一体化发展。 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传播。 建 设本地优质教学资源库,推进中小学校优质教学信息资源全面共享。 加快智慧教育应用系统建设,完善学籍管理、师资管理和资产管理系统。 积极探索电子教案、电子书包,推行“数字课程资源 +移动学习终端 +教育服务平台”模式,开展数字化教育和远程教育,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创新。 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提高全区中小学生的人机比例,实现班班进多媒体,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XX 平。 利用光纤网络、 3G、 4G 网络和 GPSONE 无线定位技术,建设和完善“平安校园”。 探索建立面向全区市民的文化知识、科技知识的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 市民提供在线学习、终身学习服务。 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以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博物馆为重点,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形成 XX 特色的文化资源库,促进信息技术在保护民间文化、打造精品文化产品工程中广泛应用。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社区电子阅览室和 XX 卫星电视等为重点的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群众网络文化环境。 加快 XX 文化创意岛建设,推进文化创意、影视服务、新闻出版、文化会展、文体休闲、文化产品流通、文化产品制造等现代文化 产业的发展。 构筑融合服务体系,创建智能便捷生活。 融合开放各类民生信息资源,建设市民融合服务工程。 以市民卡为纽带,拓展在政府公共服务、公用事业服务、商业金融服务、家政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一卡多用、一卡通用”。 整合市民日常生活相关信息,通过个人主页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在有线电视、电脑、手机、 PAD 等家庭和个人终端上进行应用,实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全面提升智能服务 XX 平。 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工作,探索建设面向社区提供集政务、商务、物业和信息等一站式属地化便民服务体系。 专栏六:智慧健康建设 工程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智慧健康 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智慧健康建设工程。 有效融合全区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提升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医疗协同和公共卫生服务 XX 平,满足“标准社区服务、新型医疗服务、新式公卫服务、创新卫生管理”的要求,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医疗格局。 到 2020 年,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 95%以上,电子病历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使用率 100%, 80%的社区医院和大医院实现双向转诊和区域医疗资源协同。 专栏七:智慧教育建设工程 工 程名称 建设内容 智慧教育 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到 2020 年,全区普通中小学生机比提高到 5: 1,中心以上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 1G,校园网出口带宽达到 100M。 建设本地优质教学资源库、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平台。 深化“校园共同体”建设内容,积极探索与推进网络教学、虚拟实验、和移动学习等现代信息化教育学习模式。 到 2020 年,全区 90%以上的学校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 95%以上的普通中小学校教师能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资源并有效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 构建全社会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提高全区市民整体文化 XX平。 专栏八:文化资源共享工程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数字档案 对档案馆藏文档进行数字化转换,建立数字档案收集、存储、管理和利用的服务平台。 加强数字档案资源的分类、整理、整合和备份等工作,完善数字档案基础数据库和 XX 特色专题数据库。 建立覆盖广泛、内容丰富、检索方便、利用快捷的档案利用体系,并与市档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对接。 到 2020 年,区级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到 100%,全面实现馆藏档案在线查询服务 数字文化 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建立公益性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和共享机制。 建设相对完整记 录 XX 发展轨迹的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库,探索建设以 XX 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传播体系,推进与旅游服务等平台的对接和信息交互。 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普及社区电子阅览室,全面实现中小学图书馆采编、流通、检索的计算机管理,逐步实现与院校、民间图书馆、收藏馆等信息系统的对接。 专栏九:智慧社区试点工程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智慧社区 城市社区:以“智能物业体系、智能家居体系、生活服务体系、健康服务体系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五大内容建设城市智慧社区。 XX 农村社区:健全 XX 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社区(村)信息采集、发布 平台,推进网络进村、信息到户。 建设多媒体会议室、电子阅览室、信息机等平台,改善信息应用环境。 拓展信息化在民政、计生、社保、就业、征兵、外来人口管理、村务公开、党群教育等基层服务管理的应用,并逐步实现与区级政务系统相对接。 建设生活服务中心,设立邻里互助中心、自助服务站、家政服务等系统。 (五)加强信息整合协同,全力打造高效服务廉洁政府。 按照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是主线的原则,加快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推动跨部门业务协同,推进智慧政务建设。 融合政务信息资源,提升政府 信息化行政能力。 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已有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政务、城市视频等分散的信息资源,建设统一规范的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建立有效的数据源采集机制,不断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为政府公共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市民生存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 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打破纵横割据的信息壁垒,促进各部门信息资源充分共享,为政府决策、协同办公提供信息支持,提升政府信息化行政能力。 优化惠民服务体系,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以完善“信息 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为目标,推进跨部门的公共服务融合。 完善网上行政审批系统,规范网上行政审批流程,推动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网式交互的新型审批模式,并通过审批数据与电子监察系统的无缝对接,增强对网上审批的行政行为的监督。 进一步整合。xx市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相关推荐
强化山洪地质灾害气象服务 在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和中小河流域,加强自动气象站、暴雨监测站等基础监测设施建设,消除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盲区。 加强中小流域面雨量预报系统建 设,强化山洪地质灾害气象条件分析评估,着力提高短时临近预报能力,大力推进山洪地质灾害网格化气象预警服务。 加强交通气象服务 建立和完善交通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开展机场、铁路、船舶航行
阵地,以社会体育组织为骨干,以创建体育特色乡镇为抓手,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 乡镇每两年举办一次农民运动会。 ( 3)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校园化。 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抓手,依法保证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团队,校校有体育特色。 学校每年举办学生运动会。 ( 4)推进职工体育活动单位化。
本信息;所属 部室、支行 ;人员信息;供应商;库存信息;安全级别;其他信息(自定义)等。 资产入库 :与工作流管理 相 结合,完成固定资产入库的全过程。 完成采购后自动生成入库单,并由入库验收流程自动完成对固定资产库存的修改,涉及的金额能够自动更新财务模块数据库。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信息:类别;名称;规格;型号;增加方式;计量单位 ;购买价格;购买时间;供应商;生产厂家;使用年限;管理部门
分) ( 34)开展食品小作坊集中治理,调查摸底,建立档案,督促小作坊按照国家标准建立五项质量安全制度(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生产过程控制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卫生管理制度、企业诚信制度),确保小作坊达到“四有”( 100%有健康体检、有卫生条件达标的 加工场所、有制度上墙、有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和“五防”(防蝇、防虫、防尘、防鼠、防潮)标准 有关文件或方案、总结、记录 , 现场抽查( 10分)
叉和相互融合,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发展。 强化区中医院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和中西医结合基地建设。 加强中 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 组织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综合性医院对感染性疾病防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中医药工作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中医院及中医部门诊急救能力建设,到 2020年基本完成中医医院急诊急救建设任务